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索洛维约夫在19世纪80年代和俄国斯拉夫主义者进行了论战.索洛维约夫批评了斯拉夫主义的"俄罗斯文化特殊论"和极端民族主义倾向.他认为,俄罗斯人必须认同欧洲文化中的合理成分,极端民族主义只能最终倒向狭隘的国家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民族沙文主义.笔者认为:东方社会的现代化必须分享某些世界性的文化成果,要扬弃简单的文化进化论,确立文化进步主义观念,文化相对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必须内化在文化进步主义的逻辑里才有合理性.这就是索洛维约夫和斯拉夫主义者进行论战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2.
19世纪80年代末,俄国思想界发生了一次引人注目的公开论战。论战的双方是宗教哲学家索洛维约夫和文学评论家、哲学家斯特拉霍夫,争论的焦点是《俄国与欧洲》一书。①一、背景和起因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开始对农奴制和社会各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随着改革的进行,关于俄罗斯命运的讨论也迅速展开。如果说此前19世纪30~40年代“斯拉夫派”和“西方派”的讨论是为了寻找俄罗斯命运的独特性,那么此时讨论的重点则主要是选择俄国的发展道路。一方面,他们继续争论,俄国的“发展地点”是处于“西方”还是“东方”;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经济学、社会…  相似文献   

3.
作为“地道俄罗斯哲学体系的创造者” ,索洛维约夫对俄罗斯哲学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通过对西方哲学的批判确立起一种“完整知识”理论 ;他通过他的万物统一哲学为俄罗斯的宗教和哲学思想的整个学派奠定了基础。索洛维约夫不仅维护了俄罗斯哲学的尊严 ,而且通过重新理解上帝和人的关系 ,维护了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近代思想史上,康德以三大批判著称。历史哲学虽然不是康德的主要研究领域,但是他的历史哲学思想对他那个时代刚刚兴起的历史哲学来说,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康德的对历史哲学的贡献体现在对历史哲学基本问题的探索,他的进步史观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的思想虽有缺陷,但他透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为思辨的历史哲学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思想”既是俄罗斯特有的传统文化,又是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我意识。本文概述了“俄罗斯思想”在“救世主意识”、斯拉夫主义和宗教哲学中的三种历史表现。作者认为,俄罗斯宗教哲学中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无论它在当今的处境如何,都将具有永恒价值和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来顺的《使命的沉重与路向的忧思——俄国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研究》一书,不仅是对俄罗斯哲学的研究,更是对俄罗斯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也是作者十多年来研究俄罗斯哲学的阶段性总结。该书从俄罗斯现代化出路的角度研究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在国内学界尚属首次。以往的研究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译介宗教哲学家著作,二是研究某位宗教哲学家的学说和思想体系。周书的全新视角,不仅颠覆了我国学界对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研究路径,而且充分彰显了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对现实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是一个有着深刻宗教情结的民族.东正教作为文化现象和意识形态,深深根植于俄罗斯民众的意识里,浓浓地融入俄罗斯民族的精神中,深刻地影响着俄国的历史与现实.为实现国家统一并加强皇权,以君权神授为宗旨的基督教作为最有力的思想武器被罗斯统治者"请入"罗斯.至此,无论是在鞑靼蒙古人入侵时期,还是在第一、二次卫国战争等俄苏历史的紧要关头,俄罗斯东正教均发挥了其社会整合与道德教化作用,并在促进国家统一、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凝聚民族精神、规范民众道德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而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中期的俄国,不但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落后于西方,而且各种社会矛盾激进,这种现状催生了俄国思想界对国家未来发展道路问题的哲学思考。针对西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进步史观丹尼列夫斯基提出了"文化—历史类型"说,他吸收了斯拉夫派的思想精髓,以文明为出发点提出了各个"文化—历史类型"在不同时空维度内的共同发展的世界历史思想,继而为俄国选择走自己独特的历史发展道路提供理论支撑。丹尼列夫斯基的"文化—历史类型"说开创了从文明角度研究历史理论的先河,其理论价值不但伴随着斯宾格勒和汤因比对文明形态史理论的丰富而日益凸显,而且在亨廷顿和森格哈斯等文明冲突论思想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俄国泛斯拉夫主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斯拉夫主义是俄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潮。俄国泛斯拉夫主义有其特定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依托 ,是俄罗斯文化优越论的崇拜者 ,亲斯拉夫主义和救世主义是它的主要表现 ,其鼓吹的俄国中心论和大俄罗斯主义对俄罗斯不同时期的对外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为俄罗斯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索洛维约夫不仅仅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复兴运动的肇始者,更是这场宗教哲学复兴运动理论范式的奠基者.索洛维约夫对西方哲学的批判,对"完整知识"体系的建构模式,对神人性的强调等,无不影响并构成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建构新的理论体系的重要维度与理论参介.  相似文献   

11.
在群星璀璨的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宗教哲学家舍斯托夫素以对西方理性的深刻批判和彻底否定精神著称.他不仅继承了索洛维约夫对西方自古希腊以来的理性文化传统的批判思想,通过"在人类灵魂中漫游"发出警醒世人的"旷野呼告".还把这一思想发展到极致:认为要彻底摆脱抽象理性对思维的桎梏,克服思辨哲学对生命的冷漠就必须以"敢想敢为"的创造精神真正的回到<圣经>,满怀信仰,走向上帝即以信仰取代理性、启示取代思辨、耶路撒冷取代雅典.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哲学研究的两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俄罗斯哲学的研究,无论在俄罗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早已有哲学家、哲学史家和学者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思想和学术资料:既有对某些哲学家思想主题的个别研究,也不乏各种版本的俄国哲学史系统著作。然而,什么是俄罗斯哲学?有没有独创性的俄罗斯哲学?是"俄罗斯哲学"还是"哲学在俄罗斯"?这些问题却仍然是颇有争议性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研究方法论的角度对此略做探讨,并试图区分对俄罗斯哲学进行研究的两个维度——文化学维度和一般哲学维度,指出这两个研究维度以两种不同的哲学观为根据,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研究宗旨、研究方法和研究问题,从而展现了俄罗斯哲学的两种不同思想形态和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3.
《史记》蕴含着朴素而丰富的历史哲学思想.既有对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历史辩证法的深刻揭示;也有探讨解决西汉社会现实问题的控制管理思想.司马迁历史哲学的指导思想是朴素唯物主义的天人观和自然主义的人性论.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俄罗斯文化发展的"白银时代",也是俄罗斯哲学创作的黄金时代.以别尔嘉耶夫等为代表的宗教哲学是俄罗斯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峰,它既传承并发扬了俄罗斯民族独特的宗教文化传统,重新反思和构建了现代性语境中的民族文化精神内涵,又以特有方式直面现代西方理性文化危机,同存在主义等各种哲学流派与思潮形成互动与对话.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东方与西方的差异、国粹与舶来品的争战中如何既批判吸收西方现代文化之优长,又批判继承本国传统思想精髓;既可以解决现代人的生存异化与精神困境,又能够实现俄罗斯文化的现代转向与重建,成为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化与宗教哲学需要积极回应的时代课题和所肩负的现代使命.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俄罗斯文化在如此大的空间里发展,一方面继承了东斯拉夫和其他部落的文化传统,同时在与各民族不断整合与斗争中融合了异族的文化成分,另一方面吸纳了以拜占庭文化为主的东西方文化成分,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俄罗斯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宗教文化,因为俄罗斯民族的主要特征是皈依宗教.俄罗斯东正教源自拜占庭,它是东方教会的希腊政教,而不是西方教会的天主教.俄罗斯文化滞后于西方文化数百年,没有经历文艺复兴时代.蒙古鞑靼征服和统治为俄罗斯铸就了专制制度的模块.金帐汗的绝对权威和无限权力向俄罗斯的王公们展示了专制权力的概念.专制制度不只是俄国的政治制度,而且也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特征.东正教与专制制度构成了俄罗斯文化的独特内涵,并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独有的的精神生活和政治统治方式.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既是俄罗斯社会剧烈动荡时期,也是俄罗斯文化发展的"白银时代"和哲学创作的"鼎盛时期".其中以别尔嘉耶夫、舍斯托夫等为代表的宗教哲学是俄罗斯哲学发展的最高峰,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文化相碰撞与融合的现代性背景下,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在创造性地回归东正教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并超越西方理性文化精神,寻求民族文化精神新生长点,实现俄罗斯文化的批判性重建,俄罗斯宗教哲学的文化重建努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启华 《学术交流》2012,(6):122-127
任何一个民族的形成,必然要经过一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俄罗斯族就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发展过程才最终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国俄罗斯族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一是17世纪末至19世纪末的孕育期;二是19世纪末至俄国十月革命的快速成长期;三是俄国十月革命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曲折徘徊期;四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的和谐发展繁荣期。对各阶段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俄罗斯族形成的历史脉络,从而有利于在新时期发展我国民族关系、增强民族认同感,也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稳定和扩大对外交往。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国60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不懈地探索着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发展道路。历史经验表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要始终强调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的基本原则;要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成果,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只有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领导,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哲学总是面向于人的存在,<文化哲学>作为中国的实践论文化哲学研究论纲是中国传统文化实践特质的反映,表达着作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核心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意识和关注现实生活的时代观念,它面向人的现实性存在,以对社会历史的现实发展为关切,不是源于人的求知本性的理论兴趣,而是源于人的现实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实践需要,因而在其本质上也是实践的.实践论文化哲学研究的兴起既是中国哲学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是对世界范围内引人注目的文化研究的回应,但更重要的表现着对社会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考察所形成的认知逻辑.实践论文化哲学的研究尽管以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实践为目的,但不同于动物本能性活动的人类自觉实践决定了其必然包含理论理性文化哲学研究的基本论题和实践理性文化哲学研究的基本论题.  相似文献   

20.
关于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实质是普遍史观和特殊史观的关系问题。马克思立足于世界历史的视角,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思考和建构,经历了一个从普遍史观到特殊史观的过程;而从俄国革命所提供的“俄国道路”与“俄国方式”到斯大林的社会发展“五形态说”,恰恰经历了一个从特殊史观到普遍史观的回归。在建构中国史观的过程中,中国历史发展模式和现实发展经验、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和晚年东方社会思想以及俄国十月革命所开启的“俄国道路”和“体制嬗变”是三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