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外儿童福利制度比较完备,虽有相似之处但在价值理念和制度安排上各具特色。文章对国外儿童福利模式及其儿童福利理念、孤儿和弃婴救助经验进行了评介,并指出合适的儿童福利理念的选择、完备的法律体系的建立、完整的行政体制的建设、国家资金的投入、优秀的项目设计和运作流程以及专业化的队伍和社会组织的有效参与等因素是建立有效的孤儿、弃婴救助机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河南兰考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孤儿流浪儿童的极度关注,出现各异的声音与观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建构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民众的强烈社会诉求,作为最弱势人群的儿童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社会建设议题。分析描述我国弱势儿童福利服务的历史变迁与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今后我国弱势儿童福利的发展途径,不仅是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回应民众关切,落实党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3.
张博慧 《国际公关》2023,(18):76-78
儿童福利是社会福利的普遍性和儿童的特殊性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性福利。当前,我国已基本上建立了儿童福利保护法律框架,但在细节和落地实施方面仍有很多优化改良的空间。借助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契机,把目光聚焦于乡村儿童的福利保障,从多方面入手,完善儿童福利立法、健全儿童福利保护法律途径。  相似文献   

4.
儿童游戏权利对于儿童获得幸福童年、发展健康身心、形成探索精神、构建完善人格起着重要作用,促使自由、平等、主动、博爱精神的薪火传承,补充和推动了社会文化。文章从游戏保护权、游戏参与权和游戏提供权三个方面对儿童游戏权利内容进行探讨,分析儿童游戏权利的教育战略价值和存在的困境,其困境主要是时间、空间、观念与现代媒体的失位等方面。据此,从立法机关、政府、幼儿园、教师和家庭等五大主体对儿童游戏权利的保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孤儿救助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孤儿的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一个国家社会保障的发展和完善。本文将详细透析我国孤儿救助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症结所在,并尝试提出了一些建议及解决方案。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伦理学命题出现的动物权利论,在西方及我国法学界得到了部分学者的支持,他们提出了动物应当成为法律主体,享有法律权利的主张。从法学或者法律的角度主张动物权利,不得不面临动物权利法定化的困境:动物主体如何确定,权利内容为何,如何实现权利?这些问题在目前的法律架构中是无法解决的。事实上,动物权利的初衷也是为了保护动物,但它却无法法定化,在社会现状及立法技术条件下,真正能行之有效的动物保护立法策略仍然是动物福利。  相似文献   

7.
对于儿童权利的保护,国家从早期经利害关系人申请而被动介入家庭领域,发展为积极介入。国家的监护责任对传统理念上的家庭自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国家介入私权领域应当具有界限,其介入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儿童权利正遭受侵害或者有受侵害的威胁,并遵循儿童最佳利益原则、伤害原则和比例原则。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人。教育活动从根本上来说是维护儿童合法权利的社会活动。正确的教育活动会给儿童的权利得以正确的保护 ;错误的教育活动将使儿童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剥夺。未来的教育一定要确立新的教育理念 ,从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 ,使教育更好地为保护儿童的权利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校儿童权益保障在实施中保障有三: 1)传统文化的影响2)应试教育影响 3)教师素质和办学条件的制约. 对策可以有以下两点: 1) 进一步加强对<儿童权利公约>精神和内涵的解释和宣传,并编制<儿童权利公约实施手册> 2) 推进校本教师培训,促进<儿童权利公约>与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在儿童作为权利主体的正当性问题上,西方学者们一直存在着巨大的理论分歧,这种分歧主要集中在选择论和利益论之上。比较而言,利益论作为儿童权利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较之选择论有诸多优势。然而,最终它面临的关于儿童权利问题的挑战和困境与选择论是相同的,也即涉及儿童权利理论的前提性批判、儿童权利的行使以及儿童权利的具体内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流浪儿童问题是世界性难题,中国的流浪儿童问题的解决也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以社会排斥理论为视角,结合访谈资料提取出流浪儿童面临的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排斥因子,包括:家庭排斥、法律排斥、社区排斥、教育排斥、文化排斥。通过儿童流浪与社会救助问题这两个角度对五点排斥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今流浪儿童救助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和社会转型加剧,我国的流浪儿童问题日益突出。本论文对流浪儿童的社会工作对于传统社会救助的超越以及二者融合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超越体现在由"政策导向向需求导向"、"关注‘事’向关注‘人’"、"被动向主动"、"说教管制向专业实践"、"系统内资源向社会资源"的转变。融合策略包括"高校和社会工作机构积极参与流浪儿童救助"、"转化传统社会救助人员"、"传统社会救助机构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和"传统社会救助机构设置社会工作岗位"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善农村社会救助,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从农民权利缺失的表现和原因入手,对农民权利缺失对农村社会救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农民权利缺失是导致农村社会救助供需失衡的根本原因。故而要缓和农村社会救助供需矛盾,必须从源头上改进,通过政府的行为选择来保障与完善农民权利,同时采取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政策,来改善农村社会救助。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儿童问题成为重要的社会性问题,儿童福利事业也日益得以发展.目前,对儿童尤其对孤儿[1]的关注不单是儿童福利机构的责任,更是整个国家、社会以及每个人的责任.对孤儿的关注也不只是救济,而是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地发展.基于此,笔者到乌鲁木齐市儿童福利院和乌鲁木齐市SOS儿童村做了调查,希望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当前我国的国情来看,确立以政府为主导、以非政府力量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多元主体结构,营造非政府社会救助良性发展的社会环境,是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积极培育有利于社会救助的思想理念,完善社会救助法规,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逐步形成多元的、面对社会各类弱势群体的、完善的社会救助系统.  相似文献   

16.
非政府社会救助:社会救助主体多元化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的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专业社会工作恢复和重建后的较长时间内,社会救助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属于两张皮,两者在价值、知识和技巧等方面都缺乏对话的基础.随着社会救助从道义性救助到制度性救助、从消极救助到积极救助、从单一救助到综合救助的转变,社会救助工作日益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需要专业理念的指导,专业社会工作也需要走出象牙之塔,服务民众,造福社会.社会救助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在价值、制度、知识和技巧等方面开始逐步融合.  相似文献   

19.
1920年~1937年间,河南水旱灾害迭现,兵燹匪患频仍,由此引起的移民潮频繁而剧烈。灾荒性移民是这一时期河南最为重要的人口迁移类型,它体现了河南移民问题的特殊性。社会救助以有组织的灾民移送最为成功,救助团体在移民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新铁路线的开通也使跨省际的远距离迁移更加容易实现,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移民的运送工作,使人口迁移由此进入到更为深远的地区。虽然这一时期河南的社会救助取得了局部的成功,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的非常时期确定的社会救济方针,突出强调"自救、自助、助人",政府的职责被原则化为"动员和组织人民"。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传统社会救济工作的指导方针,虽然存在不同表述,但其基本思想都是一致的,即强调"生产自救",政府只承担有限责任并坚持"扮演最后出台者的角色",即"辅之以政府(国家)必要的救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后,以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为原则,坚持国家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合、鼓励劳动自救的方针得以确立,昭示着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建设与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