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居民点承载着农村人口生产和生活等综合功能,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MAPGIS支持下,统计分析新洲区农村居民点布局结构、特征规律以及存在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影响新洲区农村居民点布局的主要因子并构建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将新洲区划分为优先布局区、适宜布局区、较宜布局区和不宜布局区四类。在分区的基础上,提出新洲区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方案,为农村居民点的优化布局提供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以山东省金乡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金乡县为例,概述了金乡县农居点用地特点,在分析金乡县农居点整理的潜力构成和整理方式的基础上,对9镇4乡根据整理潜力进行了预测、分级,并对农居点整理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江苏省泗洪县瓦房社区的实地调研,结合空间生产理论构建了政府、企业、农民三类利益主体框架,分析政府主导下农村居民点空间再生产的积极和消极效应。据此,提出了应在尊重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培养农民参与和监督热情,在政策方面健全农村建设用地利益共享机制,并完善新型农村社区服务功能,以优化农村居民点空间再生产模式,提高新型农村社区宜居水平。  相似文献   

4.
运用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的基础,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耕地潜力评价体系,评价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的潜力大小,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潜力模型。并以四川省夹江县为例,运用模型测算得出全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新增耕地潜力可达601.10hm2,依据各乡镇整理增加耕地系数,全县划分为三个潜力等级区。  相似文献   

5.
农村居民点作为农村人地关系的表现核心,是农村人口生产和生活等综合功能的承载体,是农村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正式提出,农村居民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选取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的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的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从政策、社会经济方面分析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因素。政策方面,定性分析了研究相关政策对全南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作用;社会经济方面,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各项社会经济指标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人口和经济因素是全南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山地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山区将是未来农村居民点的主要整理区。以北京山区密云县为例,在分析密云县山地经济现状、农村居民点现状、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密云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四种模式:农村城镇化型、村内整理型、中心村建设型和迁村并点型。  相似文献   

7.
基于江西省农村居民点图斑数据,综合运用网格分析、样带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结合网格和县域两种尺度,对农村居民点数量及规模的空间演化进行分析;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县域层面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的驱动因素进行探究。研究表明:江西省农村居民点呈现数量多、规模小、大分散小集聚的基本特征,农村居民点数量和面积均呈现北多南少空间格局;农村居民点围绕城镇密集区、地势低平区域、中心村镇具有显著集聚特征;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格局是在农业发展及人口增长(内生动力)、县域经济发展及投资带动(外部动力)、地形条件(基础性制约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尝试从城乡统筹视角提出优化江西省农村居民点格局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优化乡村土地资源配置、提升中心村镇生产生活功能、因地制宜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  相似文献   

8.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是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综合潜力的研究能够为整理工作科学、合理地实施提供理论支持,而且也能为完善土地整理的理论体系做出贡献.选取渝北区作为研究对象,按其行政区划分为31个参评单元,根据各单元的基础统计资料建立原始数据库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8个综合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94.21%.以此8个综合因子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将31个参评单元划分为3个综合潜力类型区,结合实际情况和定量分析过程评价各类型区的整理综合潜力及整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居民点选址建设的基础,在新农村建设及土地集约利用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城乡统筹规划中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的视角,以长兴县为研究区域,结合实地调研选取评价因子,并借鉴《土地评价纲要》中分级方法,对其进行分级,从而构建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评价.借助ArcGIS的栅格计算器和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前后两步处理,确定出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适宜区域,为长兴县农村布局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是加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拓展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措施。实施挂钩政策的关键在于农村建设用地的整理,其中主要是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本文在对泰安市农村建设用地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挂钩政策下的四种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并进一步分析了泰安市实施挂钩政策,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措施,提出了今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DFID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生计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估南疆四地州脱贫户的生计可持续性,并采用分层模型分析脱贫户生计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脱贫户的生计可持续性较差,主要是由生计资本存量短缺、生计策略效益低下、生计环境质量较差所致,且面临多种生计阻碍,以多重资本阻碍型和多重资本—策略阻碍型为主;自然灾害的增加会减弱农业收入占比对脱贫户生计可持续性的正向影响,以及增强外出务工人员占比对脱贫户生计可持续性的正向影响;最近城镇距离的增加会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收入占比对脱贫户生计可持续性的正向影响,以及减弱外出务工人员占比对脱贫户生计可持续性的正向影响。据此,提出优化生计资本结构、加快生计策略转型、改善生计环境等对策,以提高脱贫户的内生发展动力和生计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13.
平原湖区农村居民点的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村居民点作为农民生活的场所和生产的基地,其建设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全国绝大多数人口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搞好农村居民点建设,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农业生产,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为农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对农村居民点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中心村是农村居民点发展趋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评价分级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分级作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一项基本工作 ,是制定土地整理专项规划的根本依据 ,是划定土地整理区的基础。评价分级主要应用层次聚类法与多因素综合评定法 ,确定江苏省各县 (市、区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区聚类组的综合评价值 ,将全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区划分为 4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变迁,农户生计方式日益多样化,由单一的种植转向养殖、林果业、外出务工、经商等。选择不同生计方式的农户如纯农户、农兼户、兼农户对生态影响的方式和程度具有较大差异。应通过细分农户,加大扶持;调整生态退耕政策;推进生态中心村建设等策略,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协调不同生计方式农户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实现农村生态的改善与保护。  相似文献   

16.
以丰都县1997-200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为依据,在定性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进而对丰都县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研究表明:近几年丰都县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正效应显著,但是参照国家生态区的标准,丰都县的生态环境质量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探讨西南丘陵山区(以渝北区为例)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算方法.研究方法人均建设用地标准计算法、闲置宅基地抽样调查法、城镇体系规划法,层次分析法(AHP).综合3种潜力测算法,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取各方案权数,得出渝北区规划目标年的居民点整理潜力值.西南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可综合人均建设用地标准、闲置宅基地抽样调查与城镇体系规划3种方法,通过对各方案赋权重值得出潜力.  相似文献   

18.
以鄱阳县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数据为基础,借助GIS为工具,计算Voronoi图面积变异系数与最邻近点指数,结合GIS查询工具、缓冲分区、SQL统计等功能论证鄱阳县农村居民点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的同时,定量的研究地形、公路交通、河流等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的结果表明: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分布数量较大,分布相对集中。交通因素对农村居民点分布有重要的作用,随着距公路距离越远,居民点分布逐渐减少。河流对农村居民点分布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作用,当地鄱阳湖湖泊水面特殊情况,制约湖泊周边居民点的空间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9.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要"搬得出",更要"稳得住",而生计可持续性发展是移民"稳得住"的保障。本文利用熵值法,通过构建可持续生计评价体系调查巴马瑶族自治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将研究对象分为已搬迁移民、欲回迁移民、未搬迁移民三种类型,并分析其搬迁前后生计资本的变化情况,然后分析家庭结构、安置方式与迁入地区对搬迁移民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表明,搬迁后已搬迁移民的生计资本整体水平提高,而欲回迁移民与未搬迁移民的生计资本则略有下降;不同的安置方式移民对生计资本增长率的影响程度为:有土分散安置>有土集中安置>无土集中安置,搬迁到乡镇的移民比搬迁到县城的移民生计资本增长快;未搬迁移民未搬迁的主要原因是其家庭的经济能力不足、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低谋生能力较弱以及生活成本高等。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重视提升移民的人力资本;按照移民致贫原因和特殊需求实施移民计划;要实现移民的空间转型和社会转型同步,以扶贫而非搬迁为重点;需要从无土集中安置为主的非自愿移民模式,转向以就地就近扶贫安置为主的自愿移民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以三峡库区丰都县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4年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以期为保护丰都县及整个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