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婴编写的《韩诗外传》非常重视孝道,认为推行孝道有利于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孝主要表现在赡养父母、尊敬父母、劝谏父母、祭祀父母等方面,这和先秦儒家的孝道观基本一致。韩婴发现了忠孝之间的矛盾,但并没有提出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案。韩婴主张通过统治者以身作则带头行孝,兴办学校对民众进行孝伦理教育等措施培养社会成员对孝道的认同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一、孝道文化时空维度的基本理念1.孝道文化理念的内涵。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核心。孝的本义是子女善事父母,讲的是子女对父母的直接关系。《说文解字》解释“孝”字,“孝,善事父母也。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人人皆由父母所生,父母所养,孝的意义是自然的、朴素的、出自天性的。在金文中,“孝”字像一个长发的老人用手抚摸一个孩子的头,大抵是表示父子之间的亲爱关系。如果从深层意义来看,“孝”这个字更能显示出它的内在涵义:“孝”字上边是个“老”字,下面是“子”,在六书里面它属于会意,看到这个字,就能体会它的意思,“老”是…  相似文献   

3.
<正> 尧舜禅让,“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千古传为美谈。在儒家经典中,舜被描写成为一个起自畎亩,亲耕亲陶,完美无缺的圣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范。根据《书经·尧典》的记载,舜在早年,家庭生活是很苦恼的,所谓“有鳏在下日虞舜,……瞽子,父顽,母嚣,象傲”,但他“克谐以孝烝烝”,宽容忍让,充分表现了他道德品质的高尚。象是他的弟弟,为人十分阴险毒辣,企图夺财娶嫂,完全是个反面人物。《孟子·万章上》篇记载说,“象日以杀舜为事”,三番五次地要谋害他的性命,他的父母也伙同一块来干坏事。例如父母叫舜去垛草,上到顶了之后,抽掉梯子,然后放火烧了草垛;让舜去掏井,别人上来后,接着就把井填掉了。(“父母使舜完廪,捐阶,  相似文献   

4.
魏逸暄 《江淮论坛》2023,(5):111-117
《论语》“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一语中“道”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王家嘴楚简《孔子曰》所见异文“三年无改于父之所”以及新见语录“君子不以其所,无孝”,为我们进一步明确“道”的含义提供了新的线索。通过《孔子曰》与《论语》等传世文献的对读可知,“道”当理解为正确、合理的行事方式。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审视以往诸家之说的得失,并进一步认识孔子及儒家的孝道思想。  相似文献   

5.
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之一,提起孝道就必须涉及到《孝经》。对此经研究的人很多,在不同的时期都为中国孝文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对孝的进一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从《孝经》的历史及构成、什么是孝和不孝、孝的广延性和层次性、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四方面分析理解孝的内涵和意义,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年轻一代对孝的全面理解,并且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更好的运用中国的孝道,关爱他人,促进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哈利·波特》情节的原动力来自亲子关系和哈利的孝意识,此书的趣味和吸引力也与之内在相关。尽管哈利与伏地魔有一些不寻常的相似或联系,但他们之间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源头就在于各自经历亲子关系的方式不同,这导致了他们对待死亡和人生的不同态度。从哈利得知父母死亡的真相开始,他就活在与父母的生命血脉相连的世界之中,他的生存意义就由继承父母遗志和复仇所构成。按照《礼记》和《春秋公羊传》所表述的儒家学说,他是孝子;由于他践行孝道的赤诚、勇决和纯洁,他成就了自己生命中的仁和义。本文论证为什么主要是亲子关系和大复仇的艺术展示赋予了哈利乃至这整套书以活的生命,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哈利是一位孝子的理由。最后通过对哈利和伏地魔的死亡观的现象学-生存论的时间分析,揭示了此书在理解人类本性问题上的哲理含义。  相似文献   

7.
在孔子之前,"孝"就是一个重要的德目。但是《论语》作为儒家伦理的经典,开创了儒家孝道作为家庭伦理重要德性的源流。历经两千多年,《论语》论述的儒家孝道,依然是现代孝道生活的主流。其中蕴含的最为稳定和核心的儒家孝道的伦理本质包括四个方面:儒家孝道的善端来源、儒家孝道的回报理论、儒家孝道中敬的主线、儒家孝道中礼的展现方式。  相似文献   

8.
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孝观念与墨家思想有较大区别 ,但二者不是没有联系的 ,儒墨均倡孝道 ,墨家更重“孝”的民主性 ,另外 ,《孝经》中的一些思想与墨家思想也多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9.
孝道新解     
<正>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曾参……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明确地指出《孝经》乃曾子所作。《汉书·艺文志》之《六艺略》记:“《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是说孔子向曾子陈述孝道后所作。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他陈述后,由曾子记下来,亦可证明《孝经》的作者是曾子。从《论语》记曾子“慎终追远”等论述看,曾子本人尽孝道、讲孝道,确有一套孝的理论和主张。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孝论的发展与《孝经》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开国 《东岳论丛》2005,26(3):84-89
《孝经》一书系由儒家学者综合孔子、孟子、荀子及以乐正子春为代表的孝道派的孝道理论而成。经过孔子的论述,孝道理论得以初步形成;孟子就孝理论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念,为《孝经》的形成提供了一些思想材料;荀子则将仁义作为孝的标准,从另一方向补充了儒家的孝道理论。《孝经》自成体系,言约义丰,不能将之简单地归结为儒家某一学派的著作。  相似文献   

11.
荀子论孝道之所以会被忽视,和《子道》篇的可资采信密切相关,通过对包括《子道》篇在内的《荀子》最后六篇文章的考辨,可以基本确定其与荀子思想体系的关系;以《子道》篇为中心考察,荀子论孝道不是孤立的,君道、臣道、子道,三者互为辅助,构成其礼制系统的重要内容,在孔孟之外对孝道提出了"礼制"层面的准则和要求,论孝道与其思想体系相关联,既有继承传统的一面,更有着自己的创意阐发,实为儒家孝道思想中很重要的内容构成。  相似文献   

12.
《理论界》2017,(9)
齐家之道,主要指管理家庭、治理家族的条理、方法,目的是使家族成员能够齐心协力、和睦相处。传统思想中齐家的内容,大致为"孝父母"、"友兄弟"、"别夫妇"、"睦亲族"等,以去私行公、重义轻利为主要价值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家的形式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家依然是个人成长的重要空间,是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齐家之道所传递的互敬互爱的交往友爱,回报恩德的正义取向,努力践行的向上态度以及积极出世的责任精神依然充满着生命力。齐家之道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大价值:齐家之道有助于实现家庭和谐稳定;廉洁齐家促进廉洁为政;时代精神呼吁时代家风,而时代家风构建时代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对孝道的论述是《论语》的重要内容之一,概括来说孝即子女,晚辈敬仰与追念祖先,秉承先道,赡养、尊敬父母。行孝要赡养、尊敬父母;要态度谦和,不违礼;要继承文志或父道。在现代社会,孝道虽有古今和城乡差别,但仍具有其现代价值,是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道德规范,我们应在全社会大力推行新时期的孝道教育。  相似文献   

14.
论现代家庭的孝道"错位"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孝"的思想经过了历朝历代的丰富和发展,至今仍成为调适父母与子女关系的行为规范.然而在现代的许多家庭中,孝道出现了"错位"现象.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对孝道的重新归位,并以法律形式给予孝道应有的地位,运用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利用道德评价作用来规范社会的敬老道德行为,以待重振社会孝道,构建家庭新型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作为论述孝道的典范之作的《孝经》,是儒家学派的扛鼎力作,其蕴含的义理亦体现为追求儒家理想道德人格范型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知""情""意"和"行"四个方面。其内容分别是:道德认知——《孝经》中的"孝为德本";道德情感——《孝经》中的"敬亲博爱";道德意志——《孝经》的中"扬名显亲";道德行为——《孝经》中的"不骄、不乱、不争"。  相似文献   

16.
《中庸》原为《礼记》之一篇,南宋以后成为"四书"之一。在《中庸》由"篇"升格为"书"的过程中,佛道人士早在宋代儒家之先已对《中庸》进行了广泛关注和大力提倡。据此,学界引申出一种《中庸》"回流说",即《中庸》是从佛道回流至儒家的。但"回流说"没有或不能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儒家经典众多,佛道何以单单抽取《礼记》之《中庸》加以关注与提倡呢?这个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回答,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前述"回流说"忽略了《中庸》升经的经学史背景。《中庸》升经的经学史背景,是指随着《礼记》的经学地位不断提升,《中庸》的社会地位也水涨船高,正是在这样一个经学史流变的背景下,南朝的戴颙、梁武帝等佛道人士在"格义""清淡"时,或中唐的儒家士人在行文作赋时,才会把既具有崇高经学地位又具有普遍义理的《中庸》作为关注与提倡的对象,进而也才有了两宋以后的《中庸》升格为经。  相似文献   

17.
试论西周孝道观的形成及其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孝道构成了西周社会意识形态和伦理观念的基本纲领,它既是天人合一宗教思想的道德支柱,也是宗法制度在伦理观念上的表现。笔者拟以金文与典籍相互参证,试图对西周孝道的形成、衍进、内容和特点,以及孝道观念的表现作一初步探讨,以揭示贯通西周文明生活的这一传统思想和道德纲领之内涵。西周孝道观的形成当始于文王时代。“孝”字在《诗·大雅·文王之什》中,首见于对文王德行的颂扬。《文王有声》云:  相似文献   

18.
儒家思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话说一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对我国儒学思想的社会功能的肯定。儒学是一个蕴藏丰富的思想宝库,批判地吸收继承儒学“孝道”的优秀思想,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家实现长治久安,家庭幸福有序,个人健康发展都有极大的意义。一、关于儒学的“孝道”思想从内容上看,儒学“孝道”的内容有三个层次:一是事亲;二是自爱立身;三是事君。对孝的行为要求上有:对父母的尊、遵、养、奉、顺、受、服。爱护自己身体发肤和名誉,不做有辱父母祖先的事及忠君,认为孝的本质是忠。忠是孝的归宿,能行…  相似文献   

19.
孝道曾被视作天经地义。然而到了近代,特别是甲午战后,孝道开始受到人们的非议。非孝者并非反对子女对父母的敬爱,而是认为传统孝道主恩,使子女丧失独立人格;孝道造成了中国家族本位,不利于培养公民的国家意识;孝道中的亲亲原则,不利于建立法治国家;孝道中的移忠作孝,成为帝王专制主义的基础。他们主张父母子女的关系应该建立在爱与平等的基础上,父慈子孝应该是对应的。而拥孝者则认为孝道是道德的本源与起点,孝道的根本精神在于珍重生命,激发人们爱与感恩的情感。父慈子孝是道德义务,而非对应的权利。正因如此,就不应该因为传统孝道中的一些偏颇,或被帝王利用,就根本否定孝道。  相似文献   

20.
先秦儒家的孝道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孔子认为孝不仅是指从物质上赡养父母,而且包括精神上尊敬父母。孝是实行仁的根本,由“孝亲”推而广之则是“泛爱众”的仁德。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关于孝的思想,并把它推广为普遍的社会道德。《札记》等典籍中也有许多关于孝的阐述。在当前把握并弘扬先秦儒家孝道,对于维护家庭与社会稳定,建构符合时代精神的伦理道德体系,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