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中西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人治学的重要途径和革新思想的重要源泉,但其间格义附会的流弊甚多。1932年陈寅恪与刘文典论国文试题书关于比较研究的大段议论,切中学术思想界的时弊,指示法国学派以事实联系为基础的影响研究的一般法则。后来虽有美国学派的平行比较日趋完善,似与陈寅恪所说不尽相符,实则学人如果不经系统训练达到高度自律,对所涉及的社会文化具有历史研究和系统异同之观念,仍然难免重蹈清代经学和近代古史研究穿凿附会的覆辙。  相似文献   

2.
李龙 《河南社会科学》2021,29(12):10-11
2021年3月20日,国家文物局在成都就三星堆遗址最新考古发现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相关情况.三星堆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再次惊艳全世界,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热议,考古工作也一下从小众冷门进入大众的视野,热度爆表.夏文化是中原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三星堆考古新发现对夏文化考古与推动中原学研究有颇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王氏晚年的上古历史、文物与制度之研究 ,正是他早年诗学理想的展开和落实。王国维先生从哲学向史学的转变 ,其直接原因是为了解决他自身遭遇的人生困境。然而由于在这种学术启蒙中他选择的西方精神资源过于片面 ,因而在哲学中他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出路或将其人生困境彻底解决。王国维先生之所以要转向“古器物、古文字和古史”这个历史学中的最偏僻的领域 ,其中原委主要有二。首先 ,这是一个有“理性”的领域 ,因而它能够满足王氏作为学人之学术需要。另一方面 ,这种“理性”又是一种“历史理性” ,它与王氏所谓的“可爱者不可信”的“客观真理”也就有了很大区别 ,因而亦可以满足作为诗人的王氏之情感需要。其次 ,它还是一个有“情感”的对象 ,但与特别容易刺激人的现实欲望的现代历史研究迥然不同 ,这种本质上已经“无功利”的“历史情感” ,对“生怕多情”的王国维先生也就成为一种最佳的历史研究对象。这就是古史研究乃至一切上古文物制度之所以可以成为王氏安身立命之处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于浴贤 《文史哲》2005,(2):66-70
从刘勰对“魏晋赋首”八家的称举与评述中,反映出他“尚宏丽”、“重讽谕”的赋学观,这一赋学观承传于汉人而迥异于魏晋。刘勰以汉人的辞赋标准来观照魏晋赋家赋作,缺失自然产生,对魏晋抒情小赋缺乏应有的重视。刘勰赋学观的偏执和缺失,因其反对齐梁文风而致,但归根到底,又决定于他的儒家思想及诗教观。  相似文献   

5.
《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著名肖像画,从问世之日起,不知使多少人在她面前留连忘返,叹为观止,几百年来,其魅力丝毫不减,堪称永恒的魅力。这魅力大约来自她那著名的微笑。我们看到,在这幅画像上,作者敏捷地抓住对象一刹那间微笑的表情,表露了人物微妙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唤起欣赏者活跃而丰富的联想。  相似文献   

6.
许多论者将陈寅恪自己所说的"生平为不古不今之学"理解为"中古之学".本文则认为"古今之学",应为延续晚清经学阵营中古文、今文之学.为证明此种观点,本文将此语置于1930年前后的学术界语境之中,具体地分析了陈寅恪与20世纪30年代前后学人、学风与学术观念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中国道教的养生文化,用现代的眼光看,实际上就是一种东方的生命学。虽然在细节和技术上道教生命学不如西方生命科学,但它对生命的整体性把握和动态洞察,以及对生命潜能的开发和生命体的自我调整化炼,都有着独特的优势。陈宁先生以仙学的方式重建道教生命学,兼信仰、哲学、科学而有之,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遗产。借鉴道教生命学,创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生命学体系,有四个问题需要学界认真思考和讨论。1 在信仰的层面上,要把道教的神仙信仰变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2 在养生的原则上,要把道教的性命双修扩大为一种普遍性的理念;3 在养生的方式上,要学习道教养生思想,把内养和外炼、静功与动功结合起来;4 在治病的途径上,要把道教医学与西方医学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论作为思想家的陈寅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寅恪先生是举世公认的二十世纪中国伟大的史学家 ,同时也是位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他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定义 ,他的关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精辟论断 ,至今也无出其右者 ,其见事见理之明察深刻 ,举世罕有。而这均因其“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的学术品格使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今天 ,同时读读陈寅恪 ,也许会使我们更冷静、更理智 ,对强国之梦的实现 ,也会更自觉  相似文献   

9.
<正> 文学的主题是丰富多采的,爱情只是文学绚丽多姿的主题之一。由于它与人生关系异常密切,因此爱情问题常常为作家和读者所注目。在我国文学史上,爱情文学源远流长。早在两三千年之前,我国第一部诗集《诗经》中就有异常优美的爱情诗。这之后,爱情文学在民间诗歌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汉乐府民歌、南北朝乐府民歌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继之而来的是唐传奇,它以叙事文学的形式,为爱情文学打开了新局面。以抒情为主的唐宋诗词也有咏爱情的名篇。但真正为爱情文学开拓新天地的是元杂剧、明清传说和小说。在灿若云霞的元明清文学中,《西厢记》、《墙头马上》、《拜月亭》、《浣纱记》、《牡丹亭》、《桃花扇》、《红楼梦》更是广为传诵的。“五四”之后,在我国现代和当代文学中,写爱情题材的也不乏佳作,如《家》、《青春之歌》等,而鲁迅的《伤逝》,则具有更深刻的思想意义。我国爱情文学遗产是非常丰富的,其中许多名篇经久不衰,至今仍保持着它的艺术生命力,并给人们以教育和美的享受。研究一下中国古代爱情文学的思想意义、创作倾向和艺术经验,对当代同类主题的文学创作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字字珠玑。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俄狄浦斯王》、《窦娥冤》二剧为实例,分析、比较了亚氏理论和中国清代戏剧家李渔的戏剧思想,尤其详细地分析、鉴别了亚氏悲剧的至理名言,而实现了管窥中西戏剧差异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蒋帅  刘德斌 《东岳论丛》2019,40(8):129-135
莱辛的《拉奥孔》是西方美学史和批评史上的一部比较重要的作品,作者从拉奥孔这一题材在古代雕塑和维吉尔史诗《埃涅阿斯记》中的不同表现出发,着重探讨了画与诗的界限问题。通过详细论述,莱辛严厉批判了当时在德国盛行一时的描绘体诗,指出诗比画具有优越性,由此力图打破束缚德国文学发展的桎梏,引导整个文学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体现了莱辛作为启蒙先驱的作用。莱辛提出的"自然的符号"与"人为的符号"等概念对我们今天研究和解读新媒介、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都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孕育21世纪智慧之星的希望之光──从钱学森“大成智慧学”谈起戴则林本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对外部世界的研究和物质创造正日益取得辉煌的成就,当今全人类信息增长量每五年就要翻一番。“如何运用这些学问,乃是学问以外的学问以上的一种智慧。”(培根《论学问》)...  相似文献   

13.
在明代复古主义运动蓬勃发展之时,后七子领袖李攀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口号:“唐无五言古诗”。口号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有人附和,有人保留,异见纷呈而莫知归趣。这个口号的确切含义和真实指向究竟何在?它是在怎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提出的?它与明代复古主义思潮有什么关系?本文试图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 关于秋瑾生年,目前有三种不同的意见,一是秋瑾卒年29岁,生于1879年;二是卒年31岁,生于1877年;三是卒年33岁,生于1875年。日本学者、《清末小说研究》主编樽本照雄先生以最近从日本报纸中发现的新材料,为1877生年说提供了新的史料根据,从而补充与论证了郭延礼同志《秋瑾年谱》中一八七七生年说的可靠性。樽本照雄先生在他的《秋瑾来日时的新闻报道》中这样写道:“秋瑾年令二十八岁,是记者听秋瑾本人说的(见以下史料)。关于秋瑾的生年,众说纷纭,这两则史料,为1877生年说提供了可靠的史料根据。(参照:郭延礼《秋瑾年谱》济南齐鲁书社、1983年9月出版、第5—10页)。”(载《中国文艺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李健 《理论界》2009,(5):100-102
在不妨碍公正处理案件的前提下,对某些案件,国家、社会及当事人或许宁愿作出某些让步或牺牲,来换取刑事程序的较高效率,这是国家、社会及个人基于各种利益的衡量而作出的有利选择.一些国家的处刑命令程序就是对刑事程序效率价值追求的结果.本文从对这些国家处刑命令程序的阐述与比较谈起,论述了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不足,以期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与完善的过程中,可用以借鉴和吸收.  相似文献   

16.
平城之战是汉匈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对汉初民众心态影响极大。此后,时人在讨论匈奴问题时经常提及此事。受社会情境、时人心态影响,在近百年的传播过程中产生了不少关于平城之战的传言。司马迁在记述平城之战时,受自身价值观及时代局限性影响,不自觉地采信了一些传言,从而造成《史记》关于平城之战记载疑点颇多。  相似文献   

17.
1932年,达赖、班禅系统之间围绕国民政府欲支持九世班禅返藏问题爆发了一场尖锐的攻讦。面对达赖、班禅系统的相互攻讦,国民政府在依照历史定制明确达赖、班禅政教地位的基础上,依据双方的"事实表现",一方面对支持班禅返藏采取了坚定的立场,另一方面也试图通过解释,以消除达赖系统的疑虑。由于噶厦在康藏、青藏战争中双双失利,加之国民政府采取了较为恰当的政策,达赖、班禅系统此次激烈的攻讦最终得以停息。  相似文献   

18.
自有无产阶级文艺运动以来,文艺的歌颂与暴露问题,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如何理解文艺的歌颂与暴露,实际上就是如何理解革命现实主义的问题。一九七九年短篇小说的丰收,是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巨大胜利。对获奖的二十五篇短篇小说作一粗略的分析,是会有助于理解文艺的歌颂与暴露问题的。  相似文献   

19.
刘波 《兰州学刊》2013,(8):95-99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通过陈寅恪对唐传奇《莺莺传》的笺释来分析唐代的社会风尚,尤其是门第地位对男女婚恋关系的影响。并进一步梳理陈寅恪的女性态度和唐传奇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20.
牟钟鉴 《文史哲》2005,(2):40-44
中国道教的养生文化,用现代的眼光看,实际上就是一种东方的生命学.虽然在细节和技术上道教生命学不如西方生命科学,但它对生命的整体性把握和动态洞察,以及对生命潜能的开发和生命体的自我调整化炼,都有着独特的优势.陈撄宁先生以仙学的方式重建道教生命学,兼信仰、哲学、科学而有之,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遗产.借鉴道教生命学,创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生命学体系,有四个问题需要学界认真思考和讨论.1.在信仰的层面上,要把道教的神仙信仰变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2.在养生的原则上,要把道教的性命双修扩大为一种普遍性的理念;3.在养生的方式上,要学习道教养生思想,把内养和外炼、静功与动功结合起来;4.在治病的途径上,要把道教医学与西方医学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