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汉族,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虽然仅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六,但居住的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六十。由于历史原因,少数民族多居住在祖国的边疆。我国各民族都是勤劳勇敢,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在长期的相处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相似文献   

2.
我们伟大的祖国长期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了人口最多的汉族之外,还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撒拉族就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的人口约有三万余人,主要聚居于青海省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以及与它比邻的化隆县和甘肃的临夏地区。  相似文献   

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原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俄罗斯、乌孜别克、塔塔尔、达斡尔、满族等十三个主要民族。解放后,随着国家和兄弟省区对新疆建设的支援,新疆又增加了东乡族、壮族、藏族、撒拉族、苗族、朝鲜族、布依族、土家族等兄弟民族。目前已有四十多个民族共同聚居在天山南北。至一九八二年底,新疆人口总数为1315.9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为783.56万人,占全疆人口总数的59.55%。其中维吾尔族人口为598.68万人,哈萨克  相似文献   

4.
浅谈我国城市民族关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但其人口绝对数量达9000多万,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国的民族问题从整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问题和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的民族问题。过去我们的民族工作对象和重点主要放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下称民族地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打破了各民族的封闭状态,使各民族间的交往和接触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从民族地区走出来,散居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从而使杂散居地区的民族问题日渐明显和重要,这种情况在城市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西南又是我国多民族的地区之一。来我院学习的各族学生,都是各族同胞的优秀儿女。他们肩负着祖国的希望、各民族的重托,为着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建设,来到这所西南各民族的最高学府,学习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6.
青海是全国回族聚居的主要省份之一。青海的回族是我省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一个民族。全省共有回族53万多(1982年),占全省总人口的13.7%,约占全国回族人口总数的7.4%。主要分布在本省东部和东北部,以化隆、门源、民和、大通,湟中和西宁东关较为集中。其余各州、县均有回族散居和杂居。  相似文献   

7.
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以外,还有五十四个兄弟民族。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虽然几千年的剥削制度造成了各个民族的发展很不平衡,但各族人民都为创造祖国悠久文明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作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长期以来,苗族人民和其他各族人民就劳动、生息、繁衍在我国广大的领土之上,为缔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谱写了不朽的篇章。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兄弟民族之一,现有四百二十六万人,居住在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四川、广东和广西等省  相似文献   

9.
藏族     
我国藏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很早以来,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与祖国各兄弟民族一道,共同开辟了美丽富饶的河山;共同谱写着祖国悠久的历史。藏族是组成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10.
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的国家。有史以来,一直在这作为祖国神圣领土的新疆和汉、回、蒙、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达斡尔、满、俄罗斯各兄弟民族生活和战斗在一起的维吾尔民族,也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的民族之一。  相似文献   

11.
回族在西南地方史上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回族人口7219352人,四川和贵州两省回族人口各约10万人左右,云南回族人口近45万人。西南地区共约有回族65万人,从回族人口所占的比例来看,仅次于西北地区而居全国第二位。回族是个散居的少数民族,在全国主要和汉族杂居,而在西南,则和更多的少数兄弟族杂居。这是西南回族分布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还伴随着一个条件,即西南汉族分布多的地区,也是回族分布多的地区,彼此呈正比地杂居着。第二  相似文献   

12.
一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除汉族以外,还有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蒙古、锡伯、回族、滿族、达斡尔、俄罗斯等十多个民族,约占全区人口的五分之三。各民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为繁荣祖国和创造中华民族的历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由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推行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政策,使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处于落后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部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达3 500余万,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1/2以上。在西部九省区中,少数民族占当地人口总数的比例:西藏90%,新疆60%,青海35%,云南33%,宁夏32%,贵州25%,甘肃6%,四川3%,陕西0.5%。我国西部县级以上民族自治地方共有土地面积425万km~2,占西部九省区土地总面积77%和全国土地总面积44%,其中除了陕西少数民族人数较少、居住分散以外,其他八省区皆有大面积的民族聚居地区。如  相似文献   

14.
湖南人口的现状,是由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演变而来的。揭示湖南人口的演变规律,对于认识湖南人口的现状,预测未来,都是有益的。 湖南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1%。在历史上湖南人口却常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以上,(我们统计不同时期湖南占全国人口总数百分比52次,其中在5%以上的近30次,4.8%以上的有9次),是全国人口数最较多,密度较大的省区之一。 湖南人口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是《汉书·地理志》。从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到现在恰恰是1980年。近两千年来,湖南人口数量的发展,经历了极其曲折的道路。如果以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显著不同的阶段。从公元2年到1685  相似文献   

15.
据 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 ,贵州有 4 8个民族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 110 0多万 ,占全省人口总数的 34 7%。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浩繁丰富的民歌。而酒歌 ,是民歌歌海中的一大类。酒歌涉及到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酒歌的概况、贵州主要民族酒歌的存在情况、贵州民族酒歌中的迎宾待客以及其体现出的鲜明的民族性格和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等文化特征的研究 ,有助于对贵州民族文化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维吾尔族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吾尔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共计维吾尔族人口720多万人,集中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历史的发展中,维吾尔族同其它民族一道,为祖国的统一,为全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共同缔造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维吾尔族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每一个民族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所有兄弟民族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民族在社会经济上的作用和影响将肯定会越来越增长。没有维吾尔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就不可能有我国各民族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所以,彻底了解维吾尔族社会经济问题和社会经济上的抱负的独特性质,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需求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从宪法理论与实践方面,阐述宪法对少数民族特殊权益的保护作用及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实现。1.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92%,而少数民族所占地区占全国国土的60%。“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实际上是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地大物博’”(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4.25)。由于历史所造  相似文献   

18.
延边朝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中、苏、朝三国交界,总面积为42700平方公里,约占吉林省面积的4分之1。自治州内居住着潮、汉、满族等二十几个兄弟民族,朝鲜族是在自治州内行使地方自治权利的主体民族,载止1990年7月1日自治州内朝鲜族人口为821000多人,占延边地区总人口的39.5%。本文就延边朝鲜族若干人口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一解放前的延边是人烟稀少的地方。据有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成长状况直接决定着社会的将来。我国现有青少年约三亿五千万左右,约占全国人口的35%,其中少年(7—14岁)一亿六千万,青年(14—25岁)一亿九千万。这几亿人口尚未具有完整的社会意义(排除已成年的人口),他们的精神面貌、社会性还有待进一步塑造,而这进一步塑造的结果将影响我们的将来。本文仅想从大众传播方面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试论汉语中的国内民族语借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古国,各民族都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创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由于各民族间政治、经济上互相影响,文化上互相交流,必然产生在语言方面的互相学习、互相吸收。汉语和国内民族语互相借用的情况是源远流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