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使法律的调整范围与法律的名称保持一致,我国审议中的《网络安全法》应当更名为《网络空间安全法》。为使我国《网络空间安全法》具有无懈可击的技术基础,应当以ISO/IEC 27032:2012为依据,以Cyberspace/Cyber、Cybersecurity/Cyberspace security、Cybersafety、Cybercrime这四个术语为逻辑起点,将cybersecurity与另外五个术语information security、application security、network security、Internet security、Critic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Protection(CIIP)进行明确区分,由此构建我国《网络空间安全法》的逻辑框架和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以虚拟性、开放性、用户传统自治为主要特征的全球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一方面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造成了诸多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普遍呼吁就国际网络予以治理。然而现实表明,在国际社会就网络空间的法律地位形成共识以前,全球网络合作很难向前推进。在有关网络空间法律地位的学说中,无论是网络空间自主权说、还是网络空间全球公域说都不符合网络空间的技术和社会特征。网络作为一国领土的延伸,应该属于一国主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多边治理应该是未来网络空间治理的最佳选择。网络空间治理应尊重网络发展的现实,以全球化为网络治理机制建构的宏观背景,采取渐进式国际合作推进全球网络治理合作。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和网络治理法治化建设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中国至今还没有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单行法,这是中国网络立法的重大缺失,而在网络空间影响未成年人成长的因素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制定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又面临着诸多的困难。本文将围绕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尽快制定未成年人网络空间保护单行法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网络技术在给人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不利影响。网络需要需要法律来进行调控。论文对网络空间法的内容、特征及影响以及制订网络空间法时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交融不断加深,网络主权及信息安全等问题不断涌现,各国利益深受侵害。领网权是信息通讯技术覆盖下国家主权的延伸,对各国领网权的有效维护有助于推动全球信息安全保护的一体化,促进“网络命运共同体”目标的实现。如今,领网权问题越来越突出,5G通信、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全球信息安全保护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深化领网权的证成研究有利于维护网络空间的稳定,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网络安全国际法律体系的构建,并对实现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完善信息安全保护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网络空间已成为意识形态生成与传播的重要场域,科学把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具体内涵,厘清其生成路径,有助于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关涉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触角与研究空间。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治理困境,不仅与其生成路径类型紧密相关,还与其技术结构特征紧密相连。基于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问题凸显,实践中需紧紧扣住建立健全网络立法和规制工作、加强网络社会组织行业自律制度建设、充分利用新兴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党员干部的网络素养以及践行网络群众路线等基本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空间的特征及其对法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空间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对法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空间的技术性特征对国家的立法权形成冲击,网络的无国界性影响国家法的适用,虚拟性使社会主体的个人意识膨胀,法律责任感淡化;网络空间的分散式管理模式对宪法基础关系产生影响,其全球性特征使得全球法的地位加强,而无纸化与即时性特征对私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以功能等同、技术中立原则为基本原则构建全新的网络法律制度,无论是对社会的发展,亦或对法学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网络空间治理的问题通常需要国际合作才能得以有效开展。然而,当前网络空间治理的国际合作却面临诸如国家间网络主权是否存在的争议、网络空间治理适用制度的差异以及不同意识形态融合等诸多难题。这些难题制约着网络空间治理国际合作框架和运行机制的建构。事实上,网络空间治理国际合作的缺失导致的结果就是:它不仅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利益,而且也纵容了跨国网络犯罪,妨碍了公民信息自由权利的实现。虽然当前的国际形势决定了网络空间治理国际合作难以在短期内达成,但是以捍卫网络主权、坚持网络合作的国际谈判与网络技术研发等为达成网络空间治理国际合作而创造条件的努力不能停止。这对于建设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以及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合作治理体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网络的发展带来了网络伦理问题,网络伦理已成为应用伦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理查德.斯皮内洛是应用伦理学研究领域的杰出探索者,他在《铁笼,还是乌托邦——网络空间的道德与法律》一书中提出了"技术实在论"。该理论认为,技术是可控的,道德能够通过对技术的渗透成为网络空间的主导者。结合我国现存的网络伦理问题来深入透析此理论,将为我国...  相似文献   

10.
试论网络空间的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开放性、数字化等特点 ,在给社会发展带来福祉的同时 ,也产生了一系列诸如网络犯罪、网络病毒、网络色情、信息化污染以及网络综合症和新的两极分化等社会问题。为维持网络空间的有序性 ,保障网上群体和个人的利益 ,必须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 :建构以道德控制为主体的控制体系 ,采用技术、法律和道德等手段 ,对网络空间的社会问题进行综合适度控制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注入人文关怀 ,防止网络空间的符号异化 ;加强网络社会科学新学科研究 ,逐渐形成新的网络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化的传播媒介是数字,数字在网络空间中表现为数据库。数据库在网络空间里隐秘地生产着数量庞大的主体变体。数据库的民主化、商业化和政治化使数据库里的主体变体由私人空间流向公共空间。主体变体的公共化为侵犯个人隐私埋下了祸根。大众的焦虑否定了网络隐私的敞开化,个人隐私在大数据时代必然受到重视并被学者关注和研究。网络空间的法治化是网络治理的重要策略,宪法和法律是数据库的合法代理人。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媒介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网络沉溺的危害性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沉溺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更多的人认为网络沉溺来自于网络内容的诱惑,而本文则从媒介形式的角度,探讨网络空间与网络沉溺的相关性,以期拓展人们认识网络沉溺的视角。具体分析了网络空间所呈现的三重视域———客体技术层面、主体性意识层面、主体行为层面,并基于此探讨网络媒介形式、使用媒介的心理特征和网络空间行为特性等方面与网络沉溺的关系,并认为网络媒介的双向去中心的互动、意向性的行为方式以及虚拟实践中的多重自我身份等由媒介形式所形成的特质,构成了网络沉溺重要的作用机制。从长远来看,网络空间的形式特质将比网络内容的影响更为隐蔽而有效。  相似文献   

13.
风险社会的到来以及网络空间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制定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规则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然而,网络霸权主义是构建公正、合理的治理规则的首要障碍。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规则不成体系、既有的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规则难以发挥作用等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由于各国立场分化和利益冲突,难以形成有效的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规则体系,《联合国宪章》、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国际法律规范以及其他国际行为准则应当成为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基本规范。当前,全球治理的任务更为艰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国际社会的强烈吁求,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积极参与构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规则有着独特优势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的国家博弈格局赋予国家网络战略更高价值。网络强国战略蕴涵丰富的法律元素,在国家安全、科学技术、政府机构、国际治理等领域均有体现。网络法律制度在网络强国战略中具有目标与手段的双重地位,作为目标体现为网络法律的良法与善治,作为手段体现为网络法律嵌入网络综合治理能力、网络法律反作用于经济发展、网络法律影响科学技术进步。网络法律制度的结构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以法律文件层级为标准可分为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等四个层级,以立法目标导向为标准可分为以保障网络安全为导向的法律、以维持网络秩序为导向的法律、以促进网络发展为导向的法律等三个支柱,以法律规范内容为标准可分为网络空间法、网络内容法、网络组织法三类领域。  相似文献   

15.
网络负面问题及伦理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文明的到来给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方式等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诸如信息欺诈、黄色泛滥、信息安全受损、网民人格异化等网络负面问题.产生网络负面问题的伦理根源是网络自身的特点弱化了传统伦理的约束力;网络空间的道德冲突使网民陷入道德相对主义之中;网络法律和道德建设的滞后使网络负面问题有可乘之机;网民自我宣泄和自我表现的心理要求促使了网络负面问题的形成.加强网络法制建设、整合传统伦理资源、扬弃西方网络伦理理论、强化网民的内在道德自觉,是消除网络负面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社会,网络空间言语问题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基于哈贝马斯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及社会世界三个世界的划分和交往理性理论,发现我国网络空间语言存在背离现行语言规范、违反常识、违背道德和有违心声四类问题,其原因在于我国网络社会语言的规范性不强,部分网络交往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存在局限性,有违道德准则和交往真诚性原则。结合交往行为理论,提出网络空间语言的治理,需要建立政府、行业、社会三方合作的多元综合治理机制,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语言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互联网发展的新阶段,元宇宙具有虚实融合、多域联通、沉浸开放的特点。现阶段,元宇宙赋能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机遇与挑战并存,既可能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速度,也可能导致传统网络形势严峻并带来新型网络问题。基于此,应发挥元宇宙赋能的积极作用,从主体、规则、技术、价值四个维度形成新的方案,从而促进元宇宙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之间的正面互动。  相似文献   

18.
网络行为研究现状: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国内外学界对网络行为的研究,涉及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人类学、民族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化研究等诸多学科.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简要梳理和介绍了国内外学界在网络空间作为社会行为场域、网络行为特征与行为类型、网络行为影响因素、网络行为后果等网络行为研究基本议题上的研究现状和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期,但随着全球化、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又使得我国处于"双重转型"之中。在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条件下,网络空间的各种问题与实体社会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千头万绪、扑朔迷离的状态。网络空间治理是一个庞大的命题,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在我国社会转型背景下亟须剖析网络公众参与的特征、总结网络空间治理的基本模式以及探索网络空间治理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20.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继陆地、海洋、天空、太空之后的"第五大空间"。网络空间是由互联互通的设备和网络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组成的、可供人们交流互动的虚拟空间。网络空间的构成要素包括硬件、软件、信息、主体等要素,并呈现出虚拟性、现实性和社会性的特点。网络空间是构建在各国主权之上的电子空间,不是排除国家主权管辖的全球公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