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契约的稳定性作为农业组织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一直是农业研究的重点。文章通过约束不同维度的经济行为将农业契约分为交易维度、生产维度以及资源维度契约,并针对不同维度的契约提出相应的专用治理机制。使用模型推导以及博弈论的方法论证了新型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寻找到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使得农业契约关系在无需第三方监督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稳定的专用治理机制,对提高我国现有农业契约的履约率,提升农业组织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城市往往面临着在资源枯竭后不能持续发展的困境,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文章在界定资源型城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概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资源型城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中的创新主体要素和创新环境要素构成。创新主体要素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及科技中介机构,创新环境要素包括法制与政策环境、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程度。最后构建了资源型城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种群动力学中的Logistic模型,构建了两企业、卫星式、平等式和卫星-平等复合式产出共生模型,并求解了不同共生模式下的稳定性条件,发现生态产业链中共生模式与共生网络的稳定性密切相关,不同的共生模式中企业之间的关系相互不同,抗风险能力也差异巨大。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当通过构建企业间的信任机制、发挥政府的协调功能和培育核心企业和共生网络冗余度的方式来保证生态产业链中企业共生模式的稳定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4.
在创新3.0范式下,产业集群的创新绩效主要取决于不同网络嵌入关系中企业之间的相互协调互动关系,依赖于集群治理机制的约束与激励。为此,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产业集群网络治理概念模型,利用Ordered Probit方法实证检验高科技产业集群网络嵌入关系下集群治理机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产业集群网络内部,契约、政府公序与组织私序构成的正式治理机制与信任、声誉与集群文化构成的非正式治理机制之间,无论在强关系网络还是弱关系网络中均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互补关系。高科技产业集群治理机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网络嵌入关系不同存在着显著差异,在强关系网络中,非正式治理机制对渐进性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弱关系网络中,正式治理机制则对根本性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运用质性研究和实证分析,对关系质量影响运行稳定性进行深入探讨;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关系质量(包括信任、沟通、承诺)与地方政府网络治理运行稳定性之间的假设模型;通过实证调研,运用SEM分析工具,发现概念模型得到较好的验证;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在实施网络治理的过程中,为了使治理网络运行更为稳定、成员间关系更为和谐,应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与信任。  相似文献   

6.
在无废城市建设中实现“城市矿产”资源化是必然出路,形成“城市矿产”资源化共生网络是关键一环,不仅能提升城市矿产利用率还能形成城市矿产产业。本文基于产业共生网络理论、我国“城市矿产”现状以及复杂网络结构,分析讨论了“城市矿产”资源化共生网络的产业集聚性、耦合联结性、幂律分布性、择优选择性和稳定性与脆弱性相统一的结构特征。此外结合共生网络的结构特征和产业共生网络的驱动力因素分析了“城市矿产”资源化共生网络的生成动力中的政策推动、成本驱动、效益拉动、环境取向和协同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建立完善的物流机制、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推动共生网络企业技术升级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城镇化与土地财政系统的多指标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5—2015年我国31个省市的城镇化与土地财政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其时空分异规律。研究表明:从全国层面看,我国城镇化与土地财政的耦合协调关系经历了由失调衰退—过渡—协调发展三个阶段;从区域层面看,城镇化与土地财政的耦合协调关系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最高,区域内部协调度差异较小,土地财政相对于城镇化发展表现为"滞后—超前—同步"的演变特征;中部地区协调度及其内部均衡性次于东部,土地财政主要由超前型向滞后型或同步型发展;西部地区协调度最低,内部非均衡性也最显著,土地财政主要由超前型向滞后型转变。因此,我国应实行差别化的供地策略,提升城镇化水平和整体经济的运行效率,减轻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以促进城镇化与土地财政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资源约束下,乡村社会面临着人口、环境、安全、贫困等诸多问题。乡村社会的这种治理困境要求必须激活乡村民间组织等资源主体,共同参与乡村善治。资源依赖理论视阈下,组织间基于资源形成了不同的依赖关系,在依赖关系网络中组织依据关系类型而采取相应策略进行资源的获取、转化和使用,以实现组织的目标。我国乡村民间组织的资源依赖网络中包括政府、企业、村两委、非政府组织等多个资源主体,在资源依赖实践中形成了共生均衡型依赖、共生非均衡型依赖、竞争均衡型依赖、竞争非均衡型依赖的关系类型,乡村民间组织可采取政治回避、合作、疏离等多种发展策略实现自身的存续。  相似文献   

9.
建设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能力、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庆市是依托石油资源的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其经济结构较单一,大量的科技人才和研发资金集中于资源型企业,地方企业和中小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基于生产系统模型建立的大庆市技术创新体系包括5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在油气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中,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中小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的合作创新,提高技术创新系统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
认为产学研合作过程实质上追求一种共生状态,运用共生的一般理论,"打开黑箱",考虑产学研合作的共生过程,构建了产学研共生网络效率评价模型,以此为基础采用网络DEA的方法对29个省市的产学研共生网络数据进行了研究,指出产学研共生网络效率在省区和区域都存在差异,并按照效率特点将各个省市分为"共生有效省"等四类,提出共生过程会影响产学研合作网络的效率,增强具有"共生惰性"的共生单元子系统的共生参与度可以提升产学研共生网络效率的政策性结论。  相似文献   

11.
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在本质上是一类较为特殊的系统型地方治理,其特殊性表征为国家治理与地方治理的复合性、特定的民族事务治理与一般性地方事务治理的交叉性、全球治理与区域治理的融汇性。由于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特殊性、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政府职责配置等中央与地方关系等各种原因,使得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存在着显著的国家治理要素,包括治理理念层面中央顶层设计与地方性知识相互融入,治理结构层面中央权责配置与地方权责配置相互协调,治理过程层面中央决策领导与地方执行实施相互结合。边疆民族地区治理需兼顾地方性治理目标和国家性治理目标的“五维双层结构式”目标,涵括政治维度上维护边疆稳定与国家安全、社会维度上深化民族和谐与社会整合、经济维度上推动兴边富民与区域协调、文化维度上实现文化交融与文化自信、生态维度上建设生态屏障与美丽中国。在国家治理视域下,应通过完善分工协同机制、信息共享机制、资源分配机制和纠偏监督机制,不断协调优化国家治理与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关系,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下,分析煤矿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与土地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据淮南市的特点,建立经济发展和DPSIR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选取2010-2019年相关数据,基于熵权法计算二者的综合评价值,并通过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 表明淮南市2010-2...  相似文献   

13.
在新疆自治区被确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之后,新疆的资源型城市得到快速发展,目前亟需探索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发展路径。以成熟型资源城市克拉玛依市、库尔勒市、和田市以及成长型资源城市哈密市、阜康市为对象,结合全局熵值法综合评价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各城市系统中产业、用地、人口子系统演化的态势差异、协调状态及存在的问题,发现:五座城市中产业、用地、人口三结构间协调水平整体向好;成熟型资源城市基础较好但增长慢、波动大;成长型资源城市提升明显但持续性动力不足,存在下降趋势。因此,成熟型资源城市应以产业升级、土地集约发展、人口素质提升为主要方向;而成长型资源城市在强化第二产业、拓展第三产业的同时,需控制开发用地速率,注重人才引进。  相似文献   

14.
提高农户续约意愿是“农业龙头企业+农户”模式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基于海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和陕西6省共552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考察治理机制(正式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与续约意愿的关系机理,并深入探讨市场不确定性对两种治理机制与农户续约意愿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契约约束力和关系治理均正向影响农户续约意愿,契约包容性负向影响农户续约意愿;关系治理强化了契约约束力对农户续约意愿的正向影响,但对契约包容性和农户续约意愿间关系没有调节作用;市场不确定性负向调节契约包容性和农户续约意愿的关系,正向调节契约约束力和农户续约意愿的关系,但对关系治理和农户续约意愿间关系不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内外因素的交互干扰下,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表现得格外脆弱,探寻其脆弱性的理论内涵、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是开展脆弱性治理的前提。借鉴复杂系统脆弱性理论,从能力和绩效两个角度解析其理论内涵,指出系统脆弱性在能力上可以用敏感性、适应性和恢复力予以刻画,在绩效上表现为增值性不强、共享性不足和生态性不佳。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从共生单元、网络结构、共生机制、网络氛围和环境不确定性5个维度提炼出脆弱性影响因素;以网络动态能力为结合点,将SCP(Structure Conduct Performance)和CAS(Complexity Adaptive System)两种理论有机融合,构建一个以共生单元素质、网络结构特征、共生机制属性、政策有效性为外因变量,以网络动态能力为中介变量,以网络脆弱性为结果变量,以网络氛围和环境不确定性为调节变量的理论框架。未来可利用大样本调查方法对该理论框架进行实证检验,探讨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脆弱性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6.
区域创新服务要素对区域创新服务质量有重要影响,但对区域创新服务质量影响作用机理缺乏深入剖析。基于共生理论研究区域创新服务要素与区域创新服务质量关系,构建创新服务要素、共生网络、系统开放性与创新服务质量关系的作用机理理论模型,由此提出研究假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元回归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服务要素对创新服务质量的作用以共生网络为传导机制,共生网络起部分中介作用,系统开放性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海绵城市政策的提出是我国城市雨洪管理思路与治理模式的深刻转变,然而学界和实务界对现有问题的反思与总结多集中于技术层面或项目管理层面,尚缺乏治理模式的反思与总结。运用政策安排模型分析目前海绵城市治理现状,当前治理模式下存在行动者间缺乏统筹协调及社会参与不足、资源投放失衡及整合不足、互动规则不对等及公众参与规则缺失、非政府行动者话语受关注较少及话语体系分散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定当前我国海绵城市治理模式为封闭式共同治理模式。从行动者合作网络体系建设、促进市场化资源整合、完善责权分配体系及互动规则、强化非政府参与者话语权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家族企业的关系治理:一个探索性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由于家族企业的特殊性,其治理模式常常包含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两种手段,两种治理手段交织形成了弱关系治理弱契约治理、弱关系治理强契约治理、强关系治理弱契约治理、强关系治理强契约治理4种治理模式.环境干扰、资产规模、企业领导价值观以及所有权结构等方面因素影响了企业治理模式的选择,治理模式又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绩效.实证研究显示,在强关系治理强契约治理的模式下,家族企业才能取得最好的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19.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于增强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土空间开发过程中的资源环境约束,促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构建了包含"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三个维度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客观赋权,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评价和分析2012~2018年长江中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规律和障碍因素.结果显示,2012~2018年长江中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呈平稳增长态势,武汉市、长沙市、南昌市及新余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高等级;长江中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性呈上升态势,但水平较低,大部分处于中度协调阶段;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障碍因素在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资源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分别是影响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20.
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综合运用自治、法治和德治资源,形成"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格局。在黔东南C寨地权纠纷处理中的权威互嵌、规则调适和话语转译机制,反映了实践层面的"三治"是一种"差序协同"关系,具体表现为分类协同与分层协同。差序协同"三治"关系的概括,是对演绎路径下"同频共生"型"三治"协同理想模型的深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价值。但乡村治理实践中,差序协同"三治"关系的运作,受到多元组织载体、内生于治理单元的社会资本等限制,反之,"三治"融合将表现出更加多样的实践样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