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性修养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党性理论的思想独创,也是党长期执政建设的实践基础。在党的百年历史奋斗中,共产党人深耕党性修养的理论内涵,并从实际出发不断在结构上丰富并完善党性修养的体系建设,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有机统一。系统分析百年来党性修养的发展逻辑,把握百年党性修养理论优化、功能转化、实践创新的发展过程,从宏观上展现出新时代党性修养系统的整体性、结构性和协同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坚持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奋斗积淀下来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之一,该经验的生成有着深刻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从理论逻辑来看,变革性与斗争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一个重要接榫。唯物辩证法所内蕴的革命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差异变化为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构建了哲学基础。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懈斗争的历史,党在不同的时期面对迥异的矛盾,正是通过发扬斗争精神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依靠斗争走过了百年,也必将依靠斗争迎战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风险挑战和复杂矛盾,唯有继续坚持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才能最终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直至实现社会革命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十个坚持”系统概括了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坚持自我革命是重要经验之一。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是多重逻辑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从理论逻辑来看,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从文化逻辑来看,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发展;从历史逻辑来看,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制胜法宝;从实践逻辑来看,坚持自我革命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体现了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等多重逻辑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坚持胸怀天下作为党的百年奋斗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在理论维度上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文化维度上传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实践维度上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逻辑理路及其深刻内涵,对于进一步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时代要求是要坚持系统观念,站在世界“大系统”的高度谋定中国“子系统”的发展;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实现从“国家主体”到“人类主体”的责任角色转换;坚持守正创新,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力量。  相似文献   

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在这一目标指引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呈现出历史、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历史逻辑看,中华民族共同体百年建构经历了由“自在”到“自觉”再向“自为”状态的历史演变;从理论逻辑看,马克思共同体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理论支撑;从实践逻辑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进民族间的文化认同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其建构的现实路径。从这三重维度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生成脉络,深入挖掘其形成过程中的有益经验,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红岩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特定时代方位、特有文化土壤、特殊斗争环境中生成的具体革命精神,呈现出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质。准确认识红岩精神的生成逻辑,应着力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维度去把握。从理论之维看,红岩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近代重庆地方文化的土壤,是伟大建党精神思想的传承发展。从历史之维看,红岩精神熔铸于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奋斗历程,是伟大建党精神初心使命的延续传承。从实践之维看,红岩精神凝结于中国革命重要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斗争实践,是对伟大建党精神鲜明特质的内在彰显。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现,有其内在逻辑可循。从历史发展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为二者结合提供了历史依据和历史借鉴;从理论逻辑来看,二者相结合的理论逻辑起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基本前提,二者因相异而互补,又因相似而互融;从实践逻辑来看,二者相结合要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由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主体要素,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国际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史。从理论逻辑来看,自我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理论底蕴,以中国红色革命文化为理论养分的智慧精华;从历史逻辑来看,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其他政党中脱颖而出的显著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通过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出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从历史上说,一代代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在伟大社会革命中,不断进行共同富裕的探索,持续加深对共同富裕的认识,成功开创和走出了一条中国式共同富裕道路;从理论上说,新时代共同富裕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共同富裕思想的守正创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初心与使命理念的遵循坚守;从实践上说,围绕在“两个大局”下推进共同富裕所呈现的新特点和新指向,中国共产党针对中国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了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百年历史经验提出的重大命题。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指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探索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生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历史主动精神内涵丰富,蕴涵了党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历史大势的精准把握、历史主体的自觉尊重、历史挑战的勇敢应对、历史重任的自觉承担等内在特质,可以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把握其内在结构。新时期,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需要加强理论研究阐释、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进行新的伟大斗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取得了一大批辉煌的历史成就,形成了一系列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解决近代以来两大社会矛盾与实现两大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自我革命和伟大社会革命分别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生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蕴含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坚守理想的政治信仰、实事求是的使命担当、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人民至上的宗旨意识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形成发展的共同特质和精髓要义。在新的伟大征程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谱系对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塑造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在党的百年奋斗中形成的精神财富,是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的具体运用和实践表达,体现了共同的价值旨归。从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视角,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交织融合中,在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辩证统一中,在总结历史经验与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局面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以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剖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展逻辑,能够为破解“历史周期率”、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立党之本、兴党之魂、强党之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过程中蕴含着历史生成、文化孕育、实践锤炼和价值塑造四重维度。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养成并长期坚持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解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密码,是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精神“红线”。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和精神成果,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会通融合及精神价值的高度表征。伟大建党精神贯彻在党的长期奋斗历程中,推动了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了伟大成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深沉、澎湃、持久的精神力量。伟大建党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点和原点,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精神血脉的赓续传承和发扬光大。不忘初心、践行使命,伟大建党精神奏响了时代发展最强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党、全社会不懈奋斗的精神源泉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系统、完整、科学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就生成而言,中国共产党人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内在地形成于担当中华民族复兴使命的目标坚守,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的根本遵循,是以中国古代辉煌历史为自信源泉和对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是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观念和思想的吸纳与超越。就发展来看,中国共产党人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实质上是把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与中华民族复兴运动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经历了萌芽、雏形、发展、成熟和进一步深化等几个主要发展阶段。从内涵意蕴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中华民族复兴思想是以中华民族的整体性认同为逻辑前提,以在共产主义理想指引下“建立一个新中国”为目标愿景,以人民为主体为本质要求,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根本基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夯实了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其思想精髓在党和人民的接续奋斗中传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人民性标识出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党品格."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脉相承的理论品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历史密码、是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动力,铸就出中国共产党百年领导的磅礴伟力.领导人民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领导力生成的理论逻辑;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自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领导力生成的历史逻辑;领导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认同,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领导力生成的实践逻辑.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回首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的光辉历程,党的领导力历久弥坚正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自信、历史自觉与实践认同.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党的百年奋斗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与积累的历史性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框架,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呈现出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制度逻辑以及实践逻辑互嵌共变的逻辑特征。深究其中原因,党的百年奋斗轨迹与呈现出的逻辑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民至上”“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等多维动力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理论逻辑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伟大飞跃,是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从价值逻辑来看,“人民至上”是党百年奋斗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中国国家事业和改革实践坚持“人民性”在新时代的表达形式。从制度逻辑来看,“中国之制”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制度密码,既对当下现实问题进行了回答,也为建设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提供了新契机、新思路。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之治”植根于中国历史与现实土壤,是对中国国家治理进行解读与分析的原创性理论范式,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艰辛、辉煌的奋斗历程。习近平“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用好红色资源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从思想意蕴维度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的精神信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服务人民的政治本色,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忠诚于党的爱国情怀,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从理论意蕴维度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重要论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方法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为指导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提供了基本方略。从实践意蕴维度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重要论述构建了发挥好新时代人才资源、保护好红色基因物态资源、弘扬好红色基因精神资源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8.
劳动精神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展现的面貌、品质和精神状态.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形成具有四重逻辑:它根植于中华优秀劳动文化中勤勉肯干、实干兴邦的文化逻辑;继承于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的理论逻辑;发展于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历程中弘扬劳动精神的历史逻辑;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伟大实践的实践逻辑.新时代"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升华了劳动精神的时代内涵,推动着中华民族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语境下,“共同富裕”无疑是分配伦理的基本内涵。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以公平为目标”、“以效率为优先”、“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战略”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消灭了绝对贫困,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小康社会”,让广大人民坚信共同富裕理想最终必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从理论上看,共同富裕实现了对异化资本的扬弃、对经济效益和分配正义这对矛盾的内洽、对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历史观的必然逻辑。从实践上看,准确定位现实坐标、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发挥经济制度优势、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启改革创新动力引擎,使共同富裕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是一脉相承的,同时随着时代任务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继承经典马克思主义党性观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性观的基础上,立足新时代的新实践,明确了当前阶段党性和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核心内容、关键环节,形成了自身较为系统、独特的党性观。习近平党性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党性思想当代创新的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价值意蕴:丰富了新时代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方法论,深化了对“党性人民性统一论”的认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贯通,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