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从毛泽东的"生产力"标准到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再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它们都是围绕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用什么样的党来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而展开的重要论述."三个代表"是对"三个有利于"的继承和发展,是属于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从毛泽东的"生产力"标准到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再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它们都是围绕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用什么样的党来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而展开的重要论述."三个代表"是对"三个有利于"的继承和发展,是属于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X都X死了"是口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表达,文章借鉴构式语法理论,将其看作是一个表高程度义的构式,具有强调、夸张的效果。在对"X都X死了"中变量"X"的语义特征及其句法形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解决构式高程度义的获得问题,认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补语"死了"的语义演变;拷贝结构提供形式依据;焦点敏感算子"都"的触发。构式的主要语用功能是主观评价、凸显情态和篇章衔接。  相似文献   

6.
7.
“V了个寂寞”格式承继了表示动作结果关系的“V了个A”格式的语法形式和意义,表示消极、否定的结果义,有低于常规量的程度义,与常规的语义预期相违背。在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义,一是想做某事而未成,二是在动作已完成的情况下可能完全无获益,也可能获益太小不能令人满意。“V了个寂寞”格式利用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方式,又在联想和类推的双重机制下逐渐固化,削弱了“寂寞”一词的主观色彩。“V了个寂寞”格式具有主观评述功能、间接表达功能、信息凸显功能,在某些场合更适合交际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试论存在句中"了"和"着"的互换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试析"X不X式"     
本文主要从规范性角度讨论现代汉语正反问句型之一--"X不X式",通过对大量语料的研究分析,试图解答以下三个问题1、"X不X式"中的X是否只能是某个动词或形容词?2、进入"X不X式"的X可以有几个音节?3、是否所有的"AB不AB式"都可以缩略成"A不AB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两个三角”理论,从大三角“古———普———方”与小三角“语表———语里———语值”来分析“作”与“做”的异同,试图理清这两个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东北方言形容词形式多样、内涵丰富,除了以重叠式出现的各类形容词外,还有许多词根与词缀相结合而组成的固定格式,如"老……了"、"X不YZ""X了巴Y"等(其中X为词根,Y、Z多为词缀或类词缀)。本文拟对"X了巴Y"格式进行分析,探究其在构成、功能、语义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当代汉语中一种新的短语结构"打……牌"(以下称"打X牌")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句法分布、语义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其形成机制与篇章功能.就其形成机制而言,"打X牌"首先模拟了原型词"打牌"的语义和框架,伴随着"打"、"牌"以及这一结构的虚化,形成了"打X牌"短语结构.这其中既有语言自身演化的规律--隐喻机制的作用,也有语用需要的驱动;此外,"打X牌"在篇章结构中也有其特殊的功能."打X牌"因其结构能产性强、表义简洁丰富而广泛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的"这么"和"那么"既有共同的语法特征,又有不同的语义特征和语用特征。对此进行深入细致的区别,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全"和"都"的语义演变历程具有相似性,但也有一些不同表现,因而两者在总括方式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总括共性主要体现在总括对象的范围、主观性以及加强总括对象与谓语的联系三方面;总括差异在于"全"的总括功能采取"一体化"的方式,出现在与谓语发生关系之前,"都"的总括功能采取"加合"的方式,发生在总括对象与谓语发生关系之后...  相似文献   

15.
"一样"和"一个样"在意义上都表示"同样、没有差别", 二者都表示比较,但对比较对象、比较方式、比较标准的定位都有不同.正是这种差异,使得"一样"和"一个样"无论在句法结构上,还是在语义或语用平面上,都有各自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17.
"两个务必"与"三个代表"是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加强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只有坚持"两个务必"才能永葆党的纯洁性;只有坚持"三个代表"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先进性是党的性质的两个方面."两个务必"与"三个代表"统一在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  相似文献   

18.
19.
"一X不Y"式成语可以表示一定的"量"和强调等语法意义,它包括"一N不V"和"一V1不V2"两种形式."一N不V"是主谓结构,具有夸张意味,且有变式"不V一N"."一V1不V2"是连谓结构,它与"一V就……"句式具有相同的结构特点,并且表示相同的结构意义,即动作一经发生就达到某种程度或有某种结果.这些意义的产生与"X"和"Y"的词性及意义有关,也与"一"的小量意义和"不"的否定意义有关.  相似文献   

20.
普通话无法从语音形式上分辨虚词"了"的语法意义类型,本文根据安徽宿松方言与它对应的四种语表形式(哆、脱、倒、在)分析和验证普通话"了"的语法意义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