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在精神谱系视域下审视伟大抗疫精神既有助于拓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认识,也有助于深化伟大抗疫精神的研究。伟大抗疫精神“何以形成”与其“是什么”和“如何弘扬”是同等重要且更为深层次的问题。“何以形成”的探究有助于厘清伟大抗疫精神的实质以及提高继承和弘扬的针对性。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与新冠肺炎疫情进行殊死搏斗中所体现出的崇高精神境界,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红色基因,又有自身丰富内涵与特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伟大抗疫精神的缔造主体。中国共产党是抗疫斗争的领导主体,党的领袖群体是抗疫斗争根本任务的提出者和根本方向的把控者,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各领域抗疫斗争具体策略的设计者和带头执行者,广大普通党员是各条抗疫战线的积极参与者和骨干力量。中国人民是抗疫斗争的基本主体,中国人民的抗疫诉求是推动抗疫斗争进行的根本动力,中国人民的抗疫智慧是抗疫斗争的基本要素,中国人民的抗疫行动是抗疫斗争的直接支撑。马克思主义是党领导人民进行抗疫斗争的理论基础,也是与国际国内各种错误言论进行斗争和交锋的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优势是党...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抗击新冠疫情的伟大斗争中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具有坚实的唯物史观理据和丰厚的唯物史观意蕴:“生命至上”是从现实的人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体现;“举国同心”内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合力理论;“舍生忘死”既表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离不开必要的思想文化条件,也表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尊重科学”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理论要义和方法要求,反映了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命运与共”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展现。大力弘扬和践行伟大抗疫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中国意义和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3.
劳动模范的评选表彰凝聚了中国力量,彰显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活力。而劳模精神是劳动模范先进精神的凝练表达,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映照。其主要内涵由最初的“任劳任怨、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踏实进取”“坚定信念、发奋图强”演变到新时代的“匠心独运、追求卓越”,凸显了不同时期劳模精神的主要特征。运用文献研究法、考据法和比较法探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精神的发展演变,以充分把握其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进而促进劳模精神在新时代历史征程中凝练精神谱系、汇聚精神力量、彰显时代价值,发挥其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引领作用,为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4.
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艰苦奋斗是通过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凸显的.新中国成立至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艰苦奋斗通过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建设精神彰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会主义开创时期,艰苦奋斗通过"98"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时代精神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艰苦奋斗通过劳模精神、塞罕坝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新时代精神表现.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内在品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需要弘扬和培育艰苦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其中最关键的成功经验,就是充分发挥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显著优势。中国抗疫正是基于这种优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保“战疫”理念和决策的正确性;坚持“人民至上”和“生命至上”,科学解决抗疫“为了谁”和“依靠谁”的问题;坚持实施“全国一盘棋”战略,统筹配置全国所有的力量和资源。这是中国抗疫取得胜利的根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中华文化成为我国开展抗疫工作的力量源泉。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抗击新冠疫情的自信之魂,团结精神和爱国情怀、中华民族勇于开拓的创造精神,为中华儿女抗击疫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优秀传统文化是抗击新冠疫情的自信之根,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抗击疫情的自信之核,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谋划战“疫”布局,体现出我国显著的制度优势、卓越的治理优势。红色革命文化是战胜新冠疫情的基因密码,在抗疫中表现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相连,是中国人民团结勇敢、积极乐观精神最真切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在抗疫斗争中展现出勇敢无畏的斗争精神,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有助于培育和巩固大学生的斗争精神、生命至上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担当精神、科学精神、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及"四个自信"。而遍布全国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以及抗疫场景使得抗疫精神进高校有了更多资源和选择。高校应从三个方面推动抗疫精神进校园:首先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力;其次是将说教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有机结合;最后是深挖丰富教学资源,多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8.
抗疫精神从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中淬炼而出,是与中国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伟大精神文化。其对社会风尚的影响作用体现在宣扬求实之风,激发当代青年使命担当的责任感,促进同舟共济、团结凝聚力的社会风尚的形成,加强人民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进一步发扬抗疫精神对社会风尚的积极影响力,具体建议为将抗疫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强化当代青年的精神特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斗争精神是党百年斗争实践的思想凝练与价值表达,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品质。从生成语境来看,斗争精神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基因,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斗争历程,凝练于党治国理政的斗争需要。从价值逻辑来看,斗争精神既是推进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精神武器、应对新时代重大风险挑战的内生动力,也是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从实践路向来看,新时代践行斗争精神,要坚持“破立并举”强化斗争意识,“主次兼顾”明确斗争方向,“时势互通”淬炼斗争本领。  相似文献   

10.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华民族锻造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以福建医科大学为例,提出后疫情时期要通过健全制度规范机制、加强精神文化引领、打造特色文化项目、建设文化活动平台等路径,进一步将抗疫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何道岚 《源流》2020,(2):25-25
疫情防控阻击战,对于以志愿服务擦亮文明城市招牌的广州而言,如同一场久经操练的有备之战。这是一场实战,也是一次检阅C战“疫”日历翻至“3·5”学雷锋日,广州市已发布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项目1532个,200多万人次志愿者“逆行”上岗,195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基层堡垒。这些志愿逆行者,既能做街坊的“跑腿侠”,也能当逆行者的“后援团”,还能化身复工复产的“赋能者”,在任务最险重的前线更到处闪现着党员先锋模范的身影。正是这种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志愿精神,带给了我们卑进春天的希冀。  相似文献   

12.
对口支援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有着突出的治理作用。新冠疫情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党和国家在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力以赴应对疫情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政府主导、企业协同、社会支撑为主要特征的对口支援主体。通过派遣医疗队、供应防疫物资等措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雄厚的基础,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领导机制、人员选用机制和后勤保障机制等保障了对口支援的高效运行。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科学有效的对口支援不仅彰显了中国制度优势、体现了中国抗疫精神、增强了人民战疫信心,而且为世界防控新冠疫情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两路”精神是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时代推进“两路”精神大众化,有利于深化大众对“两路”精神内涵的理性认知,增强大众对“两路”精神的情感认同,提高大众践行“两路”精神的意志自觉。针对“两路”精神宣传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坚持人民性原则,促进“两路”精神表达方式的生动化;坚持可接受性原则,促进“两路”精神传播推广的多样化;坚持融合性原则,促进“两路”精神实践过程的生产生活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与疫情斗争的过程中凸显与凝练的伟大抗疫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资源。深入挖掘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破解融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策,即融入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发挥第二课堂熏陶作用;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实践育人作用;融入网络育人阵地,发挥网络育人作用;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探索与思考,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的思路,提升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是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针对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存在的专业认同度不高、学业投入度不强、职业目标感不明等问题,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观点,解读抗疫精神生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模型,分析伟大抗疫精神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赋能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机理。最后,从优化课程思政内容、推行“服务学习”方式、促进多元主体协同等角度提出将抗疫精神融入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激发学生成为价值认同度高、核心胜任力强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6.
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主动性:“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彰显思想认识的主动性;“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彰显目标追求的主动性;“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彰显革命制胜的主动性;“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彰显行动价值的主动性。这四者在理想与现实、思想与行动上有着导向和聚合的内在逻辑关系。在新征程中,应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把握历史前进的方向及时代发展的变化,充分发挥主体创造性和精神主动性。  相似文献   

17.
“赶考”精神是党百年奋斗取得重大成就的精神密码,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作为执政党如何治国理政的深入思考和深刻的忧患意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从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治国理政思想来看,“赶考”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创举。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全面继承并不断深化了“赶考”精神这个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对比来看,“赶考”精神折射出中西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重要差异,进而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的当代价值和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8.
井冈山精神作为具有丰富规定性的原创性精神样态,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生动阐释。它主要以“坚定执着追理想”为灵魂,以“实事求是闯新路”为核心,以“艰苦奋斗攻难关”为基石,以“依靠群众求胜利”为重要法宝。井冈山精神的形成依循特有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和实践逻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为其生成提供了理论根基;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伟大建党精神为其形成提供了丰富养分;接续救亡图存与民族复兴使命的伟大实践为其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新时代传承井冈山精神,应依循由“知”到“行”的整体理路,坚守理想信念,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坚持实事求是,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力开拓者;继续艰苦奋斗,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拼搏者;坚持凝聚民心,做新时代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积极实践者,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工业学大庆”到新时代大庆精神经历了从“运动”到“经验”的凝练、从“经验”到“精神”的提升、从“守正”到“创新”的发展三个维度的逻辑演进,深刻展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艰苦创业时代工业学大庆的历史成就、改革开放新时期大庆精神的历史地位,以及新时代大庆精神的时代价值。深入研究和梳理毛泽东“工业学大庆”到新时代大庆精神的演进逻辑,对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不仅体现为物质文明的发展,也体现为精神文明的进步。精神力量是民族、国家、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在精神上逐渐陷入被动局面;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实现了“伟大觉醒”,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从精神被动逐渐转向了精神主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尤其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深刻变化,使中国人民逐步重建了“精神自信”;新时代以来,党在自信自强的精神状态基础上,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标志性成就、实现历史性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正扎实推进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国人民精神面貌实现了从“精神被动”到“精神主动”再到“精神自信”与“精神富裕”的历史性跃升,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