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涛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30-133
通过自建中国古代典籍《道德经》的多译本平行语料库,利用Wordsmith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定量分析,以期发现不同译者在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高频词和平均句长所体现的译者风格。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发现:国人Lin Yutang译本比国外Lau译本和Waley译本在词的层面上体现出类符/形符比高、词汇密度大的特点,因而能够比较充分地传递古文中所蕴含的意义;而国外译者Lau译本和Waley译本中,功能词使用频率偏高,在句子层面上体现出"明晰化"特点。 相似文献
2.
范燕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长恨歌》是我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著名的长诗。选取《长恨歌》作为研究文本,搜集《长恨歌》的2 个典型
英译本,自制小型《长恨歌》英译本的语料库。采用Wordsmith 和Readibility Analyzer1.0 等软件对《长恨歌》原诗及英译本语料
从高频词、句长、可读性、意象方面进行实证性研究,发现译者风格受原诗制约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对比研究《长恨
歌》译者风格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英译唐诗,同时对评价古诗英译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杜若凡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6):72-79
《红楼梦》中的诗词是整部小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重视.文章基于作者自建的《红楼梦》诗词汉英平行语料库,借助语料库软件,从词汇层面对《红楼梦》诗词的两英译本——霍克斯和闵福德合译本与杨宪益和戴乃迭合译本呈现出的不同译者风格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发现:霍译本用词更为丰富,重视对人称代词的使用,其复杂句的数量远多... 相似文献
4.
5.
杜明礼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戏剧翻译必须准确译出人物的语言特色,从而完整再现原作的风格。而译者的风格则通过译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原作的现实态度、遵循的翻译标准等方面呈现给读者。文章通过对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两个汉译本的分析,论述了戏剧翻译中译者风格的显形。 相似文献
6.
7.
诗歌翻译中译者风格的研究——以李白诗歌英译本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苡丹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2)
风格批评一直是翻译批评中的一个重点.通过自建语料库,从风格研究的三个层次,即语体、体裁和译者自身入手,对李白诗歌及其三个英译本的翻译进行剖析.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译者风格进行了探讨,认为同一作者的风格在不同译者笔下可以得到不同的体现,译者风格的发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8.
范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6):81-88
以《论语》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为基础,将《论语》五个英译本在文化特色词与句子等层面的基本特征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比较和探讨五译本在语言风格与翻译策略的异同。通过多层面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五译本的显化策略运用非常普遍,影响策略的主要原因在于译者的翻译目的与社会语境;翻译风格各具特色,如森舸斓译文多使用各种长句与段落解释,辜鸿铭译文明显趋向英语地道的叙事与篇章手段,理雅各、刘殿爵、安乐哲的译文更强调原文形式传达,但阅读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10.
赵晴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5)
传统译者风格的研究大都基于个人的主观印象和直觉判断,集中讨论译作的风格在何种程度上再现了原作的风格等.这种主观、印象式和规约性的方法存在诸多局限性,如:只重视译文与原文的风格对应,而忽视文学翻译中译者特定的风格.随着描写翻译学的发展,译者风格研究开始借助语料库的研究方法.通过大规模的语料分析,来考察译者传承原作风格之外所表现出的风格,这可以有效弥补主观判断的不足.文中以<红楼梦>的杨译本和霍译本为研究对象,利用包含两个译本全文的可比语料库,基于大量语料的客观分析,试图详细分析译者在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上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最后,试图从译者的母语文化和翻译规范的角度来解释二者表现出的迥异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杨娟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7-71
平行语料库为翻译对应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平台。对"坚持"及其英译对应项的相互对应研究表明英汉高频词汇短语在互译时都可能有很多对应项,这是词义泛化的结果;英汉两种语言因为分属不同的语言体系,难以实现较高的互译对应率;英语译文和英语原文在用词上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12.
张格兰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16-117
从译者的角度出发,揭示了戏剧翻译中译者主体地位显现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从译者立场、译者风格、以及再创造这三个方面彰显了译者在《威尼斯商人》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译者的风格是文学翻译中译者身份的标识。译者风格的建构离不开译文所体现的语言特征和贯穿于译文的翻译观。朱生豪、梁实秋两位翻译家所译《理查二世》译文风格迥异,在于译者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出于各自的翻译目的、翻译原则和审美取向,采用了不同的解读文本策略,从而分别形成了“豪放、率真、大气”和“含蓄、简洁、典雅”的两种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徐亚楠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6):99-101
文学译品的风格是一种综合风格,而上乘译品能够达到译者风格若隐若现的境界,即译者正视与作者风格之间存在的差异,积极运用各种语言手段和艺术手法缩小这种天然差异,最终使译文统一到作者风格上来。文章通过对比《爱因斯坦的梦》两个中译本中对话的翻译,讨论如何实现译者风格和作者风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张建军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148-153
海明威"冰山风格"在国内的研究一直停留在语言形式和文体风格的层面,笔者以为"冰山风格"还有更丰富深厚的意象和内涵有待挖掘。本文以《白象似的群山》典型文本为代表研究发现,"冰山风格"内部"八分之一"的隐喻表现与"八分之七"的潜藏意象之间,存在复杂的多元对话关系。"白象"在文中是作者语言表现的冰山一角,这种隐喻或象征手法无形中呼应着"冰山风格",而以德里达的"平行论"和"间距"论展开对隐喻或象征的理解对话,进而发掘出"冰山风格"具有深层内涵及其内在张力。"冰山风格"不仅仅是艺术风格,也有隐藏作者思想意识的作用。所以,"冰山风格"说到底就是,语言表现"简洁"之后的隐喻与丰富内涵的存在之间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16.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32-339
中国优秀戏剧作品成功译出的关键在于戏剧对白即戏剧中言语成分的翻译。以《十五贯》的2种英译本为例,用语料库的方法从语音、词汇、句子、篇章4个层面,辅音群、词汇难度、句长分布、代词以及话轮转换5个维度对英译戏剧言语进行研究,发现要保证英译戏剧言语的上口性、易懂性、简洁性和可表演性,应减少使用辅音群,避免难度较大词汇,尽量使用短句,多用一、二人称,同时重视对话轮转换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巩雪先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5(5):107-112
目前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平行语料由于可以直接呈现翻译中的原文及其译文,在翻译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价值。本文尝试把Babel在线英汉平行语料库引入翻译教学中,对英语被动句翻译教学中推行数据驱动学习(DDL)的方式与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分析在线平行语料库中提取的真实译例,可以总结出更接近翻译实际的翻译方法策略;同时利用在线平行语料库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赵晶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4):60-63
本文基于小型双语平行语料库,以近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总结出政治文献中泛义动词结构“搞好”的翻译方法——直译法、清晰化动词的译法、动补化译法,证实了政治文献翻译中泛义动词结构突出的显化倾向,同时也进一步证明小型双语平行语料库在翻译实践和研究中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李咪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2)
《桃花扇》基于明清时期真实事件改编而来,它反映了侯方域和李香君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结合接受美学视角中的"视域融合",将许渊冲译本和陈世骧与艾克顿、白芝合译的版本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台词翻译处理作为研究重点,尤其是如何处理台词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从而探索翻译中国经典作品的文化因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霍跃红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4):69-73
文章选取朱自清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分别来自中国译者、西方译者和中西合作译者的三个译本为语料,利用语料库分析软件Simple Concordance Program 4.0和Textanz,从译本中的词汇变化量、句子长度、可读性,以及情感表现、比喻修辞翻译等方面入手,对三个译本的文体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三个译本在词汇层面都是低密度文本,句子都在中句范围内,与原文质朴的语言风格吻合;但在情感词汇使用、比喻修辞翻译及可读性指数上,存在着一些区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