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非正式组织是组织成员以感情为纽带自发形成的群体.针对我国企业员工流动频繁的现状,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对非正式组织对员工流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据此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以帮助企业降低员工流失率.  相似文献   

2.
电子公共大脑设计的信息组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支持复杂非结构化群体决策过程的知识交互,在分析群体过程信息行为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支持群体过程知识增进的"公共大脑"的信息组织结构和组织规则框架.  相似文献   

3.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在我国已经开展近20年了,对于传统体育教学相关问题均有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已投入到教学实际中并取得了一定效果。高校体育教学正在按照“健康第一”的理念向前发展。但是,应该看到,制约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隐性问题依然存在,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值得高校体育决策者深思的问题,也是高校体育教学今后一个时期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公民社会理论的研究使得公民性格正在成为一个新型的热点,实际上公共组织的发展源于公民性格指导下的公民行为。公民性格是公民对于自我主体价值的认识及在这种认识下所展现的行为方式,是推动公民行为的最终力量。任何形式的公共组织都是具有公民性格的公民个人组成的,其行为的开展必然受到公民性格的影响和支配,公民性格从静态、动态、生态和心态都将影响到组织的发展。积极加强对公民性格的探索,能够从深层次探寻组织发展的机制,构建高效的公共组织,进而去推动公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根据对晋城地区相关企业的调查,提出非正式组织的定义,从两方面分析了非正式组织对企业中员工流失现象的影响,并阐述了管理非正式组织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迭演博弈、集体行动与公共组织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共组织的构建中 ,必须重视其核心要素“政策”的自利性倾向。公共组织构建必须首先考虑“组织功能” ,然后才能设计组织结构 ;公共组织应采取“小集团”化设计 ,采取功能和目标的可识别化设计理念 ;公共组织的构建必须建立组织的识别机制和政策的终止机制 ;公共组织必须有自身的信任机制 ;公共组织必须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中国社会的转型,庞杂的公共组织群体要想适应环境变化和时代要求,就必须选择变革的路线以谋求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而在组织变革的过程中,公共组织中的传统文化对于组织的变革与发展起根本性决定作用。因此,为适应变化,对传统文化的扬弃是公共组织变革的应有之举。这就需要将组织的传统文化与公共组织的变革融合在一起,以实现公共组织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10.
公共组织是由若干个人所组成,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无疑是其领导者。公共组织的领导者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们在公共组织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产生有效的领导者个人行为,当前公共部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与转型以及对领导者提出了怎样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疑问将直接关系到怎样理解和认识公共组织中的领导者,同时也与公共组织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作为舆情异化的热点公共事件群体极化,具有蔓延负面情绪、筑设思维壁垒、滋生集体暴力等系列表征,呈现模糊核心议题、消解协商机制、扭曲良性意识、诱发公共危机等负面效应。究其因由,可溯源至信息泛滥作祟、公众心理失衡、社会撕裂激发、政民关系滑坡等不同维度。防范和化解热点公共事件群体极化,须从国家、社会、公民三重视域着手,多管齐下、规制导引,以净化舆论生态、凝聚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12.
员工情感和归属方面的需要,使企业中存在着数量众多、类型各异的非正式组织。在中国,由于集体主义、家族本位、人道亲亲文化的影响,企业中非正式组织更显示出一些独有的特征,如血缘人情关系广泛渗透、有自身的特殊利益诉求,以及与正式组织深度交织等。非正式组织性质和特征决定了其对正式组织的作用是复杂的、多向度的,在许多情况下甚至是消极的。能否对非正式组织实施有效的管理,考验着中国企业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智慧。  相似文献   

13.
非正式组织在我国呈增函数变化趋势 ,因而加强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对非正式组织评估提出了“安全度”和“紧密性”两个向量 ,并由此建构了非正式组织评价的“管理方格” ,最后提出了对非正式组织进行“非正式管理”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4.
员工隐性知识转移的网络结构和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研究了技术应用部门中员工隐性知识转移的网络结构及知识转移中的员工地位,进而重点探讨了员工层面的因素对知识转移关系和员工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应用部门中的员工隐性知识转移的网络凝聚力比较弱,很多员工都只扮演吸收知识的角色,但知识转移效率很高。隐性知识转移更多地发生在保持密切情感关系的员工间、拥有相似工龄的员工间、不同教育水平的员工间和高职位的员工间。职位对隐性知识提供者的地位有重要的正向影响,开朗的性格和较短的工龄会促进员工向更多人学习。  相似文献   

15.
公共组织冲突广泛地存在于公共组织的各个层级和各项活动中。在进行冲突管理时,应对冲突的成因进行认真分析,才能准确地划分冲突类型,掌握其演化规律,从而作出科学的抉择。本文以组织行为学为理论基础,以公共组织领导者的视角,从组织、群体、个体、外部环境的四个维度对公共组织冲突成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1978年以来,伴随我国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的深入,社会组织蓬勃发展,不仅推动了服务型政府建设,而且促进了公共治理结构的初步形成。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部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年来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主要依赖于政府一元主体,尚未形成"多元共建"格局,这成为制约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更大发展的制度性缺陷。大力发展社会文化组织,对于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多元共建的治理结构、促进服务体制和机制创新、推动公民社会发展、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地区均衡化和城乡一体化,均具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首先,文章对KIBS员工之间的共振效应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且对其特点进行了归纳;其次,对共振效应在隐性知识共享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进一步提出激发KIBS员工之间发生共振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结构的转型,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公共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阶段重视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对改善我国的公共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和发展状况出发,分析其在公共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员工个人隐性知识扩散条件与激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企业是知识的集合体,隐性知识是形成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组织知识与员工个人知识的增长都离不开企业内部员工之间隐性知识交流和共享。而知识交流和共享关键取决于高位势知识个体扩散其个人知识的意愿和能力。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在不同条件下隐性知识传播者、学习者和企业三方在知识共享过程中的各自收益情况,可以得出,由企业对知识所有者实施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激励措施,最有力于个人隐性知识扩散,同时还应注意影响员工之间知识扩散的动力与阻力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逐渐显露,各种类型的公共危机呈现出高发态势。其应对和处置越来越趋于复杂,仅凭政府的力量已难以应对,必须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才能有效地化解危机。以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国情,对公共危机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合作的现实基础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加强非政府组织能力建设,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合作的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等对策,以实现对公共危机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