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歌 《领导文萃》2010,(2):116-118
<正>身为部下,如何向领导提建议呢?古代谋臣的案例,给了我们无数值得学习的"建言"智慧,值得揣摩。唐朝宰相魏征,辅佐太宗长达17年,进谏数百次,且多被太宗采纳。他的说谏技巧,自有不可忽视的能耐。依笔者看,他的建言多  相似文献   

2.
刘典 《办公室业务》2012,(16):59-60
<正>关于上班迟到,在现在很常见。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杜绝员工的迟到,各大公司都有相关的惩罚规定,而在古代同样如此。各个朝代对于官员的迟到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各种手段层出不穷,今天读来颇有趣味。"早出早归"的作息时间古代官员以"清、慎、勤"为原则,"勤"的起码要求便是按时上下班,不得有迟到早退、缺勤等行为,这是古代做官的基本原则之一。古代官员的工作时间与现在"朝九晚五"的八小时工作制不同,整体来说是上班上得早,下班也下得早。  相似文献   

3.
"限娱令"不独为当下热词,古代也有,尤以明清为甚.古代娱乐的主要品种单一,主要是"戏曲、说书"等,于是"限娱"火力也集中于此.朱元璋弘扬"主旋律" 朱元璋在"限娱"的问题上,很注意"方法",比如大张旗鼓地"抓典型".《琵琶记》就是朱元璋为弘扬"主旋律",亲自主持策划、制作的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4.
正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关键词句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表达效果,感受小兵张嘎的机智勇敢。2)通过重点阅读文中描写最精彩的语句丰富"嘎子"的形象,学会抓住关键事件中的独特语言和动作、心理读懂人物特点的方法。3)感知课文在布局谋篇上有详有略的特点,知道作者是怎样将重点内容写详细的,初步探究文章为什么要有详有略。2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兵张嘎的机智勇敢。2)揣摩关键词句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表达效果,知道作  相似文献   

5.
曹澍 《领导文萃》2011,(14):41-42
人大教授陈传席先生著了本妙书《悔晚斋臆语》,其中有篇小文《大商人、大文人、大英雄、大流氓》,文中说“大商人必无商人气,大文人必无文人气,大英雄必有流氓气,大流氓必有豪杰气”。我很喜欢这四句话,经常揣摩。  相似文献   

6.
王一 《决策探索》2015,(3):80-81
从制度层面来说,现代两会制度为我国首创,古代中国是没有的。但是如果从议事形式来讲,古代中国也有类似的形式。那么,古代的议事的会怎么开?官员们又是如何表达民意、上交"提案"的呢?在古代"两会"上,议案很难"一致通过"古代中国虽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但"一个人拍脑袋"难免有局限性,才有了"朝参"和"集议"这两个会。"朝参"由皇帝亲自主持,是小范围的。原本是百官进入皇帝的办公大厅(朝廷)参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的、积极的、热烈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所以,初中数学教学最重要的学习指导策略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关于做皇帝     
古代的时候,中国想做皇帝的人很多,从农 夫到将相都有。自从小亭长刘邦见过了秦始皇说 "大丈夫当如是焉",和种地的陈胜喊出"王侯将 相宁有种乎"之后,大家好像突然都醒过来一样, 只要有点机会,就幻想着能当上皇帝。 曹操扫平中原之后,很有点自负,说是如果 没有他的话,不知有几人称王几人称帝,这话其  相似文献   

9.
王一 《决策探索》2015,(1):79-80
"反腐"注定将成为人们盘点2014年时绕不过去的重大主题。中纪委"打虎""拍蝇",让幻想"反腐只是一阵风"的官员连连失望,"反腐"逐渐成为全社会共识。其实,古代也有"中纪委"。那么,"中纪委"在中国古代相当于什么机构?古代的"中纪委"又是怎么反腐败的?自从有了皇帝,就有了"中纪委"我国最早的"中纪委",应该始自秦代,也就是说,自从有了皇帝就有了"中纪委"。从公元前221年秦国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就设立了"中纪委",这个机构一直延续两千多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10.
帝王的才学     
眭达明 《领导文萃》2010,(6):111-114
<正>如果称赞一个人很有才学,人们都会肃然起敬,但要是说到某个帝王很有才学,可千万别这样。因为考诸史实,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古代的帝王一旦很有才学或自以为很有才学,极有可能会成为  相似文献   

11.
"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管"在我国古代指钥匙,引申为管辖、管制之意,管是法治,是依靠制度规范社会行为;"理"在古代指雕琢玉器,引申为疏通、引导、教化之意,理是德治,表达的是道理,蕴涵的是智慧,反映的是沟通和协作.当前,在管理中普遍出现管理的效能不高现象,这与人们忽视管理中的"理"有很大关系.因此,笔者认为,要重视"管理"中的"理".  相似文献   

12.
高艳秋 《经理人》2013,(5):72-74
GROUPON在北美的业务具有很好的盈利模式,无论从收入增长率、利润率、经营现金流表现等指标来说,都很有吸引力。但在国际化大跃进过程中,两年间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进驻了全球40多个国家。遍地开花显示了GROUPON没有制定有重点、有次序的海外扩张策略,海外战线拉得过长,因而不能"集中有生力量"、各个击破。  相似文献   

13.
起草领导讲话稿是办公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秘人员在起草领导讲话稿时,应仔细揣摩和体会讲话稿中的领导"口吻"与领导"口味".只要把握好了这两方面的问题,起草领导讲话稿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古人言:相由心生。并且,古人还常常把人的相貌同命运挂钩,民间所谓的"算命先生"也总拿人的相貌来说事,用来"推算"人的富贵吉凶,以及命运走向。其实,古代官场也很在意为官者的相貌。中国古代对皇帝的面相都极其称扬,所谓的"帝王相"隆准龙颜,指的是鼻子丰隆,准头齐,鼻梁挺直,即是"龙相"。最典型的"龙相"被认为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据吴晗的《朱元璋传》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不少惩治"懒官"的招数,尽管有些乏善可陈,但有时也能让我们眼睛一亮。"上班点卯"的由来要了解古代治"懒庸",得先了解古代官员是怎么上、下班的?古代上班时间比现在早。《诗经·齐风·鸡鸣》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由此可见,从春秋起,古人就有了"鸡鸣即上班"的传统,往后,这个时段就定型为"卯时",即早晨五至七时。于是,"上班点个卯"也就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6.
白脸—黑脸策略是最有名的谈判策略之一。我们经常会在老套的警匪片中看到这种策略。警察把一名嫌疑人带到警察局,第一个出场的警察通常是一个看起来很凶的家伙,他使用各种办法威胁嫌疑人,告诉他"如果你不合作,我们就对你不客气了"。过了一会儿,这名警察突然被一个神秘电话叫走,然后第二个警察出现了。他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温和最善良的人,只见他坐了下来,开始与嫌疑人交朋友。他一边递烟给嫌疑人,一边说道:"听着,孩子,情况并没有那么糟。我很喜欢你,我知道你现在的处境非常艰难。为什么不让我来帮你呢?看看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7.
山西刮起的"治吏风暴",已处分了540名官员.其实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不少惩治"懒官"的招数,尽管有些乏善可陈,但有时也能让我们眼睛一亮. 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古代如何惩治官员"庸懒". "上班点卯"的由来 要了解古代治"懒庸",得先了解古代官员是怎么上、下班的.古代上班时间比现在早.《诗经·齐风·鸡鸣》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由此可见,从春秋起,古人就有了"鸡鸣即上班"的传统,往后,这个时段就定型为"卯时",即早晨五至七时.于是,"上班点个卯"也就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8.
赵玉 《领导文萃》2013,(15):37-39
朋友聊天时问我:"三国里的谋略,你最喜欢哪个?"我特别喜欢的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京剧有出戏叫《失空斩》——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说的就是这段故事。这里有一个很棒的领导策略。制严语宽其实诸葛亮跟马谡的关系很不一般:马谡的亲哥哥马良是诸葛亮的老乡兼同学,后来马良在火烧连营七百里的时候,战死在乱军中,死得很惨。作为马良的至交,诸葛亮从工作到生活对马谡都格外照顾,两个人感情很亲密,而且马谡也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少数党员干部身上沾染了以下不良习气。"旁门左道"的邪气。热衷于官场权术,绞尽脑汁算计同事、揣摩领导。"求神拜佛"的怪气。不信科学,迷信看相算命、求签问卜。"狂饮豪赌"的俗气。不比学识比牌艺,不比工作能力比酒量。"奢侈浪费"的阔气。讲排场、寻享乐,追逐奢靡之风,甚至不惜挥霍公款。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人类教育史,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是古已有之,我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孔子首先提倡启发教学,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的学思结合策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在他创办的"学园"中采用师生对话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