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培养法治思维能力是领导工作转型的迫切需要,它应以渊博的法律知识为基础,然后形成法律精神,再在实践中养成用法律精神来思考的习惯,再进化为对法律的信仰,最后上升为一种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一、知而后觉,用学习培育法律精神渊博的法律知识是提高法治思维能力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从社会有机体的视角看,除了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净化政治生态至少还包括以下三个重要环节。夯实法治信仰。夯实法治信仰,就是将法治理念浸润于心、见诸行动,将法治思维作为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将法律作为处理问题的基本工具,而不是靠"闹"和"访"来  相似文献   

3.
法律信仰是法治的精神要件,是法治的内在构成要素之一。信仰是法律的精神意蕴,法律是信仰的理性形式。因此信仰法律是是实现法治的关键之一。而法律信仰目前在中国面临着特殊的遭遇和困境这是急需我们反思的。  相似文献   

4.
<正>自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确立以来,通过开展领导干部的普法、学法、用法等活动,行政领导的依法行政意识有所增强。然而,认真审视行政管理实践,行政领导违法行政现象还较普遍。究其原因,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障碍,不再只是行政领导的法律知识的贫乏,而是在行政过程中,行政领导还没有真正形成依法行政的思维方式,即使形式上能依法行政,但本质上还是政治思  相似文献   

5.
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应顺应法治潮流.在某种意义上,法治就是一种时代主旋律.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必须把握"法治"这一时代特征,顺应潮流,尊重规律,强化依法执政的理念,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治国理政的科学化水平. 一、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构成要素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是法治能力的两大构成要素,强化领导干部法治能力必须明晰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具体内涵. (一)法治思维 眼界决定世界,思维决定出路.法治思维是一种内涵化的法治能力.当前,各地在领导干部法治能力建设方面仍然存在"重知识轻意识"的现象,法治的工具化主义倾向比较明显.我国学界关于"法"概念的传统认识对实践中的法治工具主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根据"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一论断,人们自然而然地会得出"法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但是,实际上法治不仅仅是一种统治方式或工具,更是一种意识或思维.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人们对法律生活所持有的法治价值观,包括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方  相似文献   

7.
庞萌苗 《决策探索》2010,(12):61-62
受到信仰,是法律的生命,法律信仰又是法治的生命。要理解法律信仰在我国的作用,就应首先弄清楚法律信仰在我国的真正含义。而理论界关于信仰论和批判论这两大阵营的根本分歧,笔者认为主要在于对法律信仰的含义的理解上。  相似文献   

8.
布穷 《决策与信息》2013,(11):75-75
法律信仰是实现真正法治社会的精神奈件,是现代法律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法律信仰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养成教育对青少年法律信仰的培养具有特殊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社会大众对法治的信仰和践行,是法治中国的基础条件,是依法治国的精神支撑。要让法律成为人民的信仰,至少需要三条。本文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也是一场领导方法与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特别是在矛盾多发的社会转型期,要解开繁难复杂的治理方程式,法治是最有效的一把钥匙。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淡薄,人治思想、长官意志严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凡事自己说了算,脑子里没有法律这根弦,"仍然痴  相似文献   

11.
基层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我国依法行政的全面推进,关系到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而我国基层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与法治中国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提高基层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应从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提高基层领导干部依法决策、执行、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等能力,以及强化对基层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监督等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2.
资讯     
台词"'民不畏我威,而畏我公'。公正是法治的灵魂,没有公正的司法就不会有公正的法治。"--中共福建省委代书记、省长卢展工指出,推进依法治省工作,要法治先行,做到重依法、重公正、重基层、重领导、重合力、重保障  相似文献   

13.
《法律与宗教》一书是美国学者伯尔曼教授的著作.这本书不仅讨论了法律与宗教的复杂关系,而且在分析了法律与信仰之间的联系.本文试图从伯尔曼的《法律与宗教》一书入手,指出其所倡导的法律的信仰问题在我国当今推进法治的进程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进而从理论上对法律如何信仰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层干部法律意识淡薄、逾越纪律红线现象时有发生,扶贫规章制度不健全、监督检查缺实效,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扶贫信息不公开不对称等,使得我国基层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现象层出不穷。切实预防基层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现象,应常态化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加强扶贫领域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增加扶贫款项使用透明度,推行政务公开;强化基层群众法律维权意识,推进基层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5.
采英拾贝     
正由于中国银行的巨大外汇储备,加上掌握了各种衍生工具,更由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还不可自由兑换的防火墙,做空人民币的华尔街大鳄,目前无疑是在以卵击石。——《新京报》评论文章写道官员出庭应诉应该成为法治社会的常态。对官员本人而言,更多经历这样的应诉,才会真正建立起法治意识,而不只是将法律当作趁手的工具。官员的法治意识也需要有一个习得的过程,而出庭应诉就是最好的历练。——贵州省副省长出庭应诉涉地诉讼案,系全国首例,时评人  相似文献   

16.
王运宝  付倩倩 《决策》2014,(12):33-34
<正>地方上很多领导干部把法治喊在嘴上、贴在墙上,没有真正抓在手上。所以,今后一定要把指挥棒高高举起,如果不做一些改变,没有硬考核、硬指标,法治不可能真正抓起来。"顶层设计一定要落地生根"《决策》:法治政府建设,基层推动和落实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基层的法治政府建设存在哪些制约和问题?焦凤君:县一级的法制机构还很薄弱,存在很多问题。基层法制机构往往财力不足、活力匮乏。供给和需求是相对应的,在一些地方,相关法制工作很少,行政复议案件也不多,这样一来,领导就没有法制工作的需求,所以不可能重视。需求不旺盛,供给肯定也会越来越弱,造成  相似文献   

17.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是前提、严格执法是保障、公正司法是生命线,法治建设的成效如何则要看全民守法的情况如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同时强调,“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些论述深刻阐述了守法意识、法治精神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是在党的领导下,亿万群众依照法律和规章制度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生动实践,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本文以S市W镇的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情况为例,通过调研,全面了解该镇民主法治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以点带面,对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提出建议想法,为推动加快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构建和谐新农村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如何培养具有法律信仰的公民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中国人民在传统的人治社会生存数千年,法律权威一直服从于行政权力,因此当下的中国公民如何能感受到法治社会的优越之处,就需要政府和公民的共同努力。公民教育就是培养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能力,其中法律素质为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重点分析高校中的法律教育,主要提出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来看,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知识固然重要,但是通过学习法律知识领会法治的内涵,培养良好的法治意识,却是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养的关键。根据"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