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四海 《领导科学》2004,(11):32-33
现在不少干部对监督一把手的问题深有感触:上级监督一把手———太远;下级监督一把手———太难;同级监督一把手———太软;法纪监督一把手———太晚。此言道出了对监督一把手的无奈,也道出了对加强监督一把手的热切期望。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先后在乡镇、市直部门和县一级担任党政一把手。根据20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平时的思考,我就用人上如何加强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杜绝用人腐败问题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一、制衡一把手用人的权力,迫使其“孤掌难鸣”政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其表现之一就是用人不公、用人不当。要杜绝用人腐败,首先必须加强对…  相似文献   

2.
农村基层“微权力”腐败的机理机制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农村基层"微权力"腐败的预防与惩治,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题中应有之义。农村基层"微权力"腐败呈现主体以村"两委"一把手居多、村"两委"班子集体腐败现象突出、经济类腐败案件占主导地位、涉财违纪违法手段多样化等特点。农村基层腐败行为频发的原因在于法治观念淡薄、价值观扭曲,制度操作细则规范性不足、自由裁量空间大,监督行为机制乏力等因素。全面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构建基层贪腐预防与惩治体系,需要针对农村基层干部开展警示教育,增强正向激励;规范用权,建立"小微权力清单";创新村规民约制度安排,推行农村社会公平化管理工作;提升协同监督能力,使农村基层民主运转起来。  相似文献   

3.
《领导科学》2021,(3):11-14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党政一把手位高权重,对其的监督往往会陷入同体监督若隐若现、异体监督瞻前顾后、群众监督隔靴搔痒的监督困境,导致腐败案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既有长期形成的政治文化传统因素,也有干部思想认识问题,还有一把手权力配置不科学等体制机制设计上的缺陷。针对一把手监督必须采取壮士断腕的勇气,敢于自我革命,加大组织管理和监察力度,加大对违纪违法的惩处力度,发动人民群众,借助网络媒体,增强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4.
正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近年来,一把手腐败案高发多发,与权力高度集中有很大关系。长期以来,一把手一直被认为是权力监督中难以攻克的堡垒,而权力过大、过于集中则给腐败留下了生存空间。有数据显示,在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受纪律处分的干部中,一把手的比例占三分之一以上。鉴于此,分解一把手过于集中的权力,逐步解决一把手凡事"一把  相似文献   

5.
企业“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处于特别重要的位置,对“一把手”一旦失去有效的监督,极易产生腐败。因此,积极探索对企业“一把手”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保护和投放干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近年的反腐实践,"一把手"岗位的腐败现象多发、易发。如何对"一把手"进行监督,预防腐败是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主要分析了"一把手"腐败现象产生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关的监督措施和防范方法。主要目的是在原有对"一把手"岗位监督的措施基础上,创新思路,查找制度、体制的漏洞,做好补充,为解决"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傅照辉 《领导科学》2002,(10):32-33
从陈希同到成克杰,从陈同庆到曹秀康,从王兆才到梁有才……这一桩桩一把手们的腐败大案,元不令人触目惊心!这些事实一再向我们敲响警钟:干部监督要从一把手抓起,必须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否则,就会应验唐代杜牧所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相似文献   

8.
在各种一把手腐败中,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一切腐败之源.近几年来,单个买官卖官行为已屡见不鲜,规模批发官帽现象也时有发生.如江苏响水县原县委书记李树春调离前夕,用2个小时"研究"变动了102名科级干部;而山西长治县原县委书记王虎林在离任前共调整干部432人,批发科级"官帽"278顶.一把手用人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与现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权力运行机制的有关.  相似文献   

9.
<正>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不受制约、制约不了,从而导致权力滥用和严重腐败,是一个非常普遍和典型的问题。因此,分解一把手过于集中甚至垄断的权力,实现权力的合理配置和规范运行,已经形成广泛共识。有些地方和部门明确规定,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和重大项目,对重要事项的决策实行一把手末位发言制。这些措施无疑会对制约一把手的权力产生一些积极的效果,而且分解和监督一把手的权力必然会成为改革的方向。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造成权力滥用和腐败的是高度集中的权力本身,而不单纯是具体的领导者个人。对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查处的各类腐败案件中,一把手腐败现象尤为突出。针对这一现实,如何加强一把手权力监督自然成了各级党组织及学界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从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诸多学者主要聚焦于一把手权力监督机制如何健全的问题,并试图找到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监督机制。不可否认,机制的健全是加强一把手权力监督的必由之路。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以往我们也有不少针对一把手的党内党外监督机制,但在现实中,人们一方面反对一把手特权,另一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一把手"贪污腐败的案件越来越多,严重损害了当地经济和党和政府的执政基础和公信力。研究此类腐败的原因,对症下药,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和制约,是从严治党,实现党风根本好转的关键环节。造成此类腐败既有主、客观因素、也有制度设计等方面原因。本文只对在监督体制上的问题进行重点阐述,并提出针对性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一把手”属于特殊的监督对象。纵观大量事实,权力异化,欲望恶化,是“一把手”腐败的两大祸根。纪检监察机关对“一把手”的监督,只有针对“权”、“欲”这两个腐败之源,依靠和发挥纪律手段,立足教育,提高理性精神和自律意识,健全制度,强化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自律和他律双管齐下,有机统一,才能实现防患于未然,促进其健康进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严羽 《决策探索》2005,(2):92-93
长期以来.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这与“一把手”具有的特殊地位有一定关系。但是,随着党内监督条例的颁布实施,我们党正着手采取措施,努力做到领导干部的活动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然而,人们却忽略了一点,当前副职腐败已渐成气候.大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  相似文献   

14.
对“一把手”的权力必须予以监督。这是个老问题,却是许多腐败案件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5.
<正>腐败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一旦发生,将会使民心涣散,并给国家带来不良影响。反腐倡廉一直是党和政府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提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彰显了中央坚决反对腐败的决心。近年来,大数据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我们应该利用大数据精准化的特点,建立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创新腐败行为预警机制,形成廉政预警的新模式,构建与大数据技术相适应的廉政评价指标体系,将公职人员的行为置于阳光  相似文献   

16.
<正>网络监督是指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媒体了解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信息,对党和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发表意见和建议,并针对权力行使者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披露和评判,从而实现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的行为。在我国,网络监督逐渐成为公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方式,在揭露官员腐败、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7.
<正>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腐败如何产生,如何在组织体系中扩散,对官场帮派活动的形成又会产生什么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近年发生了多起"官二代"违规提升而受到问责的案例。在这些案例中,"官二代"的父辈官员利用职权与影响,操纵组织体系中多人参与违规活动,已经形成了帮派活动的雏形或者为帮派活动的  相似文献   

18.
<正>监督一把手,保证一把手正确行使权力,一直是监督的重点,更是监督的难点。在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一把手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言论一个音"未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有效监督一把手几乎不可能。正所谓"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  相似文献   

19.
<正>一把手是一个组织或单位的灵魂。作为代理人,一把手与他们的委托人相比,拥有十分明显的信息优势,一把手凭借其信息优势而产生的行为是难以监督的。当一把手的价值取向是个人利益最大化时,其委托人也就会面临一把手违反道德准则而受损失的风险。一把手道德风险会造成组织资源浪费、破坏组织公平公正、组织工作效率低下、损害整个组织和社会利益等危害。我们可以从加强一把手的职业道德教育、实施公务道德立法、改革组织决策程序、强化对一把手的社会监督等方面来抑制一把手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20.
反腐败是实现权力廉洁高效运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活动,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实践中,腐败的职务性需要推进政治监督常态化,反腐败的政治性需要强化政治监督常态化,政治监督常态化有助于优化反腐机构功能。当前,政治监督常态化存在政治监督适配手段和方法"断裂""错位"、人才结构不适应高难度的政治监督、保障机制乏力易造成政治监督"空转"、复杂的政治社会心态容易设置无形障碍等现实困难与挑战。推进政治监督常态化,应提高组织忠诚度,保证政治监督方向性;促进政治与业务有机融合,提高政治监督可操作性;明确权力边界,克服政治监督偏移性;创新方式方法,提升政治监督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