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尧尧 《领导科学》2012,(34):52-53
朱元璋或许是封建王朝历史上最能残杀功臣的帝王。为了朱明王朝长治久安,朱元璋对可能威胁到皇权的功臣宿将毫不留情,一个个罗织罪名,逮捕问斩,有的甚至诛灭九族。功臣之首——韩国公李善长、朱元璋的亲外甥——大都督李文忠都成了朱元璋的刀下鬼。唯有先封中山侯后封信国公的汤和一直太平无事,朱元璋对他恩宠有加,并把他作为功臣的楷模大加推崇。汤和,论功劳不如李善长,论亲近不如李文忠,他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安享太平呢?  相似文献   

2.
刘基是明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也是当时著名的谋略家与文学家,但他的人生结局十分悲惨。刘基悲剧的产生,既有其书生意气重、任意臧否大臣、缺乏自知之明等原因,也有朱元璋刻薄少恩、独断专行及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下君臣关系的通病等原因。刘基的悲剧既是其自身性格缺陷结下的苦果,也是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下政治人物构成牺牲品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3.
李牧是战国末期赵国著名的良将与卓越的军事家,但其人生结局充满悲剧色彩。李牧人生悲剧的产生,主要是时代笼罩下的赵国国情阴影为他人生抱负的施展设置了障碍,"志大而量小"的性格"硬伤"使他的人生之路坎坷不平,"才有余而识不足"的认识局限蒙蔽了他前行的双眼而使其作茧自缚。李牧的人生悲剧还向人们昭示了一个真理:任何自毁长城、自拆国之柱石的做法最终都是一个悲剧。  相似文献   

4.
杯酒释兵权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古代皇帝对于功臣大多遵守这样的法则。于是有了刘邦杀韩信、季布,朱元璋杀胡惟庸、李善长。相形之下,赵匡胤能够对功臣杯酒释兵权,让他们安享晚年,已经是非常够义气了。  相似文献   

5.
宗承灏 《领导文萃》2014,(17):91-94
正洪武十八年(1385年),一起震动朝野的大案——户部侍郎郭桓盗卖官粮案爆发。此案牵连全国的十二个布政司以及中央六部,涉案人员达数万人。朱元璋通过这件案子将大明朝的官场整个扫荡了一遍,成就了其铁血帝王的威名。那么,这个案子是如何产生,又如何被查处的呢?㈠在朱元璋的人生字典里,他最为痛恨的两个字莫过于"贪官"。出身于草根阶层的朱元璋,曾经亲眼目睹和体验了底层民众谋求生存的诸多艰辛,也切身体会到一个贫民在社会底层挣  相似文献   

6.
周礼 《领导文萃》2012,(24):40-41
徐达是明朝的第一功臣,他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对明朝的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朱元璋赞誉为"万里长城",官至大将军,中书右丞相,中山王(死后追封)。徐达不仅骁勇善战,为人恭谦,功高不矜,对朱元璋更是忠心耿耿,毫无二心。尽管如此,他还是无法回避朱元璋对他的猜忌。朱元璋的疑心很重,对开国功臣的屠杀堪称历代皇帝之首,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只要对他的政权构成了威胁,他宁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人,所以明朝的开国元勋几乎无一幸免。对于手握兵权、功高盖主的徐达,朱元璋当然是一百个不放心,总想找个机会将之除掉。  相似文献   

7.
<正>"罢孟"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坐在便殿读《孟子》。和所有皇帝一样,朱元璋也提倡孔孟之道,但是说实话,对于《论语》、《孟子》这些经典,他并没有系统研读。如今天下已定,他也有兴致来阅读一下原典。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  相似文献   

8.
周勃作为西汉著名的开国功臣与丞相,为刘氏江山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其"免相就国"的人生结局不免令人叹息。周勃功大、位高且权重,具有超高的智慧和谋略,但他不惜一切钱财竭力讨好薄昭,在其封地有异常举动等,招致汉文帝的反感。此外,汉文帝心胸狭、猜忌心重,也是造成周勃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朱元璋之问     
朱声敏 《领导文萃》2014,(12):72-76
正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皇帝,几百年来,他由乞丐登上皇位的传奇被人们津津乐道,他用严刑峻法惩治贪官污吏的历史更是被人们广为传诵,至今粉丝遍布华夏。然而,在朱元璋时代,贪官污吏却杀了一个,站起来一批,始终前赴后继、延绵不绝,以至于晚年朱元璋曾非常懊丧地说:"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朱元璋这个问句在历史上相当有名,我们姑且称它为"朱元璋之问"。  相似文献   

10.
黄波 《领导文萃》2013,(15):68-72
无法摆脱的幻灭感剖析朱元璋晚年心理,其中一个很突出的印象就是,随着年华渐老,这个不可一世的君王,居然产生了越来越浓重的幻灭感。这种幻灭感,一个很显要的表现,就是他仿佛突然意识到了"帝力之微",感受到了自己的无力和虚弱,屡屡发出人生的悲鸣。这在向来信心满满,自起兵以来一直顺风顺水,登基后又以天纵之圣自居的朱元璋身上,是非常不寻常的。比如他铁腕反贪,重典治国,一度相信,只要帝国的政治机器按照他制定的轨  相似文献   

11.
"限娱令"不独为当下热词,古代也有,尤以明清为甚.古代娱乐的主要品种单一,主要是"戏曲、说书"等,于是"限娱"火力也集中于此.朱元璋弘扬"主旋律" 朱元璋在"限娱"的问题上,很注意"方法",比如大张旗鼓地"抓典型".《琵琶记》就是朱元璋为弘扬"主旋律",亲自主持策划、制作的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12.
<正>明太祖朱元璋是个贫民出身的皇帝,在元朝末年平定天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经常深入基层,微服私访。一日,朱元璋微行至乡下山间,见一养蜂人辛勤地侍弄蜂箱,便跟他攀谈起来。朱元璋问:"你一年割取蜂蜜多少次啊?"养蜂人回答说:"春夏两季,花多,蜜蜂采蜜容易,我每个月都割蜜,收获就多。这时候有槐花蜜、菜花蜜、枣花蜜,很  相似文献   

13.
陈布雷作为蒋介石的高级幕僚长,忠诚可靠、以文立身、淡泊廉洁,长期代蒋捉刀参与机要,被誉为"民国第一文胆""总裁智囊"。然而,他最终因为身心受到严重打击、时代更替的无情碾压而选择自杀,以悲剧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陈布雷的悲剧人生启示我们,为官从政要有大视野,心中要有人民,要接地气。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面对一些官员的身败名裂,"做官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的认知引起许多人的共鸣。曾经听过一句很发人深省的话,叫做"如果不当官,他也许还活着",说的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身居高位之后,由于不能够把握自己,利欲熏心,以权谋私,多行不义,最后被送上了断头台。人生不易,奋斗尤难,落马官员的悲剧的确让人痛心!  相似文献   

15.
<正>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后,不断四处征伐,一路飞黄腾达,很快升任总兵官。虽然战功赫赫,但是,郭子兴手下的其他总兵官对朱元璋不服气。原因当然是他年纪轻,资历浅,晋升太快。朱元璋以他极高的天分,树立了一个"以术驭人"的典型例子。为了确立自己的威信,他叫小兵把会议大厅的椅子撤了,换上长凳。这样在开会时,各人就可以自由挑选自已的座位。第二天,朱元  相似文献   

16.
正岳飞是两宋之际著名的抗金英雄,他从普通士兵成长为高级将领,最后惨遭杀害。他的悲剧人生与其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也是宋代皇权政治的必然结果。宋朝开国之时,赵匡胤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内部各地有割据一方的藩镇和尚未归属中央的多个小国,外部有势均力敌的契丹王朝。经过不断的扩张,契丹政权占领了燕云之地,这一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北京、河北和山西北部,具有极高的战略  相似文献   

17.
郭崇韬是后唐开国元勋,也是五代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他协助后唐庄宗李存勖攻灭后梁、前蜀,功勋卓著,但他的人生结局很悲惨。贪图虚名、引起众怒,德行有缺、不察上意,刚愎自用、挑战君权,决策失误、进退失据是导致郭崇韬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这警示领导干部要德才兼备,重视德行修养;推己及人,培养自律意识;善于团结,加强情商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始终不忘自己的布衣出身,当代人喜欢把他这种布衣情结描绘成草根文化与帝王文化两者复杂的结合。到了他子孙为帝时,属于草根情结这一部分便自然消退了。我们可以先考察一下,朱元璋在洪武初年是如何表述自己这一布衣情结的。朱元璋在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即位的诏书中,强调自己"朕本淮右布衣"。他在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颁布《皇明祖训》时,叙述自己的经历:"朕幼而孤贫,  相似文献   

19.
韩立坚 《领导科学》2007,(21):52-53
明太祖朱元璋在治贪方面是异常坚决的,其责贪之烈、律贪之严、惩贪之狠、反贪之久、治贪之效,在封建帝王中无人能出其右,称他为"反贪一帝",一点也不为  相似文献   

20.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14,(12):88-91
正朱元璋十分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开国之初,百废待兴,各条战线都急需人才。朱元璋掀起了一次访求知识分子的高潮,来充实自己的官僚队伍。而建国之后,朱元璋对知识分子的态度前后发生过很大变化。(一)江西贵溪县的夏伯启叔侄想作元遗民,不愿当官,把自己左手的大拇指砍掉了。朱元璋闻知大怒,夏伯启叔侄被枭首示众,全家都被籍没。和夏伯启叔侄一样被朱元璋杀死的还有苏州人才姚润、王漠,他们也是"被征不仕",结果是"皆诛而籍其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