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面对面的谈心谈话是领导干部与下属沟通的一种比较简单的方式。为了增强谈心谈话效果,领导干部要努力做到"三味"。一、谈心要有"风味"。谈心,不仅是谈话,更重要的是谈心里话,而不是说空话、假话、套话。"风味",一  相似文献   

2.
正谈心谈话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共生,干部群体的主体意识较过去更强,思想状况较以往更加多元,谈心谈话不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并深入思考与下属谈心谈话的方式方法,关注以下"六忌"。  相似文献   

3.
带兵要知兵,知兵要知心。领导干部同下属谈心,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延安时期的毛泽东就称其为最细致入微的宣传鼓动形式。在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为了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需要继续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同下属谈心制度。党的  相似文献   

4.
基层干部焦虑主要来自压力型体制、复杂化的社会治理情境以及可能存在的经济压力。基层干部的焦虑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认同"的困境,这一困境是体制内的下属角色、民众眼中的领导干部角色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理性经济人角色的相互交织与冲突造成的。化解基层干部的焦虑情绪,需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获得民众的理解与信任,还要有坚实的经济支持。  相似文献   

5.
<正>"脸色",是指脸上的表情。当下,有些领导干部在管理下属的过程中,仅仅注重言语上的沟通,这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够的。在工作中,对于有些事情,领导干部一旦讲出来,会有损于下属的面子,不利于与下属进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可以通过摆"脸色",即利用脸上表情的变化来批评或者激励下属,使下属主动、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整,达到言语沟通无法企及的一种效果。这就是一种领导艺术。通常情况下,领导干部给下属摆"脸色",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对党员领导干部这一社会角色来说,一方面意味着角色任务更重、角色责任更大;另一方面意味着角色要求更严、角色程序更实。这让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产生了不适不喜之感,进而引发了难受委屈之情。这种负面情绪导致党员领导干部角色行为质量的下降,严重影响工作的开展和个人的成长,因此,学会自我调适尤为重要。一、转型期党员领导干部角色委屈的主要表现所谓角色委屈,主要是指角色扮演者在角色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走基层》栏目有一句宣传语说得好:"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会缩短心与心的距离."同样,领导干部与下属谈心,也要"坐在同一条板凳上",让人感觉心理平等,做到心与心拉近距离、面对面诉说冷暖、心贴心促膝谈心,这样才能真正捅破"窗户纸"、拆除"隔心墙"、真诚"掏心窝"、成为"贴心人".  相似文献   

8.
<正>黑河市爱辉区开展与全区干部谈心谈话活动,取得了个人、组织、群众三满意的效果。一是对象"分层",有效解决覆盖面"不全"问题。将谈话对象细分,常委、组织部长同关键部门正科级领导干部谈,副部长同一般部门、乡镇正职谈,干部科室主要  相似文献   

9.
在组织管理中,上行信任和下行信任都是对员工情绪、态度有重要影响的信任类型,而下属对上级信任的感知(Felt trust)是近年来才兴起的另一种重要信任类型,被认为是唤起员工知觉的重要前提。员工感知被上级信任主要包含上级对下属的依赖(Reliance)感知、上级对下属的信息透露(Disclosure)感知。本文借助351份三阶段纵向数据样本,研究发现:(1)下属感知到上级的依赖与下属感知到的角色负荷(工作压力)显著正相关;下属感知到上级的信息透露与下属感知到的角色负荷(工作压力)显著正相关;(2)下属感知到的角色负荷和工作压力在以上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3)规范强度在感知上级依赖与下属的角色负荷感知(工作压力感知)之间起调节作用,即下属所在组织对服从上级、忠诚于上级越强调,也即规范强度越强,感知上级依赖与下属的角色负荷感知(工作压力感知)之间的作用越会得到增强;规范强度在感知上级信息透露与下属的角色负荷感知(工作压力感知)之间起调节作用,即下属所在组织对服从上级、忠诚于上级越强调,也即规范强度越强,感知上级信息透露与下属的角色负荷感知(工作压力感知)之间的作用越会得到增强。研究结果对于"被信任也可能付出代价以及为什么会付出代价"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也使管理者真正清楚"信任作为一种策略用于管理员工,对员工而言未必总是好的,也有可能引致员工的工作压力和角色负荷,甚至情绪耗竭"。  相似文献   

10.
领导与下属共情下交流不畅的原因主要有同频不共振、虚假响应、方式较庸俗等。为此,领导要做好交流前的功课,营造有利于共情的情境,线下交流与线上交流密切配合,运用情、感、理拓展交流深度,循序渐进交流,解决下属难题,引导下属产生新需求。  相似文献   

11.
共情共事能力是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求得认同、获得尊重、树立权威的需要,是领导干部所在组织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攻坚克难的保证。领导干部共情共事,要以塑造共情共事的个人品质为基础,塑造严于律己和换位思考品质;以恪守共情共事的工作原则为前提,恪守组织至上和求同存异原则;以构建共情共事的组织环境为保证,构建愿景激励和制度约束环境;以发挥共情共事的主观能动性为保障,把共情共事作为一种责任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这是歌曲《懂你》里的一句歌词,歌曲表达了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懂,其实,领导干部与下属之间更应如此,领导干部既需要懂下属,也需要被下属懂。有的领导干部认为下属很懂自己,其实下属根本不懂。如有的领导平时疏忽与下属的交流,对下属心中的想法不甚了解,自以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身居要职、手握重权,处于各种利益集团博弈的焦点,是各个利益群体共同的"公关"对象,如果意志不坚定,一旦被诱下水,丧失原则,无论对单位还是个人,均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现实生活中,领导干部须警惕"人情"交易、"面子"效应和自我"宽恕"三种倾向.  相似文献   

14.
仁、义、礼、智、信,是为"五常"。要想与下属"相交甚欢",领导不妨修炼"五常"之道,做到以仁为本、以义为先、以礼为重、以智为政、以信为源,身体力行,以善待人,以情感人,自然能与下属心相印,情相系,同奋斗,共幸福。  相似文献   

15.
<正>当今我国行政权力监督制度和机制尚不完善,真正能够有效监督并管住干部的,往往是其上级领导。如果上级领导能够对下属进行有效的管理,那么下属就可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然而,如何找到有效管住下属的方法与手段,真正管到实处、管出成效,却不是每个领导干部都能够做得到的。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管住下属应注意"三忌"。  相似文献   

16.
在下属和群众中具有亲和力,是每一位领导干部梦寐以求的.作为领导干部,与下属和群众交流及沟通采用最多的也是最普通的方式,是语言.那么,领导干部如何通过语言,"说"出自己的亲和力呢?  相似文献   

17.
"技巧型"下属会出于自我服务动机,通过恭维领导者、遵循领导者观点、施惠领导者、展现自我、贬低自我等行为设计增进与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根据柠檬效应,"技巧型"下属的逢迎等会造成对责任、忠诚、公平的驱逐,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技巧型"下属的形成与其个人特质、领导管理与组织情境等都具有密切关系,是内在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治理"技巧型"下属,领导者应转变领导风格模式,削弱"技巧型"下属的产生契机;坚持能力与品德导向,营造公平公正的组织情境;优化组织管理机制,缩小"技巧型"下属的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女性领导干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对新形势,笔者认为,女性领导干部只有善于运用柔性领导艺术,才能更好地发挥"半边天"的作用。一、拥抱亲情,及时转换角色,尽显女性魅力幸福的家庭往往是女干部事业成功的一颗定心丸。肩负着社会和家庭的双重责任,扮演着领导、下属、贤妻、良母等多重社会角色的女性领导干部,要善于寻找事业、家庭二者间的平衡点,协调好事业和家庭的关系,不因忙碌的工作而忽略家庭,不因家庭的纷争而影响工作,让家成为自己温馨的"港湾",成为自己建功立业的坚实后盾。  相似文献   

19.
唐信祥 《领导科学》2003,(19):23-24
现实工作中,如果要以领导方式为标准,对领导干部进行分类,不外乎有这样三大类:一是魄力型领导干部。他们在工作中敢于拍板,敢于负责,处事大度,不计较细枝末节,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属于集权式的领导方式。二是实干型领导干部。他们在工作中身先士卒,不把持决策权,靠松散的管理方式维持领导,是一种放任型的领导方式。三是居于这二者之间的领导干部。就其决策方式而言,他们既不独裁,也不放任,愿意与下属共同作出决策;就其行为方式而言,他们既善于说服下属调动其积极性,又善于以实际行动给下属作榜样。领导干部的领导行为与其受教育程度、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领导干部作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担负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也经常面临更多的角色冲突。能否善于处理角色冲突,是衡量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也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体现。笔者认为,领导干部主要应处理好以下五种类型的角色冲突。一是要处理好自我认同角色与群众认同角色之间的冲突。此种类型的冲突是领导干部在执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自我认同与群众认同存在矛盾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俗话说:“一人难称百人意。”领导干部与普通群众在思维方式、理论水平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