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沉默行为能够降低组织信息决策质量和员工工作绩效,而组织排斥是影响员工沉默的重要因素。实证研究表明,职场排斥显著正向影响员工沉默,心理所有权在职场排斥与员工沉默之间起中介作用,工作不安全感对职场排斥与心理所有权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基于此,领导者应营造和谐的组织氛围,建立职场排斥报告制度,消除职场排斥现象;应明确团队使命和愿景,建立所有权文化,提升员工的心理所有权;应畅通员工晋升通道,激励员工不断进取,降低员工的工作不安全感,进而引导员工打破沉默、积极建言。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组织情境下探讨职场排斥对员工职外绩效的影响以及组织认同和工作投入在该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以珠三角地区企业组织的员工和直接主管为调查对象,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职场排斥、组织认同、工作投入与职外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职场排斥对员工职外绩效的工作奉献和人际促进两个维度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在中国组织情境下职场排斥会抑制员工的职外绩效;组织认同和工作投入在职场排斥与工作奉献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在职场排斥与人际促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揭开职场排斥影响职外绩效的黑箱,对于管理实践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工作退缩行为是具有隐蔽性和报复性的一种消极怠工行为,而心理安全感和领导风格则有可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工作退缩行为不仅会扰乱组织氛围,还会严重降低组织绩效。虽然有研究发现阻碍性压力源会引致工作退缩行为,但关于作为人际压力源的职场排斥如何影响工作退缩行为的研究还十分缺乏。为此,以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通过领导—员工配对调查问卷,构建职场排斥通过心理安全感作用于工作退缩行为的中介模型,并探讨情感型领导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心理安全感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且情感型领导具有调节效应。这揭示了职场排斥影响工作退缩行为的内在机理及边界条件,为领导者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弱工作退缩行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员工敬业度问题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引入情绪耗竭中介变量,探讨在中国组织文化情境下职场排斥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机制。通过研究得出:职场排斥显著负向影响员工敬业度,职场排斥正向影响员工情绪耗竭,情绪耗竭对员工敬业度有负向的消极影响,情绪耗竭在职场排斥与员工敬业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国内外现有研究,对职场焦虑的概念、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结果变量进行概括总结,可构建职场焦虑研究综合模型。在该模型中,职场焦虑的影响因素分为个体层面、组织层面和工作层面因素。结果变量分为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在组织层面,职场焦虑对工作绩效和组织战略决策产生影响;在个人层面,职场焦虑对员工工作满意度和员工缺勤产生影响。未来研究可考虑将职场焦虑的结果变量——工作绩效细分为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探讨职场焦虑和工作绩效间关系的边界条件及特质职场焦虑和状态职场焦虑分别对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的结果变量产生的影响,并完善职场焦虑测量量表。  相似文献   

6.
张桂平 《管理科学》2016,29(4):104-114
员工在工作场所从事非伦理行为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可能是有利于自己,也可能是为了报复或伤害组织和同事。根据这一逻辑,已有研究就职场排斥诱发的员工非伦理行为都是建立在利己动机的假设基础之上,而对于员工的利组织动机的非伦理行为研究不足。实际上,面对职场排斥,员工很可能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对人际关系进行主动修复,其中从事亲组织性质的非伦理行为就是一个重要的修复行为。基于道德自我调节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以道德推脱为中介变量,以组织认同为调节变量,检验职场排斥对员工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的内在影响机理。采用SPSS 18.0和AMOS 18.0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验证性因子分析,通过上下级配对调查的方式,收集来自武汉和上海5家企业的调研数据,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职场排斥对员工的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道德推脱在职场排斥与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的关系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3)组织认同在职场排斥与道德推脱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4)组织认同在职场排斥与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理论界较为忽视的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检验了员工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的发生机制和高度的组织认同的调节效应,证明员工在遭遇职场排斥时通过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来应对是一个重要的理性选择,组织认同度较高的员工在面对职场排斥时更容易发生道德推脱问题和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验证了组织认同的"阴暗面"。研究结论为组织对员工非伦理行为的权变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提醒管理者警惕职场排斥的原因及其负面影响,并建立科学的组织制度,鼓励高组织认同的员工采取符合伦理规范的行为回报组织。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研究职场排斥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并以社会认同理论和文化价值观为基础,研究员工组织认同和集体主义倾向在以上关系中所起的中介及调节作用.研究以两家石化企业中的258名员工和102名主管为研究对象,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匹配数据进行层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职场排斥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员工组织认同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员工的集体主义倾向越明显,职场排斥与员工组织认同之间的负向联系就越强.  相似文献   

8.
以知识型员工为研究视角,基于中国组织情境,探讨了职场排斥、人格特质与适应性绩效的关系,考察了人格特质在职场排斥与适应性绩效之间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职场排斥、领导排斥和同事排斥对适应性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人格特质的外倾性、宜人性、尽责性和开放性维度对适应性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神经质性对适应性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宜人性和尽责性在职场排斥与适应性绩效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高宜人性和尽责性的知识型员工,可以有效减少职场排斥对适应性绩效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为职场帮助行为的重要主体,受助员工的心理感受不容忽视。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从受助者的视角出发,探讨了组织情境下接受情感性帮助和工具性帮助对受助者的资源获得和损耗的影响,以及对受助者工作投入和偏离行为的进一步影响。本研究采用经验抽样法,收集了来自109名员工10天共748个数据点的数据,并运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情感性受助和工具性受助均正向影响受助者的积极情绪,进而提高受助者的工作投入;(2)工具性受助会引发受助者的自我损耗,进而导致受助者的职场偏离行为。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组织情境下不同类型受助的差异化影响作用,同时对于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开展互帮互助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创新者的心理契约对其在组织中的创新行为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但对心理契约违背如何影响商业模式创新还缺乏深入的探究。论文从消极认知的视角出发,以社会交换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及认知失调理论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与Bootstrap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心理契约违背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路径,重点分析了自我实现破坏的中介作用以及职场排斥对这一中介路径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心理契约违背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直接作用不显著;(2)自我实现破坏分别在交易契约违背、发展契约违背、关系契约违背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3)职场排斥在自我实现破坏与商业模式创新间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4)职场排斥在心理契约违背、自我实现破坏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赵旭  胡斌 《管理科学》2012,25(4):44-55
员工反生产行为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绩效、阻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分析反生产行为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经典的员工反生产行为形成机制模型,从突变理论的全新视角,在考虑人的心理随机扰动前提下构建员工反生产行为随机尖点突变模型。运用突变模型解释员工心理行为在个体情绪和情境压力作用下的变化过程,并基于随机突变理论和统计学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最后基于模型的数理分析提出员工反生产行为的避免机制和控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突变模型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解释优于传统的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完善的组织制度和员工关怀是有效的反生产行为避免机制,在控制负面行为危害上,心理疏导要比改善组织情境更有效率;在同样的情境压力下,心理状态的差异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员工行为,企业能通过调节心理阈值点明显降低极端反生产行为出现的概率;员工心理感知的恢复具有滞后性,企业要在基本应急补救措施上进行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傅慧  段艳红 《管理学报》2013,(9):1399-1404
从情绪劳动的概念内涵、结构维度、影响因素和产出4个方面对国外的相关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价。研究表明,员工个体特征是其情绪劳动影响因素的直接预测变量;情境因素与组织因素是情绪劳动的重要调节变量;情绪劳动是影响员工工作产出、顾客服务感知和企业整体绩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组织管理领域中内卷现象的凸显,职场内卷的大众认知逐渐泛化为一切工作资源竞争,清晰界定其概念是推进该领域研究深入的前提。通过早期概念溯源、社会化认知发展和现实场景应用对内卷进行进一步梳理发现,高资源投入与低经济效益产出的不平衡状态是职场内卷本质。职场内卷对个体创新、团队创新以及组织创新都有影响,根据职场内卷程度对各层次创新活动作用过程可将其划分为上升、下降和维持三个阶段。基于此,领导者应从各层次创新受内卷影响的变化趋势入手,探索职场内卷具体管理途径。具体来说分别是:建立员工资源补充机制,助推创新加码蓄力;合理分散资源配置领域,寻求创新多元发展;准确衡量职场内卷水平,把控创新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作为职场冷暴力的一种,领导排斥普遍存在于各类组织中,造成的负面影响十分显著。研究运用领导—成员交换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采用分层回归法探究领导排斥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考察反馈寻求行为的中介效应和神经质的调节效应。369份两阶段追踪问卷数据表明:领导排斥显著负向预测员工创新绩效,员工反馈寻求行为在领导排斥与员工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神经质负向调节领导排斥与反馈寻求行为之间的关系,也负向调节反馈寻求行为在领导排斥与员工创新绩效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基于此,应加强对领导的监督管理与组织的文化建设,建立规范化员工反馈机制,并对高神经质员工及时进行心理辅导,进一步提高员工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5.
<正>组织霸凌是指组织中频繁发生的骚扰、侵犯、孤立等负向影响其他组织成员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等的现象,具有频发性、持续性、敌对性以及权力失衡等特征。组织霸凌不仅包括散播流言蜚语、讽刺挖苦、隐瞒信息、恶意排斥以及沉默对待等不易察觉的微妙行为,也包括辱骂嘲笑、强迫离职、暴力侵犯等显性过激行为。这些行为既可能来自工作上的超负荷、严厉斥责以及严密监控等负向伤害,也可能来自与个体有关的贬低、诋毁和侵犯等人身攻击。组织霸凌因行为的隐秘性和微妙性而与明显外露的职场暴力存在明显区别。正因其不易察觉性和潜在伤害性,更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组织行为学逐渐关注组织生活中的负向行为。领导者的破坏性领导、虐辱性领导、家长式领导等负向行为,以及员工在工作中的负向行为,如工作欺负行为、工作报复行为等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在以往的负向行为的研究中,研究者主要关注显而易见的行为表现,即热暴力行为,而忽视了员工之间微妙的心理感受,即冷暴力行为———职场排斥。  相似文献   

17.
"职场囚徒"既不利于组织竞争力的发挥与增强,又妨碍组织对新人才的吸收。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与工作绩效关系密切。从心理资本开发与管理的角度来看,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四个方面的积极性,是"职场囚徒"自我救赎之道。  相似文献   

18.
在呈现VUCA特征的组织环境与新生代员工管理困境下,学业两界探索通过职场精神性管理,使员工以体验终极意义和生命价值创造的方式融入组织。文章回顾了职场精神性的理论和实证进展,梳理并整合了职场精神性的概念体系,从整体(含个体一一组织交互)、个体和组织的多元视角构建了整合模型,指明了研究的挑战、局限和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9.
姜福斌  王震 《管理学报》2023,(1):149-158
首先,通过系统梳理工作场所道德勇气的概念与测量方法,归纳了有关理论视角,分析了道德勇气的影响因素(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和影响结果(个体内和人际间效应)。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未来应开发道德勇气的整合性理论框架,挖掘中国情境下道德勇气的独特内涵,探索促进道德勇气转化为道德勇气行为的因素,以及考察道德勇气对人际间互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华北三家制造企业的418位下属及其直接主管的问卷调查,检验了员工心理授权在变革型领导与其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工作嵌入在心理授权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变革型领导对心理授权和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下属的心理授权完全中介了变革型领导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工作嵌入调节了心理授权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具体而言,工作嵌入程度低时,下属的心理授权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作用较强;工作嵌入程度高时,下属的心理授权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较弱。此外,指出了研究结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