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公众参与是保障公共决策科学性、公共性和合法性的基石,而媒介环境的变化使得公众参与的方式和程度发生了深刻变革。新的时空境遇下,互联网已然成为公众参与和民意汇聚的重要场域,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智库"参与公共决策。一方面,"开放的智库"释放利益偏好和情感诉求,助力公共决策的公平性和均衡性;另一方面,"开放的智库"输出科学知识和理性经验,助推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在公共决策实践中,应着力推进网络民意征集的常态化和网络民意表达的交往化。  相似文献   

2.
正国际传播力是衡量智库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标志。我国智库在数量上堪称全球第二智库大国,但其国际影响力却相对滞后,未能形成与国家影响力相一致的国际传播能力。我国智库要树立全球意识和品牌意识,将智库建设纳入国家外交大战略的体系中来运作,建立健全适合智库发展的体制机制,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智库发展道路,增强智库国际传播能力,争取智库国际话语权。一、建立良好的智库传播保障机制良好的传播保障机制是增强智库传播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郭瑶 《经营与管理》2015,(2):142-144
高校智库是政府的智囊和参谋。对高校智库的建设情况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了解,有助于找到高校智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因素。这不仅从理论上进一步探究高校智库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也能对高校智库的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而且从实践上助力高校智库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政府的决策与咨询。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指出,要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要实现这一目标,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建设一批以提供具有全局性、方向性、长远性、前瞻性的方案、谋略、对策为核心使命与主要职能定位的战略型智库。战略型智库建设应该成为中国智库发展的重要方向与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提出,特别是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后,智库建设一时成为学术界和理论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就国外智库发展的趋势与现实、高校智库建设、社科院系统智库建设的相关问题与对策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作为中国重要官方智库之一的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建设问题,至今尚未展开充分的探讨。(一)把智库建设纳入规划,加强顶层设计。智库建设方面,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有先有后。中共中央党校在《中共中央党校  相似文献   

6.
职业院校智库建设对于提升职业院校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职业院校如何建立健全新型智库,从而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医学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智库建设中,厘清医学院校智库建设的内外部环境,明确自身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是建设高水平新型智库的基础和前提。本文总结了当前我国医学院校智库建设的优势和不足,以及面临的外部机遇和挑战,并探索了医学与健康智库建设对策,以期为医学职业院校医学与健康智库正确定位。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首届智库论坛上,长期为中国决策层提供政策和咨询却一直披着神秘面纱的十大中国著名“智库”终于浮出水面,包括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对此,《南方都市报》11月12日发表题为“中央政府十大智库为何不见民间团体”的文章称,这十大智库全部是官方或半官方机构,真正民间的智库,一家也没有。这样的智库结构,无法扮演其应有的社会、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8.
德国是智库发展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培育了多个世界著名、成绩显著的科技决策智库。本文从智库类型、组织形式、资金来源、人员构成、评估机制等方面分析德国科技决策智库的建设管理情况,总结发展特点,提出我国要加强科技决策智库以市场化运营的宏观管理和规划、制定财政和制度政策支持科技决策智库发展、注重科技决策智库研究的独立性与前瞻性、开展全方位的科技决策智库评估、加强科技决策智库研究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相似文献   

9.
科学决策保障决策的科学性与理性。科学决策要发挥智库在决策中的作用。美国智库发展迅速且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参与决策的运行机制,对我国智库的建设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全球化背景下,借鉴美国智库先进经验,创造性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加强自身建设,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提升中国智库的参与决策的水平和能力,发挥现代智库在科学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决策与信息》2009,(8):30-32
在全球智库峰会“重大经济问题与智库交流”分论坛上,主持会议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剑阁先生发表了主旨讲话。  相似文献   

11.
知识网络连接机制对知识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知识网络的计算实验模型.在虚拟的知识网络A网络和B网络上,我们探讨了知识网络间建立知识合作联系的不同机制对于A网络和B网络间知识扩散程度的不同影响.仿真结果显示,A网络和B网络间知识扩散程度受到了两个网络间建立合作联系的主体的有关属性(高知识水平、高中心性和高中介性)的影响.我们发现,通过选择落后知识网络中的具有高中心性或高中介性的主体,与先进知识网络中具有高中心性或高中介性的主体建立合作联系,可以加快网络间的知识扩散,实现落后知识网络整体知识水平的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决策科学化实际上是在政府、智库与民众三方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的,智库与政府的互动表现为知识和权力的互补;智库与民众的互动则表现为合理性与合法性的融合。当前,我国智库建设还存在着权力与知识的不平等合作、合理性与合法性的不完全融合以及有效性的不完全发挥的窘境。为此,需要建设共景式责任型政府、高效特色新型智库以及培养理性参与型公众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本课题从哈尔滨市智库建设的基本状况入手,归纳分析我市智库建设在形成智库合力、信息资源共享、智库人才流动机制和智库自身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加强智库合作、大力培养和网罗智库人才、重视智库信息网络建设和加强顶层设计等方面,提出建设哈尔滨市现代新型智库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不断推进,大学智库成为我国智库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智库建设问题也亟待解决。与官方智库相比,我国大学智库存在影响力较低、研究成果少转化率低等问题。但大学智库也拥有独特优势,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大学智库的建设需要从战略角度出发,从树立全球意识、体制改革、社会环境建设和培养核心人才方面着手,推进大学智库建设。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是国家教育,是一种公共性教育,但是在近几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偏离其公共性的倾向,使得义务教育的个人私人化倾向比较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有背于教育的实质。该文从教育目的、教育主体关系和德育内容三方面论述义务教育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6.
科技智库是智库的一种重要类型,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与世界一流智库以及国内顶尖智库相比,贵州科技智库建设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文章对贵州科技智库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从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交流合作、工作平台搭建、改革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程广沛 《办公室业务》2021,(4):66-67,69
中国的教育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之一,建设新时代教育智库人才管理文化需要综合考虑新时代的时代背景、教育智库的专业属性和人才管理文化的文化特征。从实践上,立足思想文化、物质文化、特色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基本点,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深化新时代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精心选拔、重点培养和有序使用人才,构建四位一体、相对稳定的文化体系。通过思想引领、物质奠基、特色建功、制度保障,逐步形成新时代教育智库的特色人才文化。  相似文献   

18.
地方党委政府要使本地区工作走在前列,就要加强地方智库建设,充分发挥地方智库的智力支撑作用。地方党委政府加强智库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智库建设指示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可以减少决策失误率,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当前地方智库建设中存在着整体力量薄弱、效率低下、县区智库发展滞后、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两张皮"等问题。地方党委政府要从整合各类决策咨询资源、充分发挥"官方智库"作用、提升"高校智库"建设水平、推动"民间智库"发展等方面加强智库建设。  相似文献   

19.
古代幕僚的群体智慧折射出智库的重要作用,在当代同样如此。智库的建立往往不应分阶层,而应广开言路,用人之所能。中国历史上有一群最聪明的人,他们适时地谋权、用权、固权、弃权,有着明哲保身、名垂千古的生存智慧。这群人就是古代幕僚,他们整体上可看做是官场智库,  相似文献   

20.
领导论丛     
《领导科学》2012,(19):40-41
古代智囊团与现代智库徐晓虎智库,又名思想库、脑库、思想工厂等,是以服务公共决策为目的,开展公共政策研究和咨询的专业化社会组织。智库的雏形智囊团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出现,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门客集团、东晋时期的清谈派、三国时期魏国和吴国的谋士群体。现代智库产生于20世纪初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思想性、开放性、战略性和创造性。于1948年成立的兰德公司是迄今为止最为著名的智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