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政治思想内涵可分为"贵和""守和""持和"三部分。社会主体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困境具体表现在"和谐"的社会治理理念尚未有效贯彻、缺乏稳固的社会治理结构、社会治理方式缺乏有效性导致社会发展失衡三个方面。"和谐"政治思想对提升社会主体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贵和","和谐"治理理念深入人心。二是"守和",形成稳固的社会治理结构。三是"持和",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2.
正"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势必要求各级干部在思想观念、领导能力和工作方法上有新的提升。一、干部理念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微观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领导理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单位微观治理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领导理念的革故鼎新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意识到领导越来越难当,下属越来越难管,其实质是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以及价值观、利益观多元化的不断冲击下,传统的领导理念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本文试对微观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领导理念创新问题进行探讨。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是对过去改革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社会治理体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乡镇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单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为乡镇社区治理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指导;我们应充分认识和正确面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下的乡镇社区治理面临的挑战;提高乡镇社区治理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从公司治理、非营利组织治理的改革,再到近期三中全会决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治理理念逐渐上升到国家高度,传播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而最近针对治理的各类解读与宣讲热中却出现了一些认识误区,影响着对现代治理理念的科学认识。所以,要实现现代治理从传统管理理念中真正突围,当务之急是要避免陷入认知误区。第一,识别"用治理取代管理"的误区。十八届三中全会总目标被描述为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体现了治理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单位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提高领导干部的单位治理能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如何才能提高领导干部的单位治理能力?要摒弃"管控"思维,树立治理意识;摒弃"单边"思维,培育多维度思维;摒弃以事为中心的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摒弃独裁管理,树立民主理念。提高领导干部的单位治理能力还要掌握协商治理方法,提高协商治理能力;培育团队精神,提高团队治理能力;健全制度治理机制,实现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正>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跃升。社会治理领域的重大进展,首先体现在理论上和认识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社会领域此前经常使用的"社会管理"这一表述随之调整为"社会治理",一字之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过程中,伦理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是治理理念的现代化,即国家治理不仅是"硬治理",而且包括"软治理"。文化、价值观与伦理是国家治理的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包括国家治理的伦理目标——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三是从国家治理的方式看,德治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治理具有导向作用;五是从国家治理主体角度说,提高道德素质是各级管理者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社会管理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强调权力的高度集中,推崇"强政府、弱社会"。社会治理是现代化、信息化社会的产物,强调民主、公平、协调合作的理念。精细化社会治理更加侧重于社会治理的专业化、协调化、规范化。本文从社会管理到精细化社会治理的历史性转变、精细化治理的优势及其推行的途径研究精细化社会治理实现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中国正面临"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大课题。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具有物质层面的"四个现代化",更要体现为制度层面的现代化。也就是说,在制度上要实现市场作为主体的经济治理现代化和社会组织作为主体的社会治理现代化,以及在此基础上推进政府作为主体的政治现代化(或称国家现代化)。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中国政治现代化必然是在遵循人类文明共识即依法治国的基础上,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坚持并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并完善人民民主制度,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正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中国的基石,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传统的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面临挑战,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必须善于用法治精神推进社会治理、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切实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法治建设主题经由"法治国家"(1997年)、"法治政府"(2003年)的经年深化后,亟须落脚于法治社会建设,以扭转法治单极治理所面临的困境,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协同推进。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对  相似文献   

12.
新视野     
<正>实现国家治理方式现代化的四条标准民主化。治理方式民主化要将"权为民所有""权为民所赋"与"权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统一起来。停留在"理念"上的民主治理,在实践层面上很可能演变为"替人民当家做主"。法治化。法治是现代治国理政最重要的方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法治的现代化具有同步性。  相似文献   

13.
政府治理理念顺应人类社会的时代变迁,呈现"掌控民众""为民做主""为民服务"的进化样态,由此导引的社会治理模式及政府类型演进是:统治行政及统治型政府—管理行政及管理型政府—服务行政及服务型政府。中国处在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的交融期,管理行政及管理型政府在社会治理中仍发挥重要作用,但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为人民服务理念的指引下,强力实施服务行政,建设中国特色并具时代先进性的服务型政府,争取使中国在后工业化进程中获得良好发展先机,并领导中国社会率先走进后工业社会。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管理"到"治理"一词之变,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根本转变。治理取代管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新时期领导干部从政意识和领导方式的一次嬗变。管理与治理,虽只有一字之差,意义却完全不一样。两者的具体区别在于:其一,行为主体不同。管理的主体只是政府,而治理的主体还包括社会组织乃至个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所蕴含的高水平治理理念包括大局视野、协调思维、战略推进、服务本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现代化立体型治理体系的衔接,要以完善指标体现全局思维、以区域创新践行全面小康思维、以政策对接跨越不同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现代化治理体系间的互动助力包括以经济发展带动产业体系优化、以全民素质提升促进社会现代化、以社会结构优化构建和谐环境、以生态改善推进绿色生活、以优化服务升华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16.
郭青  王国宁 《领导科学》2022,(6):120-124
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的基础治理单元,其治理现代化能够不断巩固我们党在基层社会的执政根基,打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微观基础,是满足城市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要举,也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内在要求。外部融接与内部并举是推进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二重向度。做好外部融接应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机契合,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动态融入,与数字赋能社区治理新模式对标竞进,与城市社区人口结构变化深度适应;加强内部并举需发挥城市社区党建的全面引领作用,强化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的社区治理制度保障,构建以“两邻”理念为主导的社区情感治理机制,打造数字化社区服务互动新平台。  相似文献   

17.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图景下,中国共产党必须突破传统的发展范式,创新社会组织的现实路径,即从"组织性覆盖"转向"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发展"的主要策略可概括如下:其一,在思想意识层面上,认同社会组织的发展理念;其二,在实践行动层面上,把握社会组织的发展要点;其三,在运行方式层面上,整合社会组织的发展资源。  相似文献   

18.
海关工作应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探索谋划海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适应国家改革战略的迫切需要。海关应进行一次深刻的体制改革和执法理念改革,重新确定海关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和主体定位,通过推进"权利体系"、"法治体系"、"民主治理""治理能力"等方面的现代化来实现"海关治理体系"现代化,将改革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9.
社会治理精细化本质上也是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用现代要素逐步改造传统要素的过程,从而实现"五治"合一,其中,共享共治是关键,良法善治是目标,规范自治是主题,人权法治是保障,人文德治是基础。同时,社会治理精细化又是利益诉求多元化与失范性、社会问题复杂化与敏感性、治理模式传统化与不适性、战略导向现代化与延承性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20.
"民本"政治思想的内涵为"重民""为民""治民"。在传统政治文化下视域下,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困境为:"共治"的治理理念尚未全面树立,执政党的建设相对滞后,实践中长期忽视培养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民本"政治思想对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表现在:"重民",树立"共治"的治理理念;"为民",加强党的建设;"治民",培育民众的政治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