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通过教育精准扶贫,确保贫困家庭学子人人能上学、上好学,同时帮助贫困户树立自立自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在教育扶贫工作上,恩阳区坚持问题导向,落实精准要求,取得了一定成效: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突出精准,确保教育扶贫政策落实;控辍保学,义务教育有保障;教师挂联帮扶,助推脱贫攻坚;立足乡村办学,因材施教育人。但该区贫困面宽、贫困程度深,仍存在着乡村教师队伍质量难保障、贫困户思想怠惰等问题。在今后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要切实抓好从"扶教育之贫"到"依靠教育扶贫"的过渡与转变工作。一方面,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坚定教师扎根贫困地区的决心;另一方面,扶贫更扶志,拔除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劣根。从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保障贫困退出能巩固、可持续。  相似文献   

2.
压力型体制下的扶贫模式过于注重完成脱贫任务,而忽视了在扶贫过程中注入人文理念的因素。其具体表现为:帮扶过程中缺乏对贫困户的人文关怀,精准识别过程中缺乏人文维度指标,贫困文化导致的“等、靠、要”思想,农村精神空心化的难题,以及对扶贫干部的包容理解不足等。基于此,在精准扶贫实践中,要完善扶贫考核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精准扶贫治理理念;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增强贫困户的脱贫内生动力;加强对扶贫干部的关怀与职务晋升激励;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契机,破除农村空心化难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可持续脱贫。  相似文献   

3.
<正>2007年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着重提出要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及决策水平,逐步提高女干部占干部队伍总人数的比例。为此,国家要加强对优秀年轻女干部的培养并优先选拔,各级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中应有一定数量的女干部。《纲要》颁布至今,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进入各级领导班子。据统计,近年来,全国女干部数量稳中有升,各级国家机关干部中女性所占比例大体稳定在23%左右,县处级以上女干部所占比例基本保持在16.5%左右。但显而易见的是,女干部"越往上越少"。  相似文献   

4.
培养选拔女干部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高度重视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切实把培养选拔女干部摆上重要位置,根据女干部的成长规律,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把优秀的女干部选拔上来。在观念上做到“三个转变”。加强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关键。在实际操作中,既要遵循干部工作规律,又要考虑女干部成长的特殊性,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握标准,转变三种观念:一是转变“女不如男”的观念。“女不如男”的观念在我们一些干部的头脑里还是有一定影响的,这种观念要不得。尤其是我们的领导干部和女同志,决不能有这种观念…  相似文献   

5.
正【政策背景】从今年开始,每年的10月17日,是我国的"扶贫日"。为啃下扶贫"硬骨头",今年6月,广西自治区制定下发了《关于整合资源支持和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教育精准扶贫扶持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就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金融支持扶贫开法的实施意见》、《关于改革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四大政策文件,打响扶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6.
韦峥芳 《领导科学》2001,(11):50-51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女干部,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是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的亲切关怀.我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女干部,一直受到党的关怀和培养.在工作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党对少数民族干部,尤其是女干部的培养照顾政策,是少数民族女干部成长的重要条件,而少数民族女干部的自我完善,也是其成长的重要内因,两者缺一不可.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工作岗位上需要的是德才并重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装饰品"或"陪衬人物".因此,少数民族女干部只有善于抓住机遇,努力发掘自身的潜能,才能不辜负党的培养、民族的期望.  相似文献   

7.
赵飞霞 《领导科学》2005,(23):50-51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一大批女干部脱颖而出,其中一些女干部还走上领导岗位,较好地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但同时,也有一些优秀女干部因种种原因遭人非议而感到困惑,这既不利于其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组织部门更好地拓展女干部的任用渠道。因此,优秀女干部如何免遭非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优秀女干部往往具有良好的形象、出众的才华、出色的业绩,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但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互影响下,人们对女性干部提出了特别的要求,这种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显得有些苛刻。环境是条件,内因是根本,打铁还须自身硬。女干部…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一些贫困户脱贫动力不足、意愿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一些"精神贫困户"甚至明确表示不愿脱离贫困台帐。如果不能激发和提高贫困对象的脱贫致富奔康的积极性,将严重影响脱贫攻坚工作的进程,从而影响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力图弄清形成精神贫困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对于激发和提高贫困人群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让政府帮扶与贫困对象有效互动,对于顺利推进脱贫工作进程具有推动作用,对于政府相关部门在实施扶贫脱贫计划,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11~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DID)研究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农业信贷渠道和农业信贷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使贫困户获得农业正规信贷的概率提高了1.93%,正规信贷规模提高了20.43%。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作用逐渐增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后第三年,贫困户农业正规信贷概率提高3.45%,农业正规信贷规模提高34.4%;非正规信贷概率下降4.08%,规模下降33.34%,非正规金融对正规金融的补充作用减弱。进一步地,本文发现政策效果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反映出该项政策在推动金融扶贫区域间协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相较于贫困县,非贫困县的贫困户正规信贷获得的概率及规模提升效果更为显著,体现出中国贫困治理中先"区域整体"后"精准突破"的工作思路。本文还发现精准扶贫政策下的正规农业贷款资金并不存在明显的"精英俘获"效应,然而极度贫困家庭的正规信贷获得情况仍未发生显著变化。因此,精准扶贫政策对建立健全农村信贷市场成效显著,但极度贫困家庭获得正规金融的渠道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方法,检验了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家庭消费的影响,深入探讨了精准扶贫分类施策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使贫困户人均消费提高4.37%,生存型消费提高5.76%,发展型消费提高13.12%。从消费结构来看,政策显著增加了食品、衣着、居住、交通通信及教育文娱等支出,同时,居住类、交通通信支出占总消费的比重显著提高,医疗保健支出占比显著降低。进一步地,对于老年贫困家庭,精准扶贫政策通过直接转移支付方式提高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对于因病致贫家庭,政策通过低保等直接转移支付方式,降低医疗支出,提高生活水平;对于因学致贫家庭,政策通过教育帮扶方式,缓解教育负担,改善生活质量。对于教育程度低的家庭,政策通过"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的方式激励贫困家庭,过上美好生活。本文实证结果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发挥出"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作用。家庭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对老年人口、不健康人群、未成年子女数量多、教育水平低的深度贫困家庭作用更明显。地区异质性分析发现,政策在贫困县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效果更突出。这表明精准扶贫政策聚焦深度贫困,专啃"硬骨头",精准发力,推动贫困家庭生活质量大幅提升。本文的研究为厘清精准扶贫政策帮扶渠道,评估减贫动态效果提供了实证依据,可为相关部门切实把握政策成效,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总结中国扶贫经验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要确保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的实现,需要扶贫主体和贫困户的共同努力。当前脱贫攻坚背景下出现了少量"因懒致贫"的贫困户。从表面上看,该现象表现为部分群体宁愿"等、靠、要",也不愿参与脱贫攻坚实际工作,导致自身长期处于贫困之中。实际上,"因懒致贫"现象的产生有贫困户自身的原因,也有客观环境以及刺激因素作用的原因。要实现对"因懒致贫"现象的有效治理,需要将其置于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针对深层次原因,从激发内生动力、强化脱贫责任、优化资源投入、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统筹考虑,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12.
访贫     
正海运县的县长王伟林上任后,第一站就去了牛耳朵村视察扶贫情况。他深入老百姓家中,嘘寒问暖,还将一些面粉、大米等慰问品发放给贫困户。一行人去了村西头,王县长看到有一户人家院墙还是以前那种土夯的,房屋也破破烂烂,一看就属于典型的贫困户,就想进去看看。陪同的村支书忙阻拦道:"王县长,这户人家脾气不好,还是不要进去了!"王县长一瞪眼,说:"群众为什么脾气不好?肯定是咱们政府部门扶贫工作不到位,老百姓对咱们有怨言,群众越是这样,咱  相似文献   

13.
<正>过去提到"黔",既不与"钱"沾边,也不与"前"靠近。而今,贵州却是"一个懂大数据的地方。"2013年,贵州开始做大数据,比国内其他地区"抢跑"了两年。"抢跑"的贵州目前已经成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让数据说话,扶贫有了测谎仪贵州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贫困户精准识别长期困扰着基层干部。如今,依托"扶贫云",这个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4.
正在脱贫攻坚路上,我们坚决不会让一个贫困户掉队。当然,扶贫也扶不起"懒人"。"扶贫"先"扶志",关键要"走心"。首先,单位部门、领导干部先立志。每一个阶段都要有清晰的"作战图",措施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其次,宣传教育必不可  相似文献   

15.
女干部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周围环境、世俗偏见及自身因素的影响,产生心理障碍,出现心理偏差。女干部能否克服心理障碍,纠正心理偏差,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品格,对自身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女干部健康成长重在“三忌”。一忌娇气。一些女干部认为自己是女同志,在生理、心理等方面都要比男同志脆弱一些,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些娇气,表现出一些娇态。娇气削弱了女干部担挑重任的勇气、克服困难的斗志和积极进取的动力,使女干部难以走向成熟。女干部要克服娇气,一要自信。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坚定自己的信念,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  相似文献   

16.
精准扶贫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由于地方地区差异,往往会出现扶贫偏差、政策失真等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指标扶贫的脆弱性、精准识别的偏差性、农村户籍的复杂性、对扶贫政策的依赖性、干群关系的紧张性、扶贫攻坚的艰巨性等问题。破解精准扶贫政策困境要因户施策,多举措提高扶贫质量;靶向监测,建立多维度识别体系;协同共管,加强农村户籍管理;扶智自助,多途径解决扶贫依赖。  相似文献   

17.
黄薇 《管理世界》2019,35(1):135-150
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主要方式,医疗保险和农业保险在防止因病致(返)贫、因灾致(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保险扶贫的实践发展与政策预期尚存有较大差距。本文针对保险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目标不精准、需求不满足与贫困人口收入约束之间的困局,通过构建贫困人口潜在保险需求转换成有效需求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2000~2011年先后开展的5期"中国家庭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倾斜性保险扶贫政策在减贫实践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以适当财政补贴个人缴费、降低起付线、放宽封顶线、提升报销比例为核心的"倾斜性保险扶贫政策",能够显著激发贫困户医疗保险的需求,对其收入和支出等福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从而起到积极的减贫效果。进一步地,针对扶贫攻坚工作中发现存在一边脱贫、一边返贫的新现象,借助以提升保费补贴程度和住院报销比例等为重点的倾斜性保险扶贫政策,对帮助脱贫和防止返贫具有积极的影响,这为充分发挥保险政策扶贫作用提供了优化路径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正>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路政大队,根据达川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联系帮扶道让乡靳家坪村以及渡市镇水口庙村、西兴村、白腊坪、低基坪一对一帮扶53户贫困户。在帮扶过程中,全大队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全区脱贫工作会议精神和许书记、向区长精准扶贫工作会议要求,按照区委精准帮扶部署要求和"一对一"扶贫方针,克服点多、面广、任务重、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们结合襄城的实际,切实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力度,逐步在全区形成了一种使优秀女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局面。目前,我区已在70%的乡局级领导班子中配备了女干部,使班子成员中女干部达到了27%。其中15个班子的“一把手”由女干部担任,占部委办局和乡、办事处“一把手”总数的26.5%。敢于让女干部挑大梁,唱主角,当“一把手”,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扶贫攻坚"改为"脱贫攻坚",体现了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重点区域——绵阳市的一个典型农业县,梓潼主动融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大潮,将创新改革的着力点聚焦到推动产业扶贫上来,探索出了"政府+企业、金融部门、合作社、农场主、贫困户"的"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新路子,把绿色产业扶贫作为新阶段脱贫攻坚的重点,作为实施精准脱贫最有力的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