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乡村振兴的效果、内容、路径以及最终目标等方面对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乡村旅游对于乡村振兴具有推动作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乡村旅游包含"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两种类型。"雪中送炭"的主要模式包括:民族特色村寨游、特色活动游、传统古村落游、红色遗迹游、生态环境游、特色景观游、乡村度假游、特色物产游、依托景区型乡村旅游和创新发展乡村旅游10种。"锦上添花"包括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和现代新农村游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三治"融合,是我国新时代对乡村治理模式的重大理论创新。请谈谈你对"三治"融合乡村治理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测评要素:乡村治理能力、政策理解能力评分参考:(1)能对"三治"融合乡村治理理论有全面总体的认识。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乡村治理得好坏不仅决定着乡村社会的发展、繁荣和稳定,也体现国家治理的整体水平。随着社会的加快转型,乡村社会从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九大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伟大主题,乡村发展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永恒主题,乡村振兴是农村土地改革的重要主题。农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寻求发展的基础,农村是推动近代化城市发展的支撑,农民是近代化中国的建设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三者也是未来乡村振兴面临的首要问题,而土地问题是解决好这三个问题的落脚点。明晰新中国70年以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历程和分析土地制度改革如今面临的困境,有利于落实未来农村土地权利的合法合理流转,有利于推动建立乡村振兴战略下适应现如今时代发展的农村土地制度,有利于建设美丽且富有魅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4.
正实现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关键要靠人才来推动。必须进一步明确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资源,坚持把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通盘谋划,将留住人才与作用发挥统筹考虑,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要抓住"创新机制"这个根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战略资源的理念,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把人才  相似文献   

5.
"村民说事"是一项融"说事、议事、办事、评事"于一体的制度规范,强化了村民主体地位,拓宽了源头治理视角,创新了基层民主范式,健全了村务监督体系。"村民说事"制度体现了新时代善治精神,凸显了治理之美。"村民说事"制度要突出引领性、创新性、开放性、实效性,努力开创村庄善治和美的新境界,展现乡村振兴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6.
冷茂林 《领导科学》2022,(8):115-118
乡村治理智能化既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发展的战略方向,又是实现乡村治理范式由传统科层化管理变革至智能化治理的重要契机。智能技术推动乡村治理领域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势必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乡村治理配套政策制度滞后、治理主体职能不清和权责模糊、治理智能化人才缺失、治理智能化技术作恶、技术越位、应用背离初衷等因素,阻碍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化解乡村治理智能化带来的风险挑战,须强化治理智能化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外部引进和内源激发并举,推动人才入乡返乡;限制主体行为,谨防技术越位与作恶;建构绩效评价体系,破解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正在积极响应号召,参与到乡村振兴之中,在投资决策、产业布局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发挥着政策与技术优势,并引入专业机构和社会资本,加强与地方政府和农民合作,推动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及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文章简要叙述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分析国有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并提出国有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莹 《科学咨询》2023,(3):81-83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农村已经摆脱绝对贫困的限制,乡村振兴已经开始进入下一阶段,即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实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这一目标,我国需要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基础上,建设数字乡村。现阶段,建设数字乡村、推动乡村振兴是我国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方式,能为乡村发展提供有效动力。我国在建设数字乡村这一过程中存在诸多机遇和挑战。相关人员和有关部门要及时发现建设数字乡村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基于此,首先,本文阐述了数字乡村推动乡村振兴面临的机遇;其次,本文分析了数字乡村推动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最后,本文对建设数字乡村的优化路径进行了有效探究。  相似文献   

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期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根植于基层、形成于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战略的根本遵循。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本文对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的8个重大政策问题,做了分析阐述,并对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关方面政策部署做了梳理解读,以期对理解新时代乡村振兴政策蓝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代正光 《领导科学》2021,(2):107-110
随着脱贫攻坚的全面收官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从以解决绝对贫困为主要任务的精准扶贫向以缓解相对贫困为主要任务的乡村振兴转变显得越来越重要而紧迫。相对贫困的县域即"贫困县",在转变过程中面临着从生存能力到发展能力的任务转换、从静态缩减到动态扩大的对象变化、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参与的方式转变、从点状扶持到块状服务的政策取向等政策性困境,转变的迫切需求与现实惯性之间的矛盾使"贫困县"易陷入转型之痛、资源之困、策略之变、方式之难等实践性困境。因此,"贫困县"在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过渡阶段,须从目标、策略、标准、结构、制度五个层面建立起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以克服"贫困县"在继续开展深度扶贫和推动乡村振兴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是继"美丽乡村建设"之后党对农村建设提出的重要概念。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多个场合反复提及乡村振兴战略,从不同层面对推动这一重要战略落实提出具体要求,凸显了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而随着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县域智慧休闲产业在此进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2.
领导型人才是我国各行各业中最宝贵、最稀缺的人才。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过程中,如何建设一支实用型、高素质领导型人才队伍,已成为目前乡村振兴工作的当务之急。乡村领导型人才应具备理论和执行政策能力强、懂科技、热爱乡村、具有领导潜质等特质,当前乡村领导型人才队伍建设遭遇瓶颈,未来乡村领导型人才的获取途径以本土化精英、青年知识型人才及社会专家型人才为主。为此,应从人才吸引、培养、激励与保障等方面进行建设,做好"引才"的政策顶层设计,探索"以选促培"的"育才"方式,用激励与保障为"留才"兜底,促进乡村振兴中的领导型人才队伍形成。  相似文献   

13.
出生于农村的领导干部到了退休年龄"告老还乡",推动本地发展振兴,不仅是现实需要,更是客观要求。具体实践路径可以从构建乡村需要与领导干部意愿联结机制、构建领导干部"告老还乡"激励机制、制定吸引退休领导干部"回乡"的有关政策、搭建退休领导干部"回乡"发挥余热的平台等入手。  相似文献   

14.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当前我国“三农”工作的重点已经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是关键。大学生是富有朝气的蓬勃力量,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生力军。大学生在农村创业发展,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大学生创业赋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提升了乡村振兴的活力,带动了农村高质量发展;实施了就业优先战略,破解了大学生就业难题;锻炼了社会实践才能,培养了乡村振兴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大学生创业赋能乡村振兴也面临一些现实挑战,主要有:大学生乡村创业的意愿不够强、乡村地区创业营商环境欠佳、创业扶持政策未充分落实等。因此,需要从增强大学生乡村创业意识、改善乡村创业政策“软硬”环境、充分落实国家的创业扶持政策等方面着手,更好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构建长效扶贫机制既是对精准脱贫的延续,也是乡村振兴中更好地做好扶贫工作的必然要求。在构建长效扶贫机制中,要抓住解决部分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整合、完善和创新精准扶贫政策,有效统一长效扶贫机制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有效激发社会扶贫力量等重点和难点,既继承精准脱贫中的有益经验,又根据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新要求、出现的新情况,不断完善和创新扶贫机制,做好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长效扶贫机制的衔接。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提出对于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建档式保护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笔者基于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分析了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保护的思路,论述了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建档式保护的理论基础。并且提出了天、地、人三分法。  相似文献   

17.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需要以足够的历史耐心,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朝着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不断迈进。一是坚持稳中求进,确保农村改革发展健康推进。"三农"问题在国家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在方向上不能出  相似文献   

18.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是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实施的制度基础,而要促使目前封闭、排外的村民自治制度实现向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的转型,就必须以"政经分开"改革为先导,并由此推动中国的农村民主实践由村民自治向社区治理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农村的全面深化改革必然要以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为引领,通过"政经分开"改革以构建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核心原则、以社区治理为主要运作方式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并推动以生活共同体为范畴的、超越单一行政村为治理单元的更加丰富多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从福建实施乡村振兴规划实际出发,以邮储银行福建分行的普惠金融实践为例,探索福建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杨德林 《经营与管理》2022,(10):152-15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势在必行。以学者研究为基础、以国家政策为依据,从协同创新合作视角分析数字乡村建设现状。结合微信生态圈发展,提出通过微信生态开放共享的信息服务资源能力探索数字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借助微信社交电商能力搭建垂直类农产品电商平台;借助微信移动支付能力构建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借助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公共社交传媒设计数字乡村新名片等基于微信生态能力下数字乡村基础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