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剧《大宅门》(以下简称《大剧》)热播以来,视众哗然,褒者视其为现代杰作,更有甚者,自诩为当代“红楼梦”;贬者,认为至多不过是一部立不住的大制作,甚至提出推倒重来。  相似文献   

2.
李群 《山东社会科学》2007,(12):110-113
近几年在韩国爱情剧中出现的新叙事模式,主要体现在对男女主人公关系的处理上,即:使之先做家庭生活伴侣、再做恋人。这一新模式的出现有着现代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也是创作者试图通过创新来贴近时代、迎合受众、拓展类型的结果。乍看起来,新模式与"先恋爱后结婚"的传统爱情剧叙事模式大相径庭,但实际上新模式是在对韩国传统爱情剧做了充分继承的基础上改良而成的,基本恪守了儒家文化中对伦理道德的要求,这使得新模式在获得年轻观众的喜爱的同时,并不触犯保守观众的评判标准,从而获得了双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 文学的主题是丰富多采的,爱情只是文学绚丽多姿的主题之一。由于它与人生关系异常密切,因此爱情问题常常为作家和读者所注目。在我国文学史上,爱情文学源远流长。早在两三千年之前,我国第一部诗集《诗经》中就有异常优美的爱情诗。这之后,爱情文学在民间诗歌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汉乐府民歌、南北朝乐府民歌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继之而来的是唐传奇,它以叙事文学的形式,为爱情文学打开了新局面。以抒情为主的唐宋诗词也有咏爱情的名篇。但真正为爱情文学开拓新天地的是元杂剧、明清传说和小说。在灿若云霞的元明清文学中,《西厢记》、《墙头马上》、《拜月亭》、《浣纱记》、《牡丹亭》、《桃花扇》、《红楼梦》更是广为传诵的。“五四”之后,在我国现代和当代文学中,写爱情题材的也不乏佳作,如《家》、《青春之歌》等,而鲁迅的《伤逝》,则具有更深刻的思想意义。我国爱情文学遗产是非常丰富的,其中许多名篇经久不衰,至今仍保持着它的艺术生命力,并给人们以教育和美的享受。研究一下中国古代爱情文学的思想意义、创作倾向和艺术经验,对当代同类主题的文学创作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通过对巴金中长篇小说中的爱情描写的分析,探究巴金小说爱情描写的独特性和它在作者整个创作中的位置与意义,并从一个侧面揭示巴金创作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不同阶段的特征.爱情线索与作者的“曲笔”《灭亡》《新生》和《死去的太阳》,是巴金早期的三部中篇.主要表现大革命时期,走向社会的青年革命者的斗争生活,特别是他们的精神状态。但三部作品都贯穿着重要的爱情线索。这些爱情的描写,在作品中各有其用,而其共同之点是把爱情作为一种“曲笔”,借以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和体现其创作目的.《灭亡》,从根本上说不是恋爱小说,巴金渲泄的不是爱情上的苦闷,也不是一般地表现革命与恋爱的矛盾。主要是抒发对罪恶社会极端曾恶的感情,表现在现实面前极端愤懑的心境,同时赞颂杜大心为信仰而牺牲一切的崇高人格.这些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杜大心与李静淑的爱情描写来达到的。作者曾自述道:“我创造李静淑出来给我解决爱与憎的问题”①。“我曾用了一点曲笔,加了一点爱情故事,而且造出杜大心与李静淑的关系来。”他还指出《灭亡》第十章《爱与憎》(主  相似文献   

5.
《长恨歌》、《梧桐雨》和《长生殿》三部文学作品遵循了两大规律,即爱情与责任双线并行的文脉规律、爱情与责任双线汇聚生成结局规律。两者对立时悲剧发生,和解时成功团圆。而且这两个规律也通适于多数古代爱情作品。规律存在的根本原因是自由爱情的享有者与责任自觉的担负者必须是同一主体。两大规律的发现,既昭示了古代自由爱情通向现代爱情的必由之路,也使我们对当下文学研究以及创作中把爱情或责任,尤其是前者绝对化的趋势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6.
爱情是文学描写的永恒主题,笔者就中英文中的爱情描写谈点浅见。一、不同的相爱方式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盛行包办婚姻,由于妇女被剥夺了社交的权利,更难得的是两情欢悦,永结同心的真正的爱情。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对永恒的爱情进行了歌颂:"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中的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形象,已被诗人理想化,不再是原来的历史人物了。  相似文献   

7.
简谈孙犁关于爱情描写的主张及其创作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情故事,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所共有,名著亦然。于是有人把爱情定为文学永久主题之一。其实似是而非。就文学史观之,传世之作,固有爱情;而专写爱情者,即所谓言情小说,产量最多,而能传世者甚为稀少。作品之优劣,读者之爱弃,自不在此。(《秀露集·读〈蒲柳人家〉》)孙犁同志这段话表达了他对于文学作品中爱情题材的精辟见解。关于爱情题材的处理,孙犁同志发表过不少直接、间接的意见。他几十年的创作实践同他的文学主张又十分一致,它们互为表里,相映生辉。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中国乡土电视剧出现了一个创作与收视的小"高潮",其"乡土现实"题材有"农民进城"、"乡村女性"、"乡村日常生活"、"村官"、"乡村医疗、教育和文化"、"三支一扶"、"土地问题"和"乡土生态与环保"等八个叙事"热点"。每个叙事"热点"都是对中国农村变革现实的叙事应答。由于"电视剧作者"的有机构成、创作成规、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等方面的不同,国家主导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乃至地域文化等因素的介入不同,新世纪中国乡土电视剧的现实叙事就有不同的"现实发现"与"叙述选择",由此呈现出同中有异的美学风貌,也存在诸多叙事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根水做的绳子》又是鬼子的一部力作,作为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第一部纯粹的爱情故事小说,他耐心地给我们叙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在忧伤的情调中,描绘了一副牧歌式的乡村画面,展示了那位凄苦的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坚守与执著,诠释了牧歌式的爱情观——生死相依,至死不渝。虽然苦涩,但却散发着一种甜甜的味道,引起人们对爱情的沉重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两部描写早期共产党人爱情生活的小说──《韦护》与《象牙戒指》比较邹午蓉二三十年代之交,丁玲和庐隐相继创作了描写早期共产党人爱情生活的长篇小说《韦护》与《象牙戒指》。两部作品题材相同,人物相类,情节相似,最初皆在《小说月报》上连载。比较研究一下这两部出...  相似文献   

11.
《琼州学院学报》2022,(1):72-86
苏东坡有可能发生的爱情对象只能限定于众多妓女、堂妹小二娘和二妻一妾。众多论据证明:苏东坡对歌儿舞女虽然曾经动心过,但那只是一闪而过的感情而已,妓女并没有真正成为苏东坡个人爱情的对象;林语堂认为堂妹小二娘是苏东坡终生爱着的初恋对象,那是无稽之谈;苏东坡的爱情切实发生在二妻一妾身上,苏东坡对三人的爱情都产生了美好的文学作品。他为王弗创作了千古绝唱《江城子》,为王闰之创作了温馨的《蝶恋花》,而其爱情表达的重点却在其妾王朝云,这是因为苏东坡在两个正妻身上只能更多地表现为儒家庄重的夫妇之义,而王朝云作为妾的身份则可以成为正统夫妇之仪中爱情缺失的补充。从文学史的角度看,苏东坡个人爱情文学的创作具有很高价值,数量较多,体裁丰富,抒情方式独特,留下千古名作。  相似文献   

12.
《东岳论丛》2017,(3):169-175
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出现了一批比较有影响的优秀作品,但也存在诸多创作症结。具体表现为在艺术真实的处理上,大多存在局部真实与整体失真等硬伤,损害了现实题材剧"揭示真实"的审美价值与艺术功能;精神格局的狭小、典型人物的匮乏、程度不同的价值观偏颇与审美风格单一等症结也是其重要表现,坚守、深化现实主义精神是解决这些创作症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范源是河南当代乡土诗歌的代表性诗人之一。他的诗集《神农》中的作品可分为爱情、题咏、乡土三类。他的爱情诗清纯、热烈,题咏诗多用暗示象征,富于解读张力。他的乡土诗讴歌农村改革,礼赞土地和农民,揭示中原农民的深层心理意识,进行深入的乡土反思与批判,把河南当代乡土诗创作推向新的思想和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14.
<正> 陶渊明的《闲情赋》从南梁萧统直到清末王闿运等人,看法分歧甚大;誉之者认为意本《风》《骚》,与屈赋等价;贬之者却看作狂放的色欲文学。惟鲁迅评价最确当,说这篇赋“很摩登”,“是大胆的”“胡思乱想的自白”,是“坚实而有趣的作品”(《〈题未定〉草(六)》,见《且介亭杂文二集》),鲁迅的这个评论涉及许多需要论述的东西,一篇短文力不能及,本文只就该赋描写爱情心理的突出成就谈谈看法,就正于学界。鲁迅以“很摩登”三字评论它,并非率尔之语。魏晋是人性开始觉醒的大时代,文  相似文献   

15.
<正> 元杂剧中的《西厢记》、《墙头马上》、《拜月亭》和《倩女离魂》四个爱情剧以男女恋情为题材,从家庭、婚姻等关系着眼着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封建盛世的风情画,同时也深刻地表现了与城市市民阶层生活相适应的新的婚姻观。因此,剖析这四个剧本的深邃内涵,不仅可以形象地了解封建礼教的腐朽和虚伪性,还可以从社会演进的角度,来理解当时青年男女在爱情、婚姻生活中的心态和行为,及其在促进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我国先秦时代,男女恋爱和婚配比较自由,没很多束缚。这从《诗经》的有关诗作就可  相似文献   

16.
《伤逝》作为鲁迅唯一的一部爱情小说,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同类题材小说。它通过子君与涓生的爱情经历,不仅体现了五四时期的一种时代精神——反封建与追求个性解放,更重要的是挖掘了造成子君与涓生爱情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谍战剧是以间谍活动为主题的影视剧,包括卧底、特务、情报交换、悬疑、爱情、暴力刑讯等元素。追溯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史,第一部谍战电视连续剧是1981年播出的《敌营十八年》,此后谍战剧陆续走上屏幕。从2006年开始,谍战剧以前所未有之势席卷荧屏,形成"谍战热",其中颇受观众热议的有2006年开播的《暗算》、  相似文献   

18.
刘志财 《南方论刊》2013,(11):98-100
冉正万新近推出的长篇力作《银鱼来》以其不拘一格的叙述笔法和乡土风格受到评论界的较高赞誉。《银鱼来》是一部关于宗族、人性、地域文化、乡村生态的扛鼎之作。文章从范孙两家恩怨的缔结与延续,人物悲苦命运的安排与诠释和"大团圆"结局的追问与反思三个方面阐释四牙坝人的人生悲欢,探讨现代化车轮碾压后的乡村文明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东岳论丛》2017,(5):65-71
宫斗剧已经成为一个极具辨识度的大众文化符号。历史虚置、权术想象和女性献祭的叙事伦理选择,使"宫斗"题材电视剧斩获了收视率,亦招致了非议。宫斗剧的叙事伦理是一种溢出文本的叙事伦理。宫斗剧的叙事主体不仅仅是它的编创者,对宫斗剧粉丝同样进行了主体授权。作为影响广泛的大众媒介文化产品,包括宫斗剧在内的电视剧不应只对商业价值负责,还应建立叙事伦理的自我矫正机制,使之不仅符合审美形式,而且彰显审美伦理,体现出应有的人文向度。  相似文献   

20.
《围城》是一部内涵丰厚的小说 ,在对爱情的描绘处理上 ,它消解了传统理想爱情的神圣永恒、相知相悦和价值意义 ,使爱情成为围困人的“围城” ,这不仅强化了小说的主题 ,反映出中国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 ,而且揭示了人类爱情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