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下属与领导相处既是心力活,又是技术活,要把握好尺度,拿捏好分寸。相处得融洽、和谐,不仅有利于增进感情、密切关系,而且有利于增加互动、推动工作;相处得疙疙瘩瘩、别别扭扭,就会伤害感情、妨碍工作。那么,下属如何把握与领导相处的心理边界呢?一、不懈怠——思想重视。虽然许多人认为,下属与领导相处要顺其自然,不必大惊小怪、刻意奉迎,平时该怎样就怎样、该干吗就干吗,但是,下属在与领导相处过程中也不能过于懈怠,要在思想上重视。一是重视机  相似文献   

2.
做一名好领导,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很多。单从其与下属相处、选人用人和帮助下属排忧解难上看,笔者认为,好的领导应该像空气、如良匠、似名医。好的领导应像清新宜人的空气。空气的主要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使人感觉不到多大压力,但又使人无时无刻不需要它,无时无刻不被包容其中。领导像空气,就是指领导在与下属相处中,在处理问题时,要让下属既需要你又觉得没有多大压力。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有些领导一旦遇到某些意见难统一的事情或问题,往往表现得非常不冷静,冲动地说:“到底你是领导,还是我是领导。”这种气势总让人…  相似文献   

3.
下属在工作中,有时会遇到比较多疑的领导,如有的心胸窄,有的好猜疑,有的爱计较,其共同特征是:对下属的一言一行特别多疑。在这样的领导手下当差,下属得处处小心谨慎,懂得相处的技巧,否则很容易招致领导的猜疑,引起领导的误解。那么,怎样才能与多疑的领导和睦相处呢?以诚相待,切忌“打埋伏”。真诚是融洽关系的法宝,信任是减少误会的良方。多疑的领导疑心重,下属在与其相处时一定要做到坦诚相见,心怀坦荡,不卑不亢,不“打埋伏”。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多疑是对下属不够信任的一种表现,这就要求下属在与多疑的领导相处时恪…  相似文献   

4.
领导与下属之间既是一种上下级关系、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又是一种同事关系、同志关系.一般说来,前一种关系顺理成章,不难处理好;而后一种关系就不是任何一个领导都能处理好的了.从实际情况看,有些领导在工作中过于偏重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较少考虑同事关系,甚至在这方面存在不少毛病和失误,有意无意之间造成了下属的反感和不快,导致心理隔阂.对此,他们却还浑然不知,依然我行我素.显然,在这种不和谐状态下相处共事,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很难充分发挥出来的.因此,作为一个明智的领导,在履行领导职责的同时,很有必要认真考虑如何处理好同事关系,赢得下属的好感,同心同德、上下协力地把工作做得更出色.  相似文献   

5.
原野 《决策》2013,(8):90-91
员工和上司就像"一根线上的蚂蚱",要想成功就得同舟共济。聪明的下属是绝对不会跟上司较劲的,而是想方设法去与上司合作双赢。相信不论在企业还是在政府机关,不少人都有这种想法:唉!给别人打工多辛苦,当领导多好!可是,没有人天生下来就能当领导。再优秀的领导者也是从做下属中得到历练,具备了领导能力后才完成从员工到领导的跨越。因此,先要认清自己做下属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只有在追随领导中锻炼出自己杰出的能力,具备了领导才能,领导才会发现你这块金子,给你一个发光发亮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构成了整个领导体系的主体,是在特定的领导环境中完成特定领导目标的最能动的因素。因此,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即上级与下级之间相处得是否和谐、融洽,影响着整个领导目标的实现,影响着整个领导体系领导绩效的高低。所以,艺术地处理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在整个领导体系中十分重要。那么,上级如何恰到好处地把握与下级相处的艺术呢?笔者认为,要把握好"知"、"礼"、"宽"三个字。  相似文献   

7.
把握好与非分管领导的距离,确实是一个让下属头疼的问题.远了,非分管领导会认为:好小子,管不着你,就不亲近我了;近了,分管领导又可能误会:嫌我领导得不好,想改换门庭?真叫人左右为难.  相似文献   

8.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领导者每天与下属相处共事,难免发生矛盾。下属冲撞领导就是矛盾激化的一种爆发形式和表现。而遭遇下属的冲撞,是领导者不愿见到却无法避免的难题。处理不好,会使矛盾继续恶化,给本人和下属带来更大的伤害。处理得好,就会重新树立自己威信,并与下属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维系组织的团结和稳定。那么,面对下属的冲撞,领导者应如何处理呢?  相似文献   

9.
在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领导人事变动的问题,而我们的工作又与我们的领导有着极大的关联。那么,我们应如何迎接新领导的到来呢?一、调整心态,平静对待要克服恋旧心理。有的人可能与原领导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十分不愿意接受新领导到来这一事实,甚至总是把新领导的行为与原领导作比较,觉得新领导的种种自己都不适应、不习惯。为什么一定要和过去一样呢?为什么你能和原领导相处得很好,就不能与新领导相处得同样好呢?这里要特别摒弃以下心理。防止欺生心理。有人认为,自己是单位的元老,新领导对自己来说不过是个小学生,因此在新领导面前自高自…  相似文献   

10.
中层领导在组织内部起看承上启下的作用,组织内人际关系的形成与中层领导和下属相处的状况如何有着一定的联系.特别是在本部门内就有着加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积极意义。因此,有必要探索中层领导与下属相处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男领导与女下属相处主要有由远到近的交际风险、由公到私的情感风险、由严到松的管理风险、由少到多的关怀风险四个关键风险点。洁身自好保持距离、明确边界匡正情感、坚守原则一视同仁、恰当把握关怀限度和主动引导规避风险等是男领导规避与女下属相处风险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王立君 《领导科学》2001,(12):14-14
一般来说,下属对领导的言行举止观察得比较细,注意得比较多,因为只有领会好领导意图,才能更好地贯彻领导的思想,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但是,现代领导学认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双方是处于互动与对等地位上的两个方面,彼此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如果按照这一原则来检查我们目前的领导行为就会发现,相比较来说,许多领导者对下属观察、注意甚至尊重得还比较少.  相似文献   

13.
领导形象是领导在社会场景中塑造自我的过程,也是领导角色的成果展演,而领导角色的塑造主要是领导与下属在工作场景中互动的结果。领导在塑造形象时,要扮演好自己的领导角色,不要与下属随意建立私人关系,以防陷入角色陷阱,同时规避不良家庭角色形象对领导形象塑造的干扰。提升领导形象的路径主要有三条:在业务层面不断加强与提升业务能力,在认知层面区分工作场景前台和后台,在实践层面扮演好自己的领导角色。  相似文献   

14.
张建宏 《办公室业务》2013,(5):61-61,60
一名事业成功且受人喜爱的领导,不仅需要专业知识、领导能力,还需要掌握一些与下属相处的基本技巧与礼仪。  相似文献   

15.
人情广泛存在于领导工作中,如果能够较好地运用领导与下属之间的人情、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人情、领导与上级领导之间的人情,就能充分发挥其"药性";而运用得差,就会使其沦为道德面具、情感加持和物质诱惑下的人情"毒药"。领导要正确处理人情与工作的关系,充分发挥人情在融洽感情、拉近距离、解决疑难杂症上的"药性",摒弃人情在工作中走偏、走歪、走邪的"毒性",把控好人情密码,掌握好人情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一名事业成功且受人喜爱的领导,不仅需要专业知识、领导能力,还需要掌握一些与下属相处的基本技巧与礼仪.  相似文献   

17.
问题78:作为一个领导,要掌握苛贵和感情输入的良好运用。苛责过份,下属会认为你不近人情,缺乏理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消极怠工,不愿干出成绩;感情输入得过份,会使你显得比较软弱,缺乏应有的威慑力,下属也会对你的命令或指示执行不力甚至是置若惘闻。那么如何才能把握好这个度呢?参考答案:  相似文献   

18.
贾志敏 《领导广角》2002,(10):51-51
人际交往,与异性相处是一门艺术,而与异性领导相处则更要讲究方法和技艺,如果把握不好,就容易让对方造成误会,给旁人留下话柄,同时也给工作开展树起绊脚石,给自己的人际交往找麻烦。  相似文献   

19.
慎评下属     
段连伟 《领导科学》2003,(11):26-27
领导对下属的评价,包括工作、生活、人品、能力、性格等方面,不仅关系到下属的成长进步,也关系到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环境,还对领导者的威信和形象产生一定的影响。领导对下属的评价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随意而为,要慎之又慎、三思而评。校正“第一印象”,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评价下属。“第一印象”在领导对下属的评价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视。第一印象烙印最深,也不易改变。如果第一印象好了,领导就容易对下属产生好感;如果第一印象不佳,就会对下属心存芥蒂。但事实上,社会在进步,人也在不断发展,每个人都不会一成不变,第一印象也需要不断修正…  相似文献   

20.
领导与下属要建立感情,就要缩短距离。但是,作为上下级,领导与下属又不能没有一定的距离,否则,时间久了,有些下属就会被同化成“领导”。因此,作为领导,既要与下属保持较为密切的关系,又要有一定的距离,笔者认为,不妨从四个方面把握。 首先,言语上切忌无话不谈,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