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某省副省长H出事了。H是我的大学同学,他是历史系79级的,我是中文系78级的。我们母校按大学正规排序,大概只能跻身于三四流之列,但因出了三个大秘而名震全省。除H曾当过省委书记的秘书外,中文系77级的Y和79级的Z也分别当过另一省委书记和一省长的秘书。母以子贵,母校也不例外,因优秀学生而荣耀。然而,这三个大秘的最后结局都不尽如人意。Z早在几年前就进了监狱,夫人病死,可谓家破人亡;Y患肝癌终告不治,不得善终;H现被双开,移交司法机关,只能听候法律判决。本文是在H出事后写的,既算是回忆,也算是反思。 相似文献
2.
党性与人性这两个概念,大家耳熟能详,而其各自所具之意涵,也早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年来著论丰富。只不过,把两者摆在一起对照评析,探讨其间的互相联系,却不尽如此。事实上,两者既同存于我们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其间的联系确实是客观且紧密的,无法回避。随着我们党当今所处地位和执政理 相似文献
3.
“西方管理之父”德鲁克在给北京大学光华德鲁克研究会的开幕词中这样写道:“管理者不能依赖进口,即便是引进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也不能大批引进.中国的管理者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他们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中国的人才能建设中国,冈此快速培养并使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迅速成长起来,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需求,也是中国的最大机遇. 相似文献
5.
南北朝时期,陈国后主陈叔宝是"因情蔽智"的典型案例。他贪享奢靡生活、纵情诗词歌赋、嬉戏人事安排、怠于军事战备等种种荒诞的亡国行为,与他在性情上偏爱情色、放任自我、畏惧困难、缺失理想有关。鉴于此,领导者避免"因情蔽智",应该打破情感范式,把握交友方向,树立忧患意识,培养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只要凭借出色功绩、通过公正程序竞争胜出,年纪再轻,家庭再贵,也不会有人质疑。相反,如果是通过世袭或因为得宠而做官,年纪再轻,级别再高,也无人佩服。近年以来,一些干部破格提拔事件频频:2008年3月,年仅27岁、工作不到5年的张辉开始担任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党组成员,被称为“中国最年轻厅官”。 相似文献
7.
从中文系毕业,揣着硕土学位,我豪情万丈地来到某县委,成了名小秘书,可是初为“小蜜”,很多地方还是不懂得人情世故,故被人尊称为“傻秘”。位置不清上班没几天,就有人议论我:“这小秘可真牛B,才来几天,就跟领导平起平坐了。”我莫名其妙,给了刘副书记的司机小黄一包好烟,他才启发我说:“上次跟刘副下乡,是不是你抢先上车,坐到前排司机的右侧?”“是,刘副坐车爱坐后排,”我解释说,“前面一次下基层,我帮刘副书记打开前排车门,结果他自己坐到了后排,我让了半天,他硬是不到前排,白白耽误时间。”“不懂吧?那次坐烂中巴,刘副书记当然不坐前排,… 相似文献
8.
9.
10.
当现有工作失去魅力或不存在时,“B计划”可提供即刻令人兴奋的机会你一直想要改换自己从事的行业或岗位?你总希望自己曾做过别的事情,曾住过别的地方.曾效力于另一种组织?那好,现在除了梦想,还须行动!位于波士顿的生涯管理/新职介绍机构德雷克·比姆·莫林公司(DrakeBeamMorin)称:如今,异常紧张的劳动力市场让企业越来越愿意考虑接受转变职业生涯的求职者。但是,就算你并未做好纵身跳槽的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2月20日,吉林省高院对上海市宝山区原区长秦裕腐败案作出二审判决:维持一审原判,判处秦裕无期徒刑,该判决为终审判决。 相似文献
12.
13.
格鲁吉亚:国家面临分裂。1991年以来,格鲁吉亚史学家强调格鲁吉亚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渊源,坚持“脱俄(罗斯)人欧(洲)”。2003年11月,格鲁吉亚率先爆发“颜色革命”,在俄、美间保持平衡的谢瓦尔德纳泽政权被推翻,新政府日益倒向西方一边,现任总统萨卡什维利宣称:要不惜一切代价加入北约——哪怕是蒙受领土损失。 相似文献
14.
15.
年仅35岁就成为河北省国税局局长的李真堕落成“巨贪”(收贿赂、礼金、贵重物品等折合人民币1051.09万元)的结局不禁让人反思,作为一个仅有中专学历,曾经当过省领导秘书的李真可谓“年轻有为”,众多媒体报道其堕落史时,都强调了李宾经常向人提起他“将来要当副总理”的梦想,有人曾以《年轻巨贪幻想“副总理”》为题对他进行了揭露,这对他而言不无讽刺和不屑。 相似文献
16.
17.
<正> 台湾食品业号称龙头老大的“统一集团”,来大陆生产经营方便面时,他们采取“以货试市”路线,先把岛内最畅销的鲜虾面端出来,想让大陆人尝尝“台湾风味”,过过现代快餐食品之瘾,谁知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大陆消费者对其敬而远之。接着又换上岛内排名第二、第三的方便面,依然是一厢情愿,结果经营很不理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1月13日,被称为“河北第一秘”的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以贪污、受贿罪被执行死刑。临刑前,记者问他“最悔什么”,他的回答是“贪欲”:记者问他“最恨什么”,他的回答还是“贪欲”。李真临死才明白,是贪权、贪财、贪色毁了他。他说:“世上哪一个人没有良知?哪一个人不知是非?别人的是非自己看得清清楚楚,到了自己的身上就糊涂颠倒起来,这是什么缘故?就是‘贪’迷住了眼。‘贪’根深了,心被‘贪’占满了,跟中就没有了法律,也就没有天理。”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