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很多人对真话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假话总是好听的,真话总是逆耳的,所以不说真话,就成了很多人的生存之道,更成了衡量情商的标准之一。其实,一个人的情商是高还是低,和是不是说真话,根本没有必然的联系。所谓的高情商,并不是不说真话,而是如何把真话说得得体,说得让别人愿意接受。我始终认为说话虚伪、言辞圆滑并不是一个人情商高的表现,相反,这  相似文献   

2.
沈小平 《领导科学》2005,(11):44-4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但是,现实令人深思。因一些领导干部头脑中缺少实事求是、执政为民这根弦,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为官之道还相当有市场,讲假话这股祸国殃民之风,一段时间以来还屡禁不止。分析干部说假话的形成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些干部为什么不说真话而是想方设法要说假话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干部本人思想意识方面的原因,也有本地、本部门政治环境方面的原因,与上级领导机关的工作作风也有…  相似文献   

3.
锋芒     
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至少有两家半都主张做人要喜怒不形于色,切忌锋芒太露。所以,几千年来培养出无数处世圆滑、唯唯诺诺、谨小慎微、四平八稳的谦谦君子。 唐朝人苏味道,处世圆滑,模棱两可,从来不拿出自己的主见,含含糊糊,锋芒全无,称  相似文献   

4.
蠢人多     
正人在做一件事时,不是为了自己的肉体,也不是为了自己的灵魂,而只为了博得人们的赞许——这是人们生活恶劣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个人问另一个人,他为什么要做不喜欢的事。"因为其他人都这么做。"后者回答。"不见得其他所有人都这样吧,我就不这么做,还有别的人也不这么做。"  相似文献   

5.
不要比坏     
熊培云 《领导文萃》2013,(10):117-117
不要让我们继续生活在一个没有底线的比坏型社会里。再这样比下去,就真的要坏透了。社会不能没有底线。没有底线,整个国家就像是在一片沼泽地上前行,没有谁是安全的,任何人都有可能掉进去。比坏包括两方面,一是别人坏,你更坏。另一种是本来自己有良知美善,看别人不用它,你也不用;看别人逃避,你也逃避。一说到不扶老人,就不扶了,这是非常糟糕的。  相似文献   

6.
做人说     
朱辉 《领导文萃》2012,(1):70-72
"先学做人,后学做事"。千百年来,无数家长、老师这样教育孩子。可是怎样学做人?又免不了搞"二元制"。大凡书本都是教人君子之道,强调为人要正直;而私底下,家长们又觉得社会复杂,怕孩子单纯会吃亏,难免又要传授一些圆滑应变之术。于是成年之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会在君子之道、小人之术间徘徊,  相似文献   

7.
冯社浩 《经理人》2013,(8):98-99
谈判者都希望能了解对方的底线,最直接的一招就是将对手变成"朋友",只是这种"内奸法"毕竟不是常规之法。大多数情况下,谈判双方也不可能像《无间道》一样在对方阵营安放卧底,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些办法来揣摩推测对方的底线在哪里,以增加谈判的准确性。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曾负责过销售渠道拓展与管理,接触过苏宁、家乐福、沃尔玛等不同类型的各种卖场,与其进行全国范围的渠道合作谈判。不管是哪一种合作模式,谈判者  相似文献   

8.
讲求讲话技巧、提高讲话水平,是领导干部增强自身素质的重要环节。但是,提高执政能力、实施科学领导,更需要领导干部讲实话、讲短话、讲有用的话。讲实话,是对领导干部的起码要求。讲实话,需要领导干部形成带头讲实话的氛围,坚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只有这样,领导才能有权威、有魅力,也才能实实在在地解决基层存在的问题。同时,领导干部还需要坚持听实话不听假话,不为说假话者提供市场;需要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实际体察民情,使自己不受蒙蔽,能够识别实话和假话;需要有度量,在听实话时不怕丢面子,不认为自己永远正确,不因为要维护自己的政声、…  相似文献   

9.
作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作文与说话一样,是生活的必需,并不是生活的点缀。""作文就是用笔说话,实在的话,不要说假话、空话、套话。"正是基于生活需要作文  相似文献   

10.
为官之道     
我在县政府办公室上班快五年了,由于爱讲真话很不讨县老太爷喜欢。人们都说:讲真话领导不喜欢,讲假话群众不喜欢,讲痞话大家都喜欢。我恰恰就天生不会讲痞话,也说不出假话来,每每遭领导的批评。我讲真话的程度超过了县官们忍  相似文献   

11.
<正>中庸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中庸之道"是经过几千年历史风雨洗礼的富有生命力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被一些人曲解的诸如"明哲保身""得过且过""息事宁人"的处世哲学。"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过"和"不及"都不是"道"的体现,可见"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通过"和",才能  相似文献   

12.
假俭是真奢     
正旧时代的贫穷,是人们提倡俭的背景。只是,当生活富裕了,社会由"节约消费"到"鼓励消费、刺激生产"的时候,我们对于俭的定义是否也应该有所改变呢?俭是不浪费,是使每样东西都发挥最大的功能、被摆在最恰当的位置。俭不是茧,不是把自己封闭起来。那些不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就,而宁愿鄙陋一生的人,不能算是真俭。因为他不但俭了自己的生活,也俭了自己的生命,俭了自己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人缘,通俗地讲,就是人际关系.在政界,一提人际关系,人们就会把它同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联系在一起,似乎领导干部压根儿就不该讲人际交往,只有埋头工作才是正道.其实不然,在社会生活中,任何人都不是孤立的、不与周围发生任何关系的封闭体,人与人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交往,领导干部也不例外.那么,领导干部怎样才能获得好的人缘呢?  相似文献   

14.
王文杰 《领导科学》2020,(5):100-103
部分基层干部在工作过程中面对问题、不足,往往不是仗义执言,而是沉默不语。这既源于政府科层结构与顺从文化、上级权威和霸道做派,也在于人际关系和考核压力,以及干部自身沟通技巧和应变能力缺失。如此看到却不说、该说却不说,必然加剧事态恶化、放纵不良行为,而不说也不做、不说也不管的态度,更是暴露出个人怠慢岗位职责、担当意识不强的问题。想要根治基层干部的"沉默寡言"现象,就必须端正标准、缓解顾虑,明确边界、释放压力,完善规范、提升能力,强化保障、维护权益。  相似文献   

15.
<正>领导在工作中或多或少地会遇到"假话"。有人指出,领导所处的位置越高,听到的"假话"会越多,真假越难辨。这里的"假话"主要是指,在工作中下级或者同级因信息屏蔽、信息筛选、主观臆断、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而提供的片面消息、不完整消息、选择性消息乃至虚假消息。  相似文献   

16.
新视野     
<正>在我们为何需要底线制度所谓底线制度,就是必须建立制度的刚性和权威,以彰显其神圣与严厉。为什么特别强调底线制度?因为现实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说明了我们的制度不是缺内容,不是缺形式,缺的恰恰是执行与权威。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铁腕治吏,"八项规定"实施一年多来,充分显示了制度的刚性,树立了公众对制度的信心。"八项规定"之所以具有"杀伤力",令党内不良分子闻之丧胆,根本原因在于它体现了绝对的权威性,只要你敢触犯,无论"老虎"还是"苍蝇",统统都得落网。  相似文献   

17.
成熟的圆滑     
在人生大树上,结出了两个果子:一个是晚熟的成熟,一个是早熟的圆滑,人们喜欢前者,十分讨厌后者。圆滑很不服气地埋怨道:“我比成熟要熟得早,也比它漂亮,为什么人们还偏向于它呢?”  相似文献   

18.
<正>"面从"即对领导言听计从,不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说出的想法也只是迎合领导的意图,而不是主动从多方面或反对方面衡量利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想法。"诫面从"就是警惕、戒除"面从"。这是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曹操发出的《求言令》中表达的主要意思。  相似文献   

19.
秦晖的新书《共同的底线》可视为他1999年出版的《问题与主义》一书的续编,其中收录的对话和文章主旨是从"主义"、"文化"与"部门"的分析中,结合特定的"问题"来论证持守底线的意义。本书文章,均是十余年前所写,涵盖了现代思想的共同底线、第三条道  相似文献   

20.
正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没有做到:仁德的人不忧虑,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孔子说他没有做到,但是子贡认为他已经做到了,说:"老师说的其实就是他自己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