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面对信息时代众意纷纭的外部环境,领导者想要确保行动的效力,就必须同时兼顾"有所应"与"有所为",以"应"为方向、"为"为手段,有的放矢方能保证"应"之有效范围;不仅如此,"应"而有信也必须依赖"为"之切实结果,且"应""为"融合方能切实平息纷争。这就必须先"应"后"为",关切及时且行为到位;"应""为"对应,"有所应"则必"有所为";以"应"为准,选择"为"之范围;以"为"为根,保障"应"之信度。  相似文献   

2.
在很多组织内部,员工建言行为面临"不知、不敢、不愿、不能"的困境,以致部分员工在认识到组织存在的问题或发现有价值的建议时,却没向领导建言。对此,领导者应建立建言激励制度,化解"不知"和"不愿";增强员工对领导者的信任,化解"不敢";加强信息共享,化解"不能"。  相似文献   

3.
逆向领导与反叛领导不仅行为目标不同、行动主体不同,而且实施基础与具体效果也不同。逆向领导重"效",反叛领导重"形";逆向领导谋"进",反叛领导谋"破";逆向领导应"赞",反叛领导应"抑";逆向领导顺"势",反叛领导倒"退"。这意味着领导者应在颠倒性的管理过程中立足背景看效果、立足素养看主体、立足行为看初衷、立足诉求看反响,从而精准识别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4.
团队"乞丐"在工作中常常因"利"而动、随"心"而变、借"由"推脱、以"混"代干。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责任感不足引致取向偏离,定位错误引致身份不明,个人至上引致行为自私,格局有限引致认知肤浅。这就要求领导者应明晰权责,人人"有事";明确身份,人人"有责";科学奖惩,人人"有则";严肃考核,人人"有为"。  相似文献   

5.
"亢龙有悔"是《周易》乾卦的爻辞,"亢龙"象征非常成功的领导者,"亢"是领导者的客观境遇,"悔"是领导者的主观修养。"亢龙有悔"揭示了成功领导者应与时偕行、顺时而变,刚柔相济、知强守弱,功遂身退、推功让贤。  相似文献   

6.
领导者权限大、影响广、形象重,这就注定其在工作中无法如一般员工那样肆意表露个人情感,即使是正常的喜怒哀乐,也需有所节制地表达,"喜"不可现,"怒"不可迁,"哀"不可退,"乐"不可过。具体而言,领导者应顺境勿忘形,喜乐有度;逆境勿忘志,心态良好;气急勿失态,言行得体;处变勿慌神,沉着冷静。  相似文献   

7.
宫树梅 《领导科学》2021,(1):109-112
组织工作中,一旦猛将在工作中因积极反成"替罪羊"、因创新反成"失败源"、因能干反成"马前卒"、因赶超反成"牺牲者",就会备感心寒而激情不再。这不单是因为领导者行为失当折损人心,更在于透过"推事""推人"之行径、"利用""善妒"之情怀折射出的领导者的无担当、无原则、无格局、无襟怀,难以为人所信服与追随。想要避免如此寒心之举,就需要领导者在工作中用制度为猛将撑腰,用情怀呵护猛将、用共行为猛将鼓劲、用担责安慰猛将。  相似文献   

8.
佛系心态如果存在于组织领导者身上,其所认可的随遇而安、放任自流的理念与态度就会直接影响整个组织的长远发展,无规划、无冲劲、无原则、无判断、无思考的领导行为更将直接危及组织存续根基。想要确保组织持续不竭的发展动力,就必须彻底规避"佛系领导"及其所表现出的一切病态症状,主要对策为:明确使命,避免"无所谓";科学决策,避免"都可以";重视原则,避免"好说话";注重规矩,避免"和稀泥"。  相似文献   

9.
崔含 《领导科学》2021,(1):19-21
权力"灯下黑"难以治理,是因为谁来实质性地监督领导者是现实局限,如何保持监督者的独立性是执行难点,确保权力周围的人"干净"是管理障碍,难以有效动用群众力量是制度缺陷,公序良俗与法律规章的交织构成了不当行为认定的挑战。在安全性盲区、自信心爆棚、一贯性思维和隐蔽性操作的综合影响下,最终引致权力阶层中的核心力量"管人不管己"。要破解如此现象,就应"多维照射"减少暗区,"净化圈子"防患未然,"改变惯例"弱化惯性,"边界清晰"以保障个人意见与大众话语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技巧型"下属会出于自我服务动机,通过恭维领导者、遵循领导者观点、施惠领导者、展现自我、贬低自我等行为设计增进与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根据柠檬效应,"技巧型"下属的逢迎等会造成对责任、忠诚、公平的驱逐,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技巧型"下属的形成与其个人特质、领导管理与组织情境等都具有密切关系,是内在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治理"技巧型"下属,领导者应转变领导风格模式,削弱"技巧型"下属的产生契机;坚持能力与品德导向,营造公平公正的组织情境;优化组织管理机制,缩小"技巧型"下属的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11.
邓一平 《领导科学》2020,(7):112-114
领导者在工作中过于舒适就容易丧失警惕性、奋斗心、危机感和创新力,需要主动远离"舒适感"而始终保持"预见"思维、维系"积极"精神、追求"发展"态势、提防"淘汰"危机。具体而言,要能够居安思危,主动"找事";防微杜渐,主动"找茬";志存长远,主动"加压";心系民众,主动"增负"。  相似文献   

12.
变革创新是生存发展之基,却并不妨碍个人坚守本性和本心。领导者应认识到"变革创新"与"抱朴守拙"均聚焦于持续发展目标,虽是两种不同方式却相辅相成,"变革"需要以"抱朴"为底线,"守拙"需要以"创新"为方向。基于此,领导者行事过程中应思维活跃然谨言慎行,破旧立新但收敛锋芒,多方涉足却少私寡欲,追随潮流也保持本性。  相似文献   

13.
领导者好心办坏事的典型表现有"利此损彼"型、"当前受益"型、"行为过度"型、"越帮越忙"型、"揠苗助长"型、"风云突变"型。要防止好心办坏事,领导者干工作不能只凭"有好心",还要慎思能否"结好果";要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切实听取群众意见,让决策有的放矢;要善于围绕好心进行系统思考。此外,还要建立科学的决策制度,防止领导者用好心"绑架"决策;要强化过程管理,让好心真正办成好事。  相似文献   

14.
刘哲 《领导科学》2020,(3):103-105
领导者过分强调"搞平衡"而维系一团和气,反而容易招致下属抵触与不满,这主要在于"搞平衡"的目的往往是遮掩不公实质,"搞平衡"的手段往往有违公平公正原则,"搞平衡"的影响往往在心不在形。这就需要把握平衡艺术的实质,认识到真正的平衡应立足全局、坚守底线、秉持理性、讲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下属心存芥蒂的表现有副职领导分庭抗礼、核心下属效能降低、功勋下属心态失衡、普通下属如履薄冰。下属心存芥蒂会造成组织成员"一盘散沙",缺乏凝聚力;工作进度"缓不济急",缺乏执行力;组织生态"乌烟瘴气",缺乏竞争力。打破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芥蒂,需要领导者注重知人善任,主动"化干戈为玉帛";强化领导威望,确保"一碗水端平";提升工作素养,担当"行家里手";优化组织氛围,践行"和衷共济"。  相似文献   

16.
共情的核心在于人与人关系的处理如何向美向善,这与狄德罗"美在关系说"的核心精髓是一致的。通过"美在关系说"对领导者共情问题进行美学意义上的考察可以发现,自我中心主义导致认知偏见,未能唤醒"实在的关系";实用功利主义导致无法真情融入,未能唤醒"相对的关系";信念缺失导致无法形成情感共同体,未能唤醒"虚构的关系"。这是领导者面临的三个共情难题。为此,领导者应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自解:专注认知共情,唤醒"实在的关系";培育情感共情,唤醒"相对的关系";创造信念共情,唤醒"虚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创新变革环境下,年轻干部需要始终保持燃烧般的热情、惊人的斗志、执着的信念而渐入"工作狂态",如此才能创新突破、才敢亮剑示威、才愿全力以赴。这就需要领导者破除套路偏见,让年轻干部"敢狂";认可试错价值,让年轻干部"想狂";营造动态氛围,让年轻干部"可狂"。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对公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而对私权利,实行"法不禁止即可为"。前面一个原则,是我们一贯倡导的法治理念;而后一个,初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是有问题的。第一,这个结论成立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法律必须把所有的行为模式都可以穷尽,但是事实上,法律再发达的国家都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没有这个前提,就不能说"法不禁止即可为"。  相似文献   

19.
庞彦翔 《领导科学》2012,(23):27-29
一、追随力的概念探析 早期关于领导学的研究倾向于探讨"我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即关于领导特质的研究,以及"我应该如何领导",即关于领导行为的研究.近年来,领导学研究出现新的方向——"我如何让人们追随我",即追随力的研究.这一新的研究方向从追随者的角度来分析领导者.没有追随者就没有领导者,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人际关系,领导者在领导追随者的同时,也受到追随者的影响,追随者对未来的期盼是推动领导者变革的主要动力.在关于追随行为的研究中,存在"追随"、"追随力"、"追随者"三个相关概念,深入的研究必须对这三个概念的内涵进行清晰的界定. 1.追随(follow).《韦氏大词典》将追随定义为接受权威,与他人行为一致或成为与他人一样的人,或在某人或某物之后行动.许晟、曹元坤认为,追随是追随者在领导力导向下,以理性动机为出发点,以双向互动关系为支撑点,以能动选择为切入点,以领导者工作为中心,以实现组织目标为着力点,"五点一链"的行为方式和心理与行为过程(许晟、曹元坤:《"追随力"三概念探析》,《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相似文献   

20.
在下属个人发展中,"伯乐"的慧眼识珠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这就使得下属容易对提拔自己的"伯乐"产生"报恩"心理,若不能正确引导,就会引致权力和私利的不良交织,产生巨额酬谢、权力互惠、利益捆绑、拉帮抱团等一系列不正当"报恩"行为,继而导致上下级间关系变异,加剧不良圈子文化,还会误导下属奋斗方向和领导者用权目标。为规避不正当"报恩",应端正"报恩"认知、泛化"报恩"对象、扩展"报恩"方式和升华"报恩"目的,引导下属以出色的工作业绩报答组织的认可和群众的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