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善长是明代著名的开国功臣与宰相,但他在人生暮年竟被朱元璋以"有星变,须诛杀大臣"为借口送上了不归路。李善长悲剧的形成不仅有其自身心胸狭隘的因素,也有他结党营私为朱元璋所不容的原因。这既是一杯李善长自酿的苦酒,也是封建君主专制阴影下的一出悲剧。这种跌宕起伏而富有戏剧性的人生轨迹值得后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朱元璋的重要助手,刚毅多谋的刘基在朱元璋逐鹿中原及明朝初年的国家治理中曾发挥过重要的辅佐作用,朱元璋以张良视之。刘基在明初被封为"诚意伯",正德年间被誉为"开国文臣第一",后来在民间更是逐渐被神化,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从刘基辅佐朱元璋的历史典故中,领导秘书、单位副职、班子成员等带有领导助手性质的人员,都能得到有益的启发和借鉴。一、至诚若神,突出"诚意"二字刘基一生以诚意立身、立言、立功、立德,被朱元璋  相似文献   

3.
如今通俗读物的市场上,关于皇帝的书出了不算少,最出名的恐怕是二月河写的《康熙》、《雍正》和《乾隆》系列了。皇帝不算中国的土产,世界各国的历史上,几乎都有过。不过,像中国的皇帝这样历史之悠久、制度之完备,恐怕绝无仅有。前几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几乎人人都在谈皇帝,批皇权,然而作为一种制度性安排的皇  相似文献   

4.
皇帝是人不是神,这是常识。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皇帝却被人为地神化,遗害无穷。考察皇帝的人神之变,有助于我们对封建专制主义认识的深化。 就拿明太祖朱元璋来说吧。本来他家穷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土地制度随之发生变革,新兴地主阶级产生并不断壮大,伴随着礼制的衰落和郡县制的兴起;代表着封建地主阶级意志的成文法公布于众,从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法律变革差其公布的社会原因也变得越来越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儒家思想是中国人的精神血脉,2000多年以来延绵不绝,塑造了中华民族的面貌和特性,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也是多层次的、全方位的,其中独特的法律思想经过累世的发展,在与其他法律思想的碰撞、争锋之中胜出,最终与封建法律制度水乳交融。儒家法律思想为封建法律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精神内核,封建法律制度为儒家法律思想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和法律上的权威。在当前我国法治之路上,儒家传统法律思想是糟粕还是精华?它  相似文献   

7.
陆永健 《领导文萃》2014,(13):124-126
正戊子春,重游浦城匡山。匡山因"四周奋起,而中窊下,形似匡庐"而得名。元朝末年,刘基等"浙西四贤"结庐匡山,他们在此著书立说,关注民生,纵横天下,后来辅助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成为一代开国名臣。匡山也因此名扬天下。刘基工诗文,备受世人推崇。《明史》说他:"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刘基曾在匡山驻留较长时间,赋有大量诗文,最著名的是《苦斋记》。《苦斋记》记述了他在匡山住苦  相似文献   

8.
<正>封建监察体制作为封建社会约束官僚阶级行为的重要制度,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进程中逐步发展完善,对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封建监察制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立的运行机制和有力的腐败防控体系,这套体系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明清两代是中国封建监察制度的完备阶段,因此,笔者拟对明清两代的封建监察制度的特点进行探究,并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当前行政监察制度改革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公司重整也称公司整理或公司更生,是指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出现破产原因或有破产原因出现的危险时,为防止公司的利害关系人申请公司破产,在法院的干预下对该公司实施强制治理,以使其复兴的制度。重整制度既注意调整债权人和债务人、公司股东等利益关系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又强调维持、重整企业的各项措施。市场上广泛运作的“重组”是当事人意思自治下的债务解决方法,任一当事人的反对都可能使债务解决方案无疾而终,而重整制度中的分类表决制度能够保证体现大多数利益关系人的重组方案得以通过,并且在司法的监督下不强制执行。破产重整制度…  相似文献   

10.
田澍 《领导文萃》2007,(6):92-95
秦汉以来,满腹经纶,且能学以致用者,有汉之留侯张良、蜀之丞相诸葛亮、明之诚意伯刘基诸人。他们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型代表。其中,刘基被世人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  相似文献   

11.
刘基(1311-1375年),字伯温,是位被民间神化了的人物,同张良一样,他的确是位杰出的智者。朱元璋见到刘基时,朱元璋正面临着东西夹击的局面,不知如何是好。刘基向他陈述了思谋已久的时务十八策,指出,东面的张士诚,据有江浙一带,地盘小,力量弱,但地区富庶繁华,张士诚其人,胸无大志,贪求苟安;西(南)面的陈友谅,占据江西、湖南一带,地盘大,但陈友谅其人,亡命之徒,野心勃勃,凌上欺下,不得人心。当时,朱元璋手下的将领贪图江南的富庶繁华,多主张先进攻张士诚,刘基力排众议,指出:如果先打张士诚,陈友谅必然趁虚而入,我们腹背受敌;如果进攻陈友谅,张…  相似文献   

12.
所谓币制改革,实际上就是放弃银本位,采用外汇位制。而银本位制是封建阶级分散性的产物,也是封建割据势力在经济上的表现形式之一。对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出现"垂帘听政"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皇帝体弱多病、昏庸无能,嗣君年幼,突发重要事件时国家缺乏精神领袖,后妃能力过人等。当代社会也存在"垂帘听政"的现象,如控股家族与职业经理人、企业家挑选听话的人监督或接班、"老板娘现象"、政府部门的"影子腐败"等。"垂帘听政"不仅具备维护局势稳定、辅助继任领导等正面效应,还会导致影子腐败频发、老观念误导新战略、新领导畏缩不前、新旧领导矛盾等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党内产生腐败现象的“病根”在什么地方呢?笔者认为,党内的腐败现象是一种“综合症”。其“病源”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它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第一,封建主义的遗毒和小生产的劣根性,是党内产生腐败现象的社会历史根源。我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传统的国家。封建主义的特权观念、等级观念、宗法观念和小  相似文献   

15.
周勃作为西汉著名的开国功臣与丞相,为刘氏江山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其"免相就国"的人生结局不免令人叹息。周勃功大、位高且权重,具有超高的智慧和谋略,但他不惜一切钱财竭力讨好薄昭,在其封地有异常举动等,招致汉文帝的反感。此外,汉文帝心胸狭、猜忌心重,也是造成周勃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枭雄,袁世凯绝非三国时期的司马懿或曹操可简单比拟.一方面,袁世凯的非凡事功难掩其道德败笔;另一方面,袁世凯的道义之失同样也不能抹杀其纵横捭阖的韬略与卓越的治事治军之才.袁世凯23岁就果断解决朝鲜兵变,被西方国家的一些人称为当时"中国唯一懂点军事的人".在他的手中,中国延续千年的封建科举制度终结,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17.
所谓币制改革,实际上就是放弃银本位,采用外汇位制.而银本位制是封建阶级分散性的产物,也是封建割据势力在经济上的表现形式之一.对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上帝王托孤安排多以悲剧收场,主要有集权制下皇权相权失衡、托孤大臣争权夺利、缺乏安全保障机制、缺乏灵活高效处理与皇帝关系的手段以及托孤大臣与复杂政治环境不匹配等五个方面原因。以此为鉴,现代商业帝国在代际传承方面,应突出"托孤"人选的才能标准,重点考察"托孤"人选的权变领导能力,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怀有适当的宽容和感恩之心,引进职业经理人或信托制度。  相似文献   

19.
杨伟康 《决策探索》2010,(22):82-83
巡视监察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前代的基础上,汉代巡视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有帝王亲自巡视、帝王遣使巡视和中央监察机构对地方及地方监察机构(包括地方行政长官等)对所属州县巡视等四种类型,从中央到地方组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巡视系统。巡视制度起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作用,有力地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巡视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皇帝、中央监察机关对地方进行巡察,或者上级对下级巡视监督的监察方式。它发轫于夏商周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基本确立了巡视监察制度。  相似文献   

20.
李牧是战国末期赵国著名的良将与卓越的军事家,但其人生结局充满悲剧色彩。李牧人生悲剧的产生,主要是时代笼罩下的赵国国情阴影为他人生抱负的施展设置了障碍,"志大而量小"的性格"硬伤"使他的人生之路坎坷不平,"才有余而识不足"的认识局限蒙蔽了他前行的双眼而使其作茧自缚。李牧的人生悲剧还向人们昭示了一个真理:任何自毁长城、自拆国之柱石的做法最终都是一个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