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现实工作中,要求普通员工像优秀领导者那样审视和解读问题是不现实的。对优秀领导者而言,要更好地实现工作目标,只有使自己所下达的命令更"接地气",才能切合普通员工的眼界与思维。领导者"站在员工的角度"做事,关键是要做到:责从自身起,利从民众始;管理复杂化,工作简单化;先知其难,后评其效;善任务拆分,拙功名揽取;重问题分析,轻责任认定。  相似文献   

2.
<正>两百多年前,人类进行了一场道德思想的革命,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证明,自利本身并不是不道德的;相反,在市场经济下,自利之心正是利他之行的主要驱动力。亚当·斯密揭示的自利和利他之间的关系,我称之为"市场的逻辑"。"市场的逻辑"就是:在市场中,一个人要自己活得幸福,首先要使别人幸福;如果你不能让别人幸福,自己也不可能活得幸福。这个逻辑不仅适用于企业家,也适用于每个人。  相似文献   

3.
比自己更优秀的下属对自己下达的任务有异议,甚至拒绝绩效考评的目标和结果,权威和恐吓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4.
河之洲     
成功是优秀的副产品在确定人生目标时,“成功”一词出现的频率最高。人人都向往成功,没有人愿意自己一生事业无成、碌碌无为,这无可非议。但是,把成功作为首选目标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首要的目标是优秀,其次是成功。所谓优秀,是指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有高尚的人格和真实的才学。一个优秀的人,即使他在名利场上不成功,他仍能有充实的心灵生活,他的人生仍是充满意义的。相反,一个平庸的人,即使他在名利场上风光十足,也只是在混日子,至多是混得好一些罢了。事实上,一个人倘若真正优秀,而时代又不是非常糟,他获得成功的机会还是相当大的。即使生…  相似文献   

5.
一、指导下属的工作企业无论大小,最终都是依靠人来发挥作用实现其目标价值的。事实上,销售工作的开展,又是实现企业价值、利润等目标成果的重要环节。如果一个销售部门没有合适的人才,或不量才为用,组织的目标就会大打折扣,如果离开高质量的销售人才将会事倍功半。作为一个销售部门的主管,毫无疑问是最优秀人员中的一员,如何指导下属,让下属更优秀、更出色地完成任务,无疑也是每个销售主管关心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家都想成为更优秀的人,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做.生活并不容易,我们经常犯不想犯的错误.但是,我认为,大家都值得尊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更优秀的人.如果你真想成为一名更优秀的人,你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措施改变自己的某些习惯. 一、原谅每个人 第一个措施是原谅:这可能很难做到,但原谅每个人,你的生活会变得更容易、更快乐.最重要的是,你应该原谅你的父母.每个人在童年时都会有一些伤疤,即使父母很出色,你也不例外.记住,那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你要活在现在,放开童年的伤害,你会感到更好.没有完美的父母,他们之前没有抚养过小孩,有时候,他们也是在学习,也是跟孩子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7.
如何用比自己优秀的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杰 《决策》2004,(4):36-37
人要用比自己优秀的人而不是相反。这是用人的实质,也是用人的难处: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先生说,企业经营管理和领导艺术的关键是发现比自己优秀的人而用之。钢铁大王卡耐基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墓志铭:一位懂得选用比他自己强而又能够使用他们的人安息在这里:刘邦得天下后总结经验说:  相似文献   

8.
陈新 《领导广角》2001,(9):26-27
企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都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最优秀的人自己能否定自己,但相当多的人需要建立一套机制来否定他。我最怕是现在成功的经验却可能是以后失败的伏笔,如果不引进一些视野更开阔的人到经营决策的班子里,可能一件事做砸了,整个公司就翻掉了。上海复旦金仕达计算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乔志刚如是说。  相似文献   

9.
警惕优秀     
正优秀很不容易,要超越大多数的人。这需要更聪明、更努力。但相对于卓越,优秀所需要努力的方向,是大多数人所认可的——更多、更好、更快。优秀比较容易形成正反馈。卓越则完全不一样。卓越是实现近乎不可能的事情,卓越都是事后认定的。因为他们的所思、所为,是如此超前和与众不同,以至于在很长时间内都得不到任何认同。  相似文献   

10.
周国平 《领导文萃》2013,(19):101-103
在为自己的人生确立目标时,第一目标应该是优秀,成功最多只是第二目标,不妨把它当做优秀的副产品。现在的情况正相反,人们都太看重成功,不是第一目标,几乎是唯一目标,根本不把优秀当回事。可是,我敢断定,没有优秀,所谓的成功一定是渺小的,非常表面的,甚至是虚假的成功。我说的优秀,就是我一直所强调的,要让老天赋予你的各种精神能力得到很好的生长,智、情、德全面发展,拥有自由的头脑、  相似文献   

11.
管理科学化、人性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它要求领导必须英明睿智,而不能昏庸无能,这样才能进行高质量的管理。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呢?本文初步提出了六个具有建设性的观点。一是权力认知要正确。当今社会贫富差距悬殊,不断曝光的炫富、比富事件冲击着人们的心理底线。人的攀比心是与生俱来的,相比之下,每个人都感觉自己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领导自然也不例外。人一旦成为领导就会有一种优越感,当领导感觉到自己在利益方面不  相似文献   

12.
正见过世面的意义,并不在于朋友圈状态下全球各处的定位,说起奢侈品时如数家珍,以及对景点古迹倒背如流。比这些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心境。自足而不自满,优秀但不优越。看过无边风月,更懂得珍惜眼前人。听过别人的故事,更懂得如何过好  相似文献   

13.
《领导科学》2015,(10):61
领导者的境界,不在于知道自己到底能够做什么,而在于知道自己到底不能够做什么;不在于知道自己比多少人更加威风八面,而在于知道自己到底可以为多少人提供帮助。领导者的敏锐使得领导者总要比身边所有人更早地发现问题,更完美地界定问题,至于到解决问题的时候,反倒要虚己,敢于将自己腾出来,放胆给周围人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好、更全面地展示自己。  相似文献   

14.
叶健 《决策》2014,(4):44-45
似乎从小米手机走红开始,很多人都在谈互联网思维。如果对互联网思维没点自己的理解,都不好意思在饭桌上和人谈业务。但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个什么思维,也是众说纷纭,大佬有大佬的说法,学者有学者的看法。实际上,互联网思维既不神秘也不奇特,它和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科学管理"理论一样,是人类逐步改变原有生产生活方式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古语云:“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我们用了一个半月时间跟随着大师们、优秀校长们走进上海徐汇教育,去观察、去聆听、去思考、去交流、去品味、去探究,旨在为学校办学思想寻找更准确的理论支撑,为学校课程建设觅求更适合的前行路径,为学校构筑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掌握更可行的操作办法,为学校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内化更有效的实践经验,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管理水。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利他属性的双渠道供应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志炳 《中国管理科学》2014,22(12):126-134
针对电子渠道和传统零售渠道之间复杂的关系,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利他属性的双渠道供应链模型,探讨了渠道替代率和利他属性对模型的影响。首先,分析集中决策模型,给出了均衡解和供应链的最优收益,结果表明渠道替代率越高,供应链的最优收益越低;然后,在分散决策模型中,采用斯坦格尔伯格博弈的方法,探讨渠道替代率对决策变量和目标函数的影响,并研究利他属性与渠道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利他属性的存在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的渠道效率。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供应链模型的帕累托改进区间,给出了获取改进区间的条件。最后,通过数值分析,揭示了利他属性与供应商和零售商收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在现代职场中,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人,不一定能够得到重用。优秀的员工,都善于把握时机展示自己,这样才有机会脱颖而出。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都想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发挥出自己的全部优势,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学会醒目地亮出自己,向别人、向老板展示自己的优点,这样才能为自己创造更多机会。  相似文献   

18.
正1.太优秀了。优秀的人会遭人嫉妒,容易树敌。人都有虚荣心,如果整个团队里,你的光芒掩盖了所有人的努力,那你很容易走到他们的对立面。你过于优秀,会让身边的人感觉到压力,甚至觉得是自己的愚蠢衬托了你的优秀,久而久之,其嫉妒之心愈烈、厌恶之感愈强。2.太高调了。有的人喜欢有点啥事就吼破喉咙,生怕别人不知道。太爱出风头的人,容易犯一  相似文献   

19.
建设项目绿色创新有赖于相关参与方的协同努力,利他偏好对合作参与方的自身努力与合作努力行为决策存在影响,通过建立项目绿色创新中主导方与成员方间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分散—分散"与"集中—集中"两种决策结构情境下考虑利他偏好影响的绿色创新努力行为决策,得到以下结论:(1)在大多数情形下,利他偏好会对建设项目参与方努力行为产生正面作用,但具体影响程度与影响方向受所处的决策结构情境以及参与方间的利他偏好差异影响;(2)收益分配等因素影响参与方的两类努力行为决策,但是参与方间的利他偏好差异变化会改变收益分配对努力行为的影响方向,即利他偏好通过收益分配间接影响参与方努力决策;(3)收益的公平分配、适度的努力成本以及社会声誉激励可对利他行为形成诱导。由此,在利他偏好之于努力行为决策影响的研究中考虑情境及相关因素的影响,将使得结论更贴近现实。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基与命脉,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着重大作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智慧,为如今我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思想火花,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习近平同志一直以来重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形成了科学的传统文化观,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非凡,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意蕴的阐释彰显着科学性。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进行深刻剖析,可以发现他对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的深刻认知: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思维体现着民本思想、精细化社会治理蕴含着古代精准思维的智慧、现代知行观传承着传统知行合一观、依法治国实践回应着传统法治文化理念、反腐倡廉工作弘扬着传统廉政思想、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蕴含着传统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