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认为,管理行为是"有限理性"和"满意解"的统一,非程序化决策必然导致管理者选择机会与风险适宜的行为。现实管理过程因各种因素影响,管理者行为差异明显。特别是受社会知觉效应干扰,一些管理者行为与方式的选择常常主观臆断,人为忽视员工的自我人性假设,严重脱离员工个体需求满足,挫伤了员工积极性,降低了其满意度,导致管理效果事倍功半。而作为管理思想、管理观念认识基础的人性假设,对于管理效果、管理成败的意义就在于它直接决定管理者行为方式的选择,也时时左右员工自我行为方式的判断。研究人性假设理论,对于进一步提高管理者行为方式选择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分配公平-互动公平"二维度组合,对组织公平组合与员工沉默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以员工沉默行为为结果变量,验证了在中国情境下,程序公平对员工沉默行为影响并不显著,继而通过对"分配公平-互动公平"为基础构成的4种公平感组合进行均值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分配-低互动"公平氛围中,最容易导致员工沉默行为的发生;工具性取向的分配公平和非工具性取向的互动公平对减少组织中的员工沉默行为而言同样重要。企业管理者应同时缔造动态统一的组织公平氛围,才能提高员工对组织的承诺感和认同感,减少沉默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总体公正"与"个体公平"间不仅存在主次之分、先后顺序,还可能因为追求"总体公正"暂时牺牲"个体公平",即"个体公平"存在相对性,"总体公正"却属绝对要求。这就需要引导组织成员认识到"总体公正"先于"个体公平"是为了保障行为的正向性,"个体公平"服从"总体公正"是为了实现更持久的发展,"总体公正"理念下终会实现"个体公平"。因此,应坚守原则底线,意识到"总体公正"理念不可变;放眼长远利益,认识到"个体公平"诉求应暂缓;"总体公正"为先,然须服务于"个体公平";"个体公平"为果,然须立足于"总体公正";"总体""个体"灵活协调,营造公平公正的组织氛围。  相似文献   

4.
近年,领导者不当督导行为引起的恶性事件频发,引发广泛关注。领导者不当督导行为不仅会影响员工心理健康、引发员工攻击行为,也会破坏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本文从领导、下属和环境三个角度分析了不当督导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优化领导管理方式、加强员工培训、培育企业公平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5.
领导"偏心"管理在现实中普遍存在,它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文化相适应,可以在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领导"偏心"管理的具体措施如下:分析员工的需求,掌握好资源分配平衡艺术;掌握好合情与合理的平衡艺术;掌握好员工归类动态性的管理艺术。  相似文献   

6.
职场"年龄倒挂"不仅容易引致年长员工怀疑自我能力、焦虑职位晋升,还会导致上下级身份错位,引发信任危机。这就需要引导年轻领导和年长员工主动纠正年龄与能力挂钩的错误认知,摆正尊重与领导的关系,端正对晋升标准的理性认知,正视变迁与发展的客观存在。为化解职场"年龄倒挂"引致的困境,应革新能力认知,定位核心因素;转变情感认知,拉近心理距离;确保公正裁决,营造公平氛围;探索代际模式,畅通信息交流渠道。  相似文献   

7.
常涛  周苗  刘智强 《管理学报》2017,(8):1172-1181
以资源保存理论为基础,将内在认同不对称的理论探索与积极心理学理论相整合,通过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来考察"领导低估型"内在认同不对称对员工主动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领导低估型"内在认同不对称对员工主动行为有负向影响;员工心理资本完全中介了"领导低估型"内在认同不对称与员工的主动行为之间的关系;程序公平在该过程中起负向调节作用,即程序公平感越高,"领导低估型"内在认同不对称通过心理资本对员工主动行为所产生的作用越弱,反之越强。该研究拓展了内在认同不对称这一新兴领域在组织情境的应用,并在实证研究方面做出率先尝试,以期能为现代企业的员工行为管理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单位多元治理主体的价值和利益冲突会降低整体工作效能、阻碍员工健康成长、恶化单位人际环境。单位领导者要在识别利益驱动者、稳定获得者、价值追求者和绝对劣势者等不同行为主体的基础上,构建双向衔接机制,强化利益驱动者的利益获得;稳定价值利益感知,增强稳定维护者的合作意识;强化行为监督管理,增强价值追求者的价值感知;维持稳定和谐氛围,促进全面发展,防控绝对劣势者的不理智行为。  相似文献   

9.
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为目标的人本管理,在企业绩效考评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注重员工利益。员工的利益来自于企业,企业的生存发展又取决于员工行为的合理性、有效性。企业只有将员工利益作为绩效考评的出发点,才能实现利益共赢的格局。二、尊重员工需要。为了发挥绩效考评对员工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企业必须了解员工需要的基本特性。要认识员工需要的隐蔽性,理顺沟通渠道;认识员工需要的多样性,抓住主导需要;认识员工需要的可变性,引  相似文献   

10.
有效的企业政工管理能够影响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对员工在企业中的成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企业政工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坚持"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体现人的主体地位,促进员工之间的思想交流,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使企业内部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力量,推进企业的合理化进程。一、企业政工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郭文臣  杨静  付佳 《管理学报》2015,12(4):530-537
基于文献回顾构建了组织支持感、组织公平感、组织犬儒主义和反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型,并以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对反生产行为采用他评和配对样本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支持感、组织公平感与反生产行为负相关;组织犬儒主义与反生产行为正相关;组织支持感、组织公平感对组织犬儒主义存在负向影响;组织犬儒主义在组织支持感与反生产行为、组织公平感与反生产行为的关系中均发挥中介作用.此外,对组织犬儒主义和反生产行为的防范和管理提出了有关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益表达是政治过程的起始阶段,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基础。随着社会复杂性和多元性的发展,社会出现了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形成了利益多元化的格局。与此同时,公共政策制定的利益表达机制也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但由于利益表达机制本身存在的制度性缺陷,不同群体表达各自利益的主客观差距, 以及表达途径单一、利益袁这渠道不通畅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科学决策,民主进程石己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拓宽表达渠道,规范表达行为,为不同群体构建表达利益的制度平台,引导理性合法的利益表达方式,从而真正建立公平、开放、多向度的利益表述机制。  相似文献   

13.
绩效工资:一把双刃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绩效工资目前已成为我国薪酬支付的主流方式之一,但有关绩效工资对员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的研究还很少.本文以574名知识员工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绩效工资对知识员工分配公平感、帮助行为和自我发展的影响,研究同时考察个体层面的价值认同和组织层面的程序公正氛围,对绩效工资与员工态度和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数据分析采用多层次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绩效工资在个体层面有效提高了员工分配公平感和自我发展行为,而在组织层面,绩效工资降低了组织中员工分配公平感和帮助行为的整体水平.在高价值认同和高程序公正氛围中,绩效工资对员工态度和行为有更多的积极作用;在低程序公正氛围中,绩效工资则呈现一定的消极作用.本文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研究的局限.  相似文献   

14.
责任型领导迎合了企业适应社会新趋势的发展需求,注重利益共享和责任承担,能够有效增强员工的伦理行为,减少员工的非伦理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责任感知和长期导向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正向影响责任型领导对员工伦理行为的作用机制。为此,企业应加强责任型领导构建,并在此基础上完善责任型领导管理机制,通过强化责任传导机制和差异管理机制引导员工强化伦理行为,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姚艳虹  韩树强 《管理学报》2013,10(5):700-707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对企业340名员工就大五人格特质、组织公平、员工创新行为等变量进行调研,通过交互作用分析得出,人格特质中的外倾性、尽责性、宜人性、开放性均正向预测创新行为,而神经质负向预测创新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公平4个维度均对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公平正向调节外倾性、开放性、尽责性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反向调节宜人性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但对神经质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没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胡国栋  王天娇 《管理世界》2022,38(2):188-207,239
以股东利益至上为治理逻辑的现代股权激励制度,具有物质报酬本位和短期行为色彩,难以从根本上打造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共同体.如何避免股权激励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并长期激发员工的组织认同感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现代企业面临的重要治理难题.基于社会嵌入理论,本研究运用建构扎根理论对乔家字号身股激励进行理论挖掘,乔家字号以儒家共同体思想为社会价值观基础,以儒家义利观为商业伦理,将情感、信任等社会因素嵌入于经济组织之中,其身股激励形成了构建"地缘文化共同体—社会身份共同体—经济利益共同体"的生成路径,在此基础上抽象出中国古典企业的共同体式身股激励以"价值生成—制度耦合—利益强化"为逻辑进路的内在机理.本研究深化了对于中国古典企业股权激励制度的认识,对于修正股权激励以物质利益为本位进行理性计算的制度逻辑,从社会嵌入角度改进企业治理方式和员工持股办法具有启发意义,有助于解决员工激励的稳定性、综合性与长期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单位失意者是在竞争中受到挫折和打击的人,可以通过工作动力、社交行为和处理问题方式的变化对其进行识别。单位失意者的"付出无用"、置身事外、出工不出力、不合作甚至拆台等心理行为倾向会破坏单位的组织文化,导致单位效率下降,长久地损害单位利益。对此,单位领导者在招募员工时要在源头上把好关,进行人岗匹配;科学地进行工作设计和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对失意者进行鼓励和帮扶;创造公平合理的工作秩序;柔性处理单位失意者现象。  相似文献   

18.
建言行为是员工角色外行为的一种,对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差序式领导作为中国特有的领导方式之一,是否有助于员工的建言行为也成为学者较为关注的话题。以圈子理论为基础,以社会交换理论为指导,将下属按照亲疏远近划分为"圈内人"与"圈外人",分析差序式领导与两群体建言之间的作用机理可以发现,差序式领导的偏爱会使"圈内人"下属产生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产生建言的动机和行为,但其对"圈外人"下属的不公平待遇抑制了他们的建言行为。但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尊重权威""宽忍利他"等理念可以调节差序式领导与"圈内人"和"圈外人"下属建言的作用关系,促进"共建"行为,实现组织永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公平是激励的动力,分配合理是激发新老员工工作动机的重要因素。企业在获取竞争优势和实现发展战略目标时,需要依靠内部员工的人才优势。因此,企业应了解公平激励对员工的影响,分析新老员工公平激励的差异性,将公平的三维度——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与不同情境的员工——新老员工、基层管理、中高层管理员工的激励相结合,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员工激励机制。公平理论对员工激励的启示美国心理学家Adams于1967年提出的公平理论,把激励过程与社会比较直接联系在一起,侧重研  相似文献   

20.
在面对面的服务过程中,顾客作为服务接触的主体之一,其期望、行为方式、当时的情绪状态等对其自身的服务接触满意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鉴于此,本文认为要想减少顾客对服务接触的消极影响,让顾客真正承担起"兼职员工"的职责,服务企业就必须对顾客进行管理,即进行目标顾客甄选、顾客期望管理、顾客行为引导、顾客兼容性管理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顾客的服务接触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