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个人想开阔视野不容易,想把自己变得狭隘却特别容易,只要封闭自己就行了。不让外界的改变打扰你内心的宁静,天长日久,你的周围就被无数的玻璃阻隔,你就再也看不到这个世界的精彩,也就再也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与你不一样的人。一个人狭隘起来多么可怕,不相信任何美好的事,也就不会有任何希望,像秋天的草,只能慢慢枯萎。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人需要成长、成熟,有两种状态是要注意的。第一种状态:对当前的自我,感觉良好,甚至习惯了当前的自我。想当然的认为自己为人还算可以,知识还算丰富,工作做得不错,生活过得还好。殊不知,这很可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盲目自知。当你沉溺于这种自我良好状态时,或许事实是这样的:你,为人也就马马虎虎,在所谓的好朋友眼里其实不过是点头之交、泛泛之交,甚至于酒肉之交。这些好朋友在你真正关键的时刻能派得上用场的少之又少。用一句流行的话说,"他们只在乎你爬得高不高,而非关心你爬得累不累。"  相似文献   

3.
安东 《领导文萃》2022,(3):110-111
目前,每一个行业的竞争越来越趋于白热化.如果不把注意力放在自我改进而是竞争对手身上,就会自乱阵脚. 实际上,我们从现实中也能看到这样的现象:营销者越是拼命挤垮竞争对手,营销业绩反而平平,相反如果通过自我改进,却能成倍地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怎样才算拥有“自我”呢?我认为有两个可靠的标志。一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真兴趣,亦即自己安身立命的事业,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感到内在的愉快和充实。如果有,便表明他正在实现“自我”,这个“自我”是指他的个性,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二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真信念,亦即自己处世做人的原则,那是他精神上的坐标轴,使他在俗世中不随波逐流。如果有,便表明他拥有“自我”,这个“自我”是指他的灵魂,一个坚定的精神核心。这两种意义上的“自我”都不是每个人一出生就拥有的,而是在人生过程中不断选择和创造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每个…  相似文献   

5.
毛文 《决策》2012,(9):90-91
越是推崇“人丽资本”的环境,越是为个人品牌的整体优势带来了机会。从单一重视自我的外貌,到关心自我品牌的建设,不能不说是“人丽资本”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6.
官场一瞥     
第一,越是升官的人越是感到自己的官小。这是我当官的第一个感想。当官方知己太小,掌权方知权有限。有一位兄长,刚升了官,一见到我就说:"咱们人微言轻啊!"我当时听着挺扎耳的,转眼自己就  相似文献   

7.
作为领导干部,低头看去都是笑脸,听到的总是有掌声,最不缺的就是自信了.但是,老子说过,"反者道之动",向反方向转化是道的运动规律,自信虽然好,但太自信就会起反作用.所以,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越是在笑脸和掌声的重重包围下,越是要学会给自己泼凉水,稍稍质疑一下自己. 质疑自己,要靠内在的力量 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孔子感叹的是:"完了啊,我还没有看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而又能从内心责备自己的人."确实,我们通常喜欢强调"自信",而忽略了"自讼","自讼"靠的就是内在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周国平 《领导文萃》2014,(16):106-106
正在人生的旅途上,一个人应该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什么是自己最想做也最能够做好的事情。也就是说,应该知道自己的志向和事业之所在。不过,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对此往往是不清楚的,这将是一个逐渐清晰起来的过程。我想强调的是,你可能暂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但是,你至少必须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人世间充满诱惑,它们都在干扰你走向自己的目标,你必须懂得抵御和排除。事实上,一个人越是知道自己不要什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有不少人才华横溢、卓尔不群。然而,当我们卓尔不群时,是把自己的才华藏藏掖掖,还是锋芒毕露呢?应该说,一味地卑微与肆意地张狂都是不可取的。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为了使群体和谐共处,我们既需要“露锋”又需要“藏锋”。那么,我们该怎样“露锋”与“藏锋”呢?首先,“露锋”与“藏锋”要看对象。客观地说,在我们的干部群体中,既有赏才重才的开明君子,也有嫉贤妒能的狭隘小人。对开明君子来说,他们会因你外露的才能而赏识你、尊重你;对狭隘小人来说,他们则会因你外露的才华而嫉妒你、伤害你,“直木先伐,甘井…  相似文献   

10.
正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一直在赶时间,但从来没有赶上过时间,好像一直在追着时间跑,被带得气喘吁吁,看似处处在加速,但依然会喊着没时间。他们像是被按下了快进键,干什么事情都很急。有人说,这是现代社会的弊端,科技让我们的生活变快,快到"快"已经成为习惯,让人慢不下来,一慢下来就会焦虑。越是着急就越是得不到,越是赶时间,就越会没时间。《论语》里面早就说过,"欲速则不达"。人生中很多大事,都是越赶  相似文献   

11.
正1.学会自己对抗大多数的能力。这种对抗不是绝对的对抗,而是一种能够成熟解决问题的和谐相处能力。敢于对抗大多数是因为某些事情损害了我们的利益。2.学会培养自己不再恐惧关系破裂的能力。怕别人不喜欢自己,怕别人不理自己,是很多人被人吃定、被人欺负的关键,总是渴望讨好别人、不让别人离开,到起冲突的时候一定会吃大亏。如果能够熟练地表达拒绝的意思,就可以过不被人操控的人生了。  相似文献   

12.
《决策探索》2011,(17):84-84
治庸问责回避不了处理人的问题。不处理责任人就立不起责任,制度也就形同虚设、废纸一张。只有处理到位,责任才能到位。而且,越是敢于处理,越是真处理,最后处理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因为大家都警醒了,都尽职尽责了,还需要处理什么人呢?  相似文献   

13.
走向成熟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尽快成长。可是,每个人成长的道路又都不是一马平川。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有时可能呈现飞跃式的发展,这种成长速度之快甚至使人难以想象;有时又会象一方池水流动得十分缓慢,乃至你刻意求发展也未能如愿。因而,人的成长是一连串模糊的,捉摸不定的动态过程。如果要分析成长过程,首要的是细心自我省察。那么,一个人怎样才能看清自己呢?当一位上司对工作草率马虎的下属,摆出满脸怒气而迫使对方同他争执的时候,他们都不能认真地看看自己。要看清自己,就必须接受任何人都可能犯错误和有缺点这样一个事实。真正看看镜子里"你的满脸怒气"等。承认了这个事实,才能找到改善自己的途径。一个人洞察了自身,了解了自己是怎样一个人,这还只是促使他成熟的一个起点,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实现新的自我要求和新的自我期望。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的呢?怎样才能认识到目前的自我观念已经不再适用了呢?怎样才能真正感悟到自己要和以前不同并且必须完善自己呢?这一连串的问题,对于一个正在走向成熟的人来说,并非易事,他要经过痛苦的磨炼和摔  相似文献   

14.
公司"地雷"     
当自己亲身经历组织斗争,身陷组织禁忌,错踩公司“地雷”的时候,或许在感叹世界不公……故事不断在身边发生,甚至自己也不知不觉卷人这无名争斗中,到底什么是公司“地雷”?到底什么是组织禁忌?为什么在那里习以为常的行为习惯在这里就是禁忌?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可越是躲越是要踩上“地雷”。  相似文献   

15.
第一种遗憾,就是不会选择。造成我们心里难以下定决心的,是一种未知。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喜欢所选择的,不知道会不会后悔,不知道会不会做好,不知道的越多,越是有一种无力感。其实,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认清自己内心真正所热爱的、所需要的是什么。跟着心里的希望走,就终会是无悔的选择,哪怕选择了之后艰难重重。第二种遗憾,就是不坚持选择。  相似文献   

16.
露锋与藏锋     
正我们若才华横溢、卓尔不群,应该藏玉怀瑾,还是锋芒毕露?应该说,一味地卑微、肆意地张狂都是不可取的。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和别人和谐相处,我们需要既露锋又藏锋。露锋与藏锋要看对象。在我们周围,既有赏才重才的开明君子,也有嫉贤妒能的狭隘小人。开明君子会因你外露的才能而赏识你、尊重你;狭隘小人却会因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在生活中,常听一些人愤愤不平地述说自己"就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痛斥自己受到的所谓"不公平待遇",好像对方是白眼狼、冷血动物。但这只是那些愤愤不平者的狭隘认识,也是错误的认识。苦劳如果不能创造效益甚至还起着副作用,没有任何功劳,那么,这个人就没资格谈苦劳。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其实,这句俗语有个前提,那就是耕耘的地方以及耕耘的方式正确。如果一个人不管三七二十一,跑到沙漠去种小麦,那么,这个人就是耕耘得非常努力,苦劳非常大,他也不会收获一粒粮食,反而连种子都白白浪费掉。  相似文献   

18.
成熟     
成熟是一种气质、一种境界、一种标志。成熟是一份宁静、一份祥和、一份温馨。成熟的人,是宽容大度的。他懂得:人无完人,无意的错误和误会,总是难免的。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一味地羡慕、妒嫉他人,只能是自我束缚、自我伤害。成熟的人,是刚强豁达的。他知道:人生的道路,并非处处是鲜花、微笑和丽日和风,还有荆棘、泥泞、暗礁和雷雨。人生就是由挫折和磨难组织  相似文献   

19.
##正##年轻干部处在成长期,成长的冲动和表现自我的欲望都十分强烈,这本来是件好事,可以为自己的成长增添动力,但由于阅历、经历和经验等的限制,年轻干部往往对成长的复杂环境了解不深,把握不够,使自己良好的愿望"受阻"。如果不能正确归因,不去反思自己的不成熟或不适应,就会导致心态变异,使成长止步于  相似文献   

20.
黄欢 《决策》2015,(Z1):98-99
"自我营销"在传统认知中是偏激的、功利的,但个人形象和知名度,是与前途发展息息相关的职场潜规则。为什么有些本来非常杰出的能人在单位里始终默默无闻?原因之一便是他们不注意宣传自己,或者宣传了却又弄巧成拙,这就更糟糕。同样,有些人也许对某项重要的工作或任务非常有兴趣,却仅仅因为没有向人主动表示出他们的兴趣来,而终遭忽视。"自我营销"在传统认知中是偏激的功利的,我们总在强调为人要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