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当今,学学古人的为官之道,可以净化官场,改进作风,提高执政能力,提升官员的人格品位。所谓为官之道,就是为官之人跻身于官场的一般原则、方法  相似文献   

2.
"和光同尘"为官之道的正解旨在造福于民、少私寡欲、宽容善下。当然,人们对"和光同尘"为官之道也存在惯常误解,与世无争被误解为置身事外不作为,不露锋芒被当作畏首畏尾无能力,团结宽容他人被看作拉帮结派谋私利。因此,为官者要消除种种偏见、成见,做到德才兼修,以民为本;无为而治,顺其自然;良性竞争,团结合作。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时,就在深入地思考为官之理。他在刊发于《领导科学》杂志1990年第9期的《为官之道》一文中深有感触地说:"为官之理在于讲奉献。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想当官又想发财是十分危险的。有些人当了官,就以权谋私,结果一失足成千古恨。古时候说‘无官一身轻’,想当官  相似文献   

4.
正官职乃天下公器,为官须恪尽职守;民为邦本,为官尽职的根本在于为民造福。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曾在1990年第9期《领导科学》杂志上发表过《为官之道》一文。他指出:"为官之本在于为官一场,造福一方。"造福一方就是造福于民,这是对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深刻体认和笃诚践诺。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多年前关于为官之本的精辟论述和慷慨情怀,仍然令我们深受教益、备受鞭策、激情奋发。  相似文献   

5.
近读史书,搜集了不少古人先贤们做人、为官、治国、倡廉之道,本着"以史为鉴"的目的予以整理. 唐太宗巧用比喻倡廉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颇有作为的封建帝王之一.他所开创的"贞观之治",与他采用许多充满哲理、生动形象的比喻,通俗易懂地阐述为官、倡廉之道,来教育官员是分不开的.这里仅举三例:  相似文献   

6.
雍正帝在位时间虽然短暂,却留下了丰富的汉文、满文朱批奏折,其中对官员们的训谕集中展现了其用人之道:为官之基,当以诚心;为官之道,重在清廉;育官之法,在于实干;选官之本,注重名声。其用人之道可供现今领导干部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7.
回脉 《决策探索》2005,(2):25-26
近读史书,搜集了不少古人先贤们做人、为官、治国、倡廉之道,本着“以史为鉴”的目的予以整理。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时,在《领导科学》1990年第9期刊发的《为官之道》一文中深刻而推诚地指出:"为官之德在于清廉。为官一场最起码应留个清名。当官做领导,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因此在钱财、名利问题上犯错误的可能性总会比一般人大。如果平时不刻意‘慎独’,不注意防范‘找上门来’的错误,老怀着侥幸心理去为不可  相似文献   

9.
孝廉     
春波 《决策探索》2005,(8):93-93
仁.为王者之道;廉,为官者之道;孝,为人者之道也。胸怀孝道者,为民乃良民.为官乃清官,为王乃明君。故日,孝道是根基.廉洁是支体,仁政是大厦。此三者是和谐社会之本也。我们的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相似文献   

10.
《领导文萃》2010,(17):126-126
<正>问题231:有人说:"为官之路有三条:关系路,作假路,苦熬路。"请实话实说,你打算走哪条路?为什么?参考答案:(1)这三条路都不是积极、正确的为官之道。(2)作假,害国害民,  相似文献   

11.
正古往今来,一代王朝之兴盛,必离不开一代明主与贤臣。纵观中国历史上之显盛王朝,均有圣明君主之谋国兴业,贤明臣子之忠君效国。初唐时期的"贞观之治"被后世大为称赞,一代名相房玄龄光耀于史册,他的为官侍君之道亦流传至今,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当今社会,领导干部应学习先贤为官之道,从中汲取精要,严格自律,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水平。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繁盛气象,这一盛世自然离不开李世民的雄韬伟略,然而更有赖于其身  相似文献   

12.
蔡建军 《领导之友》2014,(12):55-56
正晚清名臣张之洞,在晚清险恶的局势中能够脱颖而出,励精图治,功垂青史,为时人所誉,为史家所赞,为后世所传,其为人、为官之道留给我们许多思考与启示。为官之首要:忠正张之洞出身于官宦之家,由科举步入仕途,历经学政、翰林院京官、巡抚、总督、大学士、军机大臣。观其一生,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对国家利  相似文献   

13.
雍正朝首辅怡亲王允祥,公忠体国,政绩卓著。其政治忠诚、勇于任事,举贤荐能、重视人才,公正廉明、深得人心,谨慎谦抑、淡泊名利的为官之道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值得各级领导者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宋朝开国宰相赵普为官与春秋时期的齐相管仲颇有相似之处:都有卓越的政绩,不仅颇得领导赏识,而且生活幸福,善始善终。赵普的政治、经济、管理理念相对于管仲的丰盈、深邃而言,显得单薄很多。不仅如此,赵普与历朝历代的宰相相比较,其"寡学术"也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从为官的角度来看,赵普极为简明的为官之道可以供我们深思,其为官的经营机巧也有助于我们参透职场人生。一、支持、辅佐、建立等级秩序,  相似文献   

15.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向在《说苑》一书中说到为官之道时,将为官者概括为“六正六邪”。现辑录于下。  相似文献   

16.
谈“问”     
为官之道,不乏有十道、百道、千道,然“问”则是必道。了解情况,要问;请示工作,要问;思考问题,要问;学习知识,更要问。问,是打开科学之门的钥匙。大凡有建树者,其知识所得无一不与问号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7.
<正>当我们翻开历史,晚清名臣张之洞的为官之道以及他彪炳千秋的功业,穿越历史的时空,仍然激励着后人。一、为官之首要:忠正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出身于官宦之家。他由科举步入仕途,历任学政、巡抚、总督、大学士、军机大臣,是晚清政坛上活跃了半个世纪的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18.
问题70:有人说:“为官之路有三条:关系路,做假路,苦熬路”。请实话实说,你打算走哪条路?为什么? 时限:4分钟 参考答案:①这三条路都不是积极、正确的为官之道。②做假害国害民、害人害己,这条路绝不能走;苦熬浪费青春与时光,也不是好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为成长的烦恼所困扰时,翻开历史,年轻干部陆逊的为官之道,也许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与启示. 陆逊(183-245),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陆逊从一名普通幕僚做到统揽吴国军权的大都督,仅用了15年时间.提升之快,可谓蹿升.撇除他是孙权之兄孙策的女婿这个特殊因素外,陆逊官运亨通和他个人的目标志向、人格魅力、为官之道也密不可分.归纳起来,陆逊"成长无烦恼"的秘诀主要有四.  相似文献   

20.
从几年前被网络曝光抽天价烟的南京市某区房管局局长周久耕,到近期被网络讽为"表哥"的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以及被称为"房叔"的深圳某区城管分局政委蔡彬,一批抽名烟、戴名表、住豪房的"高调"官员纷纷被查落马.这在充分彰显网络舆论的强大监督功能的同时,也使得"低调为官"很快成为一些官员的自勉和彼此间的忠告."低调为官"当真是网络舆论监督下的为官之道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