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郊区化的启示──郊区发展在我国城市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走向富裕的道路,要提高城市化水平,城市扩散郊区化是必不可少的。美国是一个高度城市化国家,同时也是一个郊区化国家。城市向近郊、远郊分散,形成一种新型的城市──标准都市统计地区(大城市圈)。新型城市使长期困绕城市的社会、经济问题趋于消失,使城市经济和城市化向郊区、向遥远的乡村扩散,使整个社会走向富裕。研究美国的郊区化,无疑对我国当今城市化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一、郊区化的深层原因近代城市的出现向贫困的乡村展现出强烈的示范效应,诱惑着乡村人口源源不断地向城市流动。社会流动给城市经济注…  相似文献   

2.
南北战争后,美国南部长期面临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贫困、农村社会发展缓慢等三农问题。上述问题与南部的种族问题相互交织,加剧了南部社会的落后与黑暗。这其中,南部黑人受害最为深重,他们被迫大规模迁徙到美国其他地区。20世纪美国有两次黑人大迁徙的高潮,到20世纪70年代有600多万南部黑人迁徙。美国南部的三农问题是黑人大迁徙的经济原因,但黑人大迁徙又反过来推动了三农问题的解决,由此可见迁徙自由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黑人第一次人口大迁徙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战争刺激了美国的工业生产和经济繁荣。但也使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欧洲移民人数骤然锐减。美国北部工业劳动力的严重短缺为美国黑人的人口迁徙与阶级构成的改变提供了契机,黑人首次开始由南部农村大规模迁往北部工业城市,成为美国工业社会中的底层无产阶级。1916~1929年间约有150万黑人离开了南部农村。在这15年间,美国黑人的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黑人开始踏上了城市化和无产阶级化的进程。同时,种族歧视与隔离在此期间却由南部的地区性问题蔓延为美国的全国性问题,黑人问题愈加复杂与尖锐。  相似文献   

4.
美国黑人向郊区迁移,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个引人注目的新趋势。它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种族矛盾的缓解,是美国学术界所关注的、也最有争议的研究课题之一。黑人郊区化在美国已成为一个规律性现象,但与其他少数民族动向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迁往郊区后,除部分中上层黑人外,大部分黑人仍聚居在一起,形成新的以居住区隔离为主要特征的"隔都"。这一状况既是解决黑人问题的机遇,又是对美国郊区,乃至整个社会构成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美国城市黑人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黑人是美国各种族中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在其城市化过程中所引发的一些城市问题也最棘手。从城市中居住区分离的角度看,居住区隔离造成一系列连锁性影响,随之产生了北部城市中事实上的学校种族隔离体制,黑人不得不接受较差的教育,进而又加剧了黑人的就业问题。反过来,学校隔离和就业困难又使居住区隔离现象更加严重,更难以解决。对于这些不平等现象,美国黑人曾进行过多次斗争,联邦政府也曾试图加以解决,但在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的情况下难以奏效。50年代末60年代初声势浩大的民权运动之后,黑人居住区隔离和经济贫困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进一步恶化,给高度城市化的美国罩上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正飞快地向帝国主义过渡。作为帝国主义对内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美国统治阶级对黑人的种族歧视的加强。一八七五年的公民权利法曾宣布黑人在旅馆、学校及其它公共机构内与白人一视同仁,虽是一纸空文,但到一八八三年却以“违反美国宪法”的名义干脆废除了。此前两年,即一八八一年,田纳西州通过的法案,规定在使用交通运输工具方面将黑人隔离。接着,南部各州踵起效疣,通过了一系  相似文献   

7.
美国现代城市的郊区化及其原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二战以后,美国城市人口迅速向郊区转移,到70年代郊区人口分别超过中心城和乡村人口,成为美国社会生活的主体.同时,郊区社会的异质性也不断增强.随着人口向郊区的迁移,经济活动的重心也向郊区偏移,制造业、商业、服务业乃至企业的办事机构也纷纷到郊区安家落户,中心城的功能和地位都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推动美国郊区化的原因,主要包括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结构的变化、联邦政策的引导、黑人的城市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城市白人和黑人矛盾的加剧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美国南部城市史引起美国历史学者们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并已有可观的著述问世。这些著述不仅考察内战后南部城市的发展,而且也逐步涉及内战前的南部城市。但是,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研究南部城市的学者都认为,南部城市化与美国其它地区城市化基本相同,它虽然速度较慢,但实际上反映了整个美国城市化总的进程及其特征。著名南部城市史学者布莱恩·布劳内尔认为,“总的来说,南部城市在其经济起源、阶级构成、领导方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一个高度城市化国家,同时也是一个郊区化国家.美国郊区化始于20世纪初,二战后进入大规模扩展时期,70年代这一过程基本完成.美国的郊区化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联邦政府的鼓励政策和措施是关键因素.郊区化对美国社会经济、政治和公民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中心城市的"隔都化"与黑人社会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美国人口郊区化的运动一直没有间断,人口、工业和商业活动均向中心城市周边地区扩散,郊区成为白人中产阶级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富裕地区。与此同时,黑人及其他贫困人口却不断涌入中心城市,中心城市逐渐沦为人口拥挤、房屋破败、经济萧条的黑人聚居区——“隔都区”(ghetto)。中心城市隔都化(ghettoization)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底层阶级成为居民主体,贫困率上升,福利依赖增大,家庭破裂高比率,暴力犯罪上升,婴儿死亡率增高,教育质量下降等。这一切都凸显了美国黑人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不平等地位将长期存在,也表明种族分离对美国的影响还将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11.
自 2 0世纪以来 ,美国城市的种族暴力冲突时有发生 ,但就其频繁性、规模和破坏性而言 ,惟 2 0世纪 60年代以来最为突出。其主要特征是 ,所有暴力冲突都发生在中心城市 ,而且其重心也在向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的西部和南部城市转移。虽然黑人和白人的矛盾仍居主导地位 ,但有色人种间的冲突颇为引人注目。其促成因素在于当代美国人口流动和城市经济结构发生质变后聚居于中心城市的有色种族日益增长的贫困化、新形式的种族歧视、不公正的司法、日趋复杂的种族关系及新闻媒体的煽动性宣传等等 ,这些都是当代美国城市社会问题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美国南部农业经济与黑人大迁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美国南部农业黑人掀起了美国历史上声势浩大的两次大迁徙运动。大迁徙使南部缺乏田间劳力,引起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种植园租佃制最终崩溃。同时,二战后联邦政府鼓励缩减耕种面积,南部农场加速集中合并,促成南部农业人口不断迁往城市。  相似文献   

13.
黑人英语与标准美国英语差异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黑人英语(Black English Vernacular,BEV)是指那些居住在美国南部和其它地区大城市里的、处于社会底层的黑人所讲的非标准美国英语。黑人英语应属于英语的一种社会集团变体(social variety)。这种种族变语言体已在很大程度上被标准英语同化,而且与社会集团变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人口郊区化的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人口郊区化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分布的主要趋势,中国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部分大城市也出现了人口郊区化趋势。对城市人口分布变动和人口郊区化的研究是近年来城市经济学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在前人诸多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武汉市第四、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武汉市人口郊区化的过程、规律及其驱动机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战后美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美国城市贫困人口的恶化状况达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程度,这是因为大量农村贫困人口流入城市的同时,各种就业机会却流向郊区,加大了贫困人口的就业难度,而政府的一些政策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在各地区,东北部和中西部比较严重,南部因发展较快,其人口的贫困率与全国的差距也在缩小。在中心城市内,“贫民区化”现象严重。虽然黑人的贫困率最高,但白人和西班牙裔的增幅较大,其中,除充分就业的贫困人口外,青少年和女性单亲家庭比重最大,增速也最快,是当代美国贫困人口中的主要表现和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6.
略论加维运动兴起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内战结束后 ,黑人及其后代虽然在法律上不再是奴隶 ,但是美国社会黑人仍然受到种族歧视 ,处境艰难。为生活所迫所引起的黑人大迁徙 ,使黑人不断地涌向城市 ,形成有利于黑人进行大规模抗议运动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基础。 2 0年代兴起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 ,增强了美国黑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加维的宣传鼓动活动 ,唤醒了黑人美好的种族意识。这一切最终促成了加维运动的兴起。加维运动虽然失败了 ,但却唤醒了黑人 ,打击了种族主义气焰 ,在黑人解放运动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美国作家凯瑟琳·斯多克特的第一部小说《相助》深刻揭示了美国南部地区在白人霸权地位下举步维艰的黑佣的生存状态,真实生动地再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密西西比地区的种族问题。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对小说《相助》进行文本分析,借助词汇分类、转换、语气系统等分析工具,考察小说中白人和黑人使用的不同词汇、被动句的使用、黑人女佣与女主人对话的语气差异,揭示黑人被动的社会地位和失语状态,以及黑人与白人之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研究发现,凯瑟琳·斯多克特通过运用不同的语言策略巧妙地刻画了黑人的失语状态。  相似文献   

18.
在二战后美国郊区化的高潮中,居领先地位的、最具典型意义的是莱维敦。莱维敦适应了美国在二战后初期对住房的迫切需求,迅速崛起。它强调家庭和社区的生活质量,并能在户型和规模上进行适当调整,深受美国社会主流的白人中产阶级的青睐,因而长盛不衰。它在郊区化进程中起到了示范作用,为众多社区效仿,成为郊区化的理想模式。但它追求居民成分的同质化,具有明显的保守性质,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美国居住区分离等社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9.
美国现代城市郊区化原因再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动美国现代城市郊区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技术进步、经济结构的演变、联邦政府政策和民族矛盾以外 ,还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 :2 0世纪美国白领阶层的扩大及其对中产阶级地位的追求、家庭主义和儿童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花园城市”理想向“花园郊区”理想的嬗变等 ,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美国城市郊区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晚期,在美国文坛上刮起了一阵“黑人旋风”。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种族落后”、“智力低下”的黑人,在音乐、舞蹈、美术、文学、戏剧、史学和科技等各个文化领域里才华毕露,大显身手,在盛行种族歧视的美国社会引起了强烈震动。在音乐舞蹈方面,黑人取得了巨大成就。黑人富有音乐天赋。早在奴隶制时期,黑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