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傩舞具有游戏性、健身性、武文化特色以及典型动力特点等体育文化属性。南丰傩舞没有任何唱词,自始至终完全靠肢体语言表达寓意。就傩舞和健美操的特征和动作结构进行比较,不难发现,两者具有十分相近似的属性。把传统民间艺术傩舞改编成具有现代气息而又具有传统文化韵味的系列傩操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傩舞作为我国民间舞蹈之一,起源于上古氏族的图腾信仰与外在展示,作为一种原始文化信仰的传承,广泛流传在我国的江西等地.傩舞在动作结构与音乐使用方面,与健美操等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将傩舞改编成傩操形成区域性地方课程,对于传承傩舞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传统、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目标的达成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婺源傩舞艺术特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民间艺术综合形态——傩舞的深入研究,探知婺源傩舞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并从婺源傩舞的典型剧目、人物形象、傩舞面具等几个方面分析婺源傩舞的艺术特色希望通过系统地挖掘、搜集与整理.使传统艺术文化的精髓通过民间艺术这一古老的载体得以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4.
由于傩文化传承人的相继谢世、多元生活的冲击、经济发展的影响、人们对傩舞认知的偏差和心灵归宿的弱化等,湛江傩舞濒临失传的境地。应把傩舞置放于生态环境、文化特性、地域民风民俗的相互联系与作用中,从战略高度开展对湛江傩舞的整体性保护,包括:保护原生态舞蹈及其依凭的祠堂文化,建造傩文化博物馆,维护傩舞知识产权,借用数字技术做好傩舞资料记录整理工作,积极开展傩舞的网络传播,校地合作编写本土傩舞教材等。  相似文献   

5.
黄南婷 《九江学院学报》2010,29(2):124-125,128
傩舞作为傩文化中古典舞蹈与彩绘艺术的结晶,对傩文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将傩舞中蕴含的教育内容很好的运用到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民族精神的培养和道德境界的提升中来,必将是傩舞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傩舞是传统的民间宗教祭祀舞,积沉着深邃的历史丈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傩舞的宗教色彩不断淡化,由古代的专门祭祀逐渐演变成既娱神又娱人,有的地方还衍变成娱人为主、娱神为辅的民间艺术。傩舞中具有强烈的祭祀宗教成份,倘若抽去这些成份因子,展现出来的是完全具有娱乐游戏功能的傩舞。文章纵观游戏论的各种观点,阐述了游戏的本义与傩舞的精神实质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一致的,并通过对傩舞的特征、傩戏的演变以及傩戏时所营造的场面、气氛的分析,得出傩之游戏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傩舞是地戏表演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傩在社会活动中功能的变化,傩舞中的舞蹈动作及其表意系统亦发生了文化功能上的重大变化,即以驱邪酬神为目的的娱神功能弱化,以表演展示为目的的娱人功能增强.这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屯堡地戏中的傩舞以新的文化价值.本文以贵州屯堡地戏中的傩舞的舞蹈定格动作、动作套路及表演道具为切入口分析傩舞形式特征,进而探究其蕴含的深层社会结构和深层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8.
南丰傩舞的体育渊源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南丰傩舞以祭祀、节庆为载体,以原始驱疫为本质,以明清社戏娱神乐人为形式,以科举进仕为特色,历经数千年的积淀传承,吸收了不同时代的民间文化精髓,形成反映民众心理与文化认同的傩祭.南丰傩舞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与体育相关的项目.但是,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南丰傩舞正在逐渐丧失其生存的土壤,保护和传承该文化体育项目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江西南丰傩舞渊源流长,历史悠久,遗存了大量的远古文化信息,是多元宗教、祭礼仪式、民俗、音乐、舞蹈及面具艺术的复合文化体。其傩舞表演既保留了古代傩舞的特征韵味,又融合了近代民舞的娱乐形式;其傩乐既传承了古傩礼俗精华,又随着时代变化有所创新和发展。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既要正确地认识它,更要积极地传承、保护它。  相似文献   

10.
永靖傩舞戏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其跳会禀说词中直接认为明初刘钊带来乡傩会事;其奉请之诸神中有大明开国功臣,有产生于明初的神话传说人物,有明代神话小说中的人物;傩舞戏又多表演《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人物。联系当地地域条件、多民族变迁融合的历史,以及一些民族神话传说中明代文化色彩,永靖傩舞戏应是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作为西藏重要的节日习俗,20世纪50年代之前,二月"驱鬼"仪式在西藏全境都有实施."驱鬼"仪式既是原始巫术遗存与宗教的结合,也是人们追求世俗娱乐的体现.与"驱鬼"有关的仪轨,还反映了西藏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巫傩活动与鸡有着紧密的联系,鸡在行傩仪程的不同阶段与不同的时间、地点中,主要有七种功用:作祭祀的牺牲;驱除鬼蜮;安定魂魄;以卜吉凶;使偶像神变成真神;起镇压瘟神鬼祟的作用;代表着艺人的魂魄。鸡之所以被民间如此重视,原因有两点:一是在初民的思维中,鸡被认为是天地的端始,一切的生命都是由它孕育而成,它有着非凡的神奇力量。二是在初民认为,鬼魅是惧怕光明的,而鸡唤来了太阳,使得光明取代了黑暗,阳气战胜了阴煞。于是,人们将鸡奉成克制鬼魅的神物。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以来,众多学者投入到中国傩文化研究阵营,其研究重点随着社会政治文化变迁而产生变化,呈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中国傩文化研究之路。通过研究者的努力,虽然出现了众多成果,但是也暴露出诸多争议和问题。随着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引入,中国傩文化研究已由本体研究转向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视野下的考察与研究。当下,人们更关注傩与民众日常生活的关系,更倾向于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14.
藏族苯教驱魔仪式“垛”及其对民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垛"的起源、形制以及苯教和佛教最著名的以"垛"为中心的仪轨文本等,并结合田野调查,就苯教仪式对民间宗教的影响和不同应用方式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的到来对舞蹈的发展有了重大影响,舞蹈开始了"知识化"。舞蹈是一种综合性艺术,舞蹈编导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支撑难以创造出精品舞蹈,舞者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也不能精准地演绎舞蹈作品。当今的舞蹈艺术家们应当引导社会大众对舞蹈艺术树立更正确的认识,让民众能够给舞蹈艺术一个更高更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6.
沅陵巫傩告子是巫师做法时卜问的法具,起源于兄弟姐妹血缘婚的晚期,最早应追溯到盘瓠、辛女,也就是伏羲、女娲.阳告为傩娘的告象,主招财进宝;阴告为傩公的告象,主镇鬼驱邪.其存在,尤其是法术表演,体现了民间某种驱鬼逐疫、祈求神灵庇佑的美好愿望、艺术享受和情感寄托.  相似文献   

17.
尽管湖南的舞蹈产业正在有条不紊的发展着,但事实上其发展过程中已经显现了一定的疲态。通过对商业化趋势下的舞蹈产业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尝试进行基于传统舞蹈、群众舞蹈等方面的商业化探索,同时强调推广平台的重要性,旨在寻求舞蹈艺术与商业价值之间的平衡,从而实现舞蹈产业在商业化道路上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舞蹈与宗教的关系紧密并历史久远,原始宗教崇拜与原生态舞蹈在"万物有灵"的图腾崇拜中,相互依赖与共生,原生态舞蹈又在原始宗教崇拜的演变中逐渐地摆脱功利和实用而发展成熟。现在,导致原生态舞蹈发生的种种因素,虽经漫长的发展历程却并未消失,原始宗教崇拜演变的影响也并未终止,而是深深地积淀在当代的舞蹈文化艺术中,并对舞蹈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着潜在而巨大的影响。坚持用唯物史观分析和研究这一特殊的历史现象,了解舞蹈文化艺术历史的进程及其发展规律,更好地认识其今天的发展现状,继承和发扬各民族优秀的舞蹈文化艺术遗产,探求人类精神文明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兵团舞蹈是民族文化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多元舞蹈文化特征——"军旅舞蹈"、"屯垦舞蹈"、"丝路舞蹈"、"民俗舞蹈"、"中原舞蹈"、"江海舞蹈"等,是由兵团历史发展而来。其特有的社会功能以及蕴含的深刻内容,丰富了民族文化。这项独具魅力的文化资源为兵团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