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王韬(1828—1897),是近代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史学家。关于王韬的政治思想,史学思想,学者们已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和论述,然而对于他的社会伦理思想,还很少有人给以充分的重视和研究。基于此,本文拟对王韬社会伦理思想的内容,其形成的社会基础、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代时期,王韬前往欧洲和日本旅游,亲身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对于开阔视野,形成近代化意识,奠定其著名思想家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兴的申报馆在王韬的小说创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促成了两次创作高峰,同时也是两次转变。申报馆与王韬的合作开启了报刊与中国小说作家合作的先河,意味着中国的小说创作在商业资本和近代传媒的介入中酝酿着重大转变,在小说界革命之前尝试了小说的近代变革。 相似文献
5.
忻平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4,(1)
文章提出,王韬是近代中国研究法国史的先驱之一。在他众多的史著中,法国史研究成果占了相当的比例,其中尤以《法国志略》与《普法战纪》为代表作。这两部著作无论从体例、内容、评析来看,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成为近代中国人乃至日本人了解世界的窗口之一。王韬治法国史绝非单纯为学术目的,而是始终为他的“振兴中国”这一宏旨服务的,从其“变法自强”的改良主义思想的形成轨迹来看,他的法国史研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建立人民监督体系——新民本主义的首要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民是我国政治之本,体现在监督环节上,就是要建立人民监督体系。这是我国政权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现行监督体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更是新民本主义政治哲学之必然和首要的结论。要建立人民监督体系,就必须确立“民本政治”的理念,坚持权力监督中的纵向与逆向平衡配置,增强监督系统的独立性,对监督系统中各个子系统进行整合。这是一项浩繁而艰巨的任务,当务之急是:把人们的认识统一在“人民监督”上,通过法律途径来发挥人民监督的威力,在我国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独具特色的人民监督体系,实行政务公开,探索依靠群众的正确途径,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威力。只有这样,现行监督体系的作用才能正常发挥,我国政权的人民性才能充分体现,我们才能为人类政治的进步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14,(0)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历程。近代启蒙思想家王韬作为最早接触西学的口岸知识分子,在墨海书馆通过与西方传教士合作翻译西书对外部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漫游欧洲又为他切身感受不同的国家、民族和文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在充分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基础上,他在《循环日报》上发表政论,提出了完整的资产阶级改革方案,为积弱的晚清开除了一剂变法自强的药方。可以说,王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始终走在同时代人的前列,其世界观的形成与演变在晚清知识分子中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王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论家。民本主义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王韬在早期饱读经书,而后期则深受西学的熏陶。由于长期游历泰西,王韬在阐释民本主义时,常以西方的民主思想做为参照物,这使得他的民本主义思想既能够透露出传统民本主义的影子,又可以折射出近代民主主义的曙光。 相似文献
12.
吴桂龙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8,(1)
近年来,有关王韬的研究逐渐深入,但对其成名作《普法战纪》一书的论说有欠正确。本文依据存世无多的初刊本,较为仔细地考证了此书的撰写经过、出版时间、编撰思想和编撰特点,并就此书呈现的王韬思想发展的踪迹作了论述。《普法战纪》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记述海外战争的著作,也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一部重要著作。王韬在此书中评论了君主、民主、君民共主三种政体,最早提出君民共主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