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从审视夔州诗人手,对杜甫后期创作进行重新评价和定位。杜甫生平以人蜀为界为前后两期,各体现一次跨越。前期主要表现为从功利关怀转到伦理关怀,其跨越以安史之乱为契机;后期突出表现为从伦理关怀进到生命关怀,其跨越以迁居夔州为标志。再把夔州诗放在唐诗初盛中晚的演进和诗史发展长河中考察,进而充分认识杜甫在盛唐涛向中唐过渡中的桥梁作用和唐诗向宋诗转变中的先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李杜同游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李白对杜甫的思想与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杜分手之后,二人交往主要表现为杜甫通过诗歌创作怀念李白,本质上则是杜甫对李白进行解读。这一解读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二人初逢洛阳、共游齐鲁时杜甫对李白从激情的崇拜到冷静的反思、规劝;二是困居长安时期杜甫在求仕的屈辱中逐渐感悟到了李白自由人格之可贵;三是乱世飘泊时期,杜甫日渐贴近李白的心灵,在心灵的共振中自觉在人格上追随李白。杜甫对李白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二人人生经历的趋同过程,杜甫经历了与李白相似的人生,最终完成了对李白完整而深刻的解读。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李杜友谊及杜甫的心灵历程可以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杜甫研究会于9月18日至21日在成都杜甫草堂举行了第六届年会。会议从杜甫生平、游踪、政治态度、哲学思想、精神人格、杜甫诗歌的审美特征和艺术追求以及关于杜甫集子的整理、版本考辨、诗歌系年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一)对杜甫作品的审美特征与艺术造诣的研究 有0的学者认为,杜甫诗的意象涵盖极有特色,宏大绝丽,概括性意象使用得很成功,其表现是多采用“天地”“江汉”“百年”“江湖”“乾坤”之类“大”的意象,形成一种特殊的意境;即使常见的情景,诗人也善于赋与其“壮阔之象”与“宏大之情”,如《倦夜》  相似文献   

4.
杜甫长安十年求仕未得到理想官职,但安史之乱却使杜甫得授左拾遗之职,使其"致君尧舜上"的理想有了现实的基础。杜甫对就任左拾遗有着极深的心理认同,主要表现为:授职之初感激涕零;拾遗任上恪遵职守;任上所作诗歌充满舂容祥和之气。杜甫得授左拾遗的原因,主要有三点:新建肃宗朝纲纪未立,名器不轨;唐朝廷以示招怀;杜甫逃归凤翔之举与唐朝褒扬忠君者的契合。杜甫晚年大量创作有关长安的诗歌,当与此职给予其政治高层的体验有着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5.
苏轼一生,囚乌台、贬黄州、流岭南、放澹州,历尽人世坎坷,可他处忧患而甘于饴,始终保持了其“快乐天子”的本色,这是与他的随缘自适处世观分不开的。本文试就苏轼这一处世观在词中的表现特征及其产生的根源作深入具体的阐述。人间有味是清欢清心寡欲,这是苏轼随缘自适处世观在词中表现的第一个特征,也是他之所以能做到随缘自适的心理基础。“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相似文献   

6.
杜甫具有浓厚的乡土情结,主要表现在对故乡丰美物产的赞叹、淳朴乡风的颂扬、战乱中失散弟妹的怀念,以及漂泊岁月里的归乡之思.其乡土情结的成因,一是农耕文化的影响,农耕文化强调“务本致用”.这个“本”的含义,一指土地、谷物,一指土地的所在之地乡土.杜甫出生在农耕文化发祥地的中原地区,从小蒙受了农耕文化的熏陶,其乡土情结的生成有着地缘因素;二是先秦儒学的训诫,杜甫超越汉代儒学的羁绊,其思想上承先秦儒学,先秦儒学的“五伦十义”成为杜甫行为的准则.  相似文献   

7.
孔令环 《中州学刊》2008,(3):206-209
钱钟书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在古代诗人中,他对杜甫评价最高.杜诗对钱钟书的人格、气质和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钱钟书的杜甫研究主要包括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杜诗与宋诗的关系、杜诗的境界、杜诗的创新精神、杜诗的影响等方面.杜诗对钱钟书诗歌创作的影响表现在对杜诗的化用、对杜诗句式的模仿、对杜诗意象的借鉴、对杜甫忧国忧民精神的继承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曾明 《天府新论》1998,(2):64-68
杜甫是一个创作天地非常广阔的诗人。他除写了很多表现重大社会主题的诗之外,还创制了数量颇丰的山水诗。杜甫的山水诗,或感怀、或咏物、或登临、或怀古,大都写得非常精绝,自成家数。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当然,对杜甫山水诗的研究,也同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停滞,意味着凝固和走向死亡;前进,必然是迎接荆棘后的重蹈坦途。本文拟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认识杜甫的山水诗。近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山水包蕴了恰悦情感,表现出挚爱自然、生命常新杜甫的山水诗,第一类属审美观照型(此类山水诗多是杜甫入蜀后和平时期之…  相似文献   

9.
杜甫诗歌集盛唐诗歌之大成,亦开盛唐诗歌之大变。历代文人论及杜甫的卓绝诗艺时,往往习惯于关注其诗歌创作的缘起、师承、流变与拓新,而对他植根干广阔社会生活土壤的别类才情罕有留意。事实上,杜甫固然是盛唐诗坛中博学求变的惨淡经营者,但他一身又兼具诗赋之外的多种才艺和爱好,而这种别类才情的融会贯通,反过来又促成了杜甫诗歌艺术的别开生面和异彩纷呈。诸如杜甫的咏马诗歌极貌穷神,冠绝全唐,缘自诗人的精通骑射、善鉴良马;杜甫的山水田园诗歌以画入诗,诗画交融,缘自诗人的擅长书法、妙识丹青;杜甫咏物诗所涉鸟兽草木种类繁多,意象迭现,获益干诗人的采药、狩猎经验和园艺知识;杜甫的闲适诗从容淡定,意趣天成,缘自诗人的闲布棋局、偶参禅道;至于杜甫的抒怀诗歌抑扬顿挫,声律多变,则缘自诗人的雅爱乐舞、时抚琴笛。杜甫多才多艺的文学潜质,遂使其苦难生涯中的所见、所闻与所历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交融,触笔生辉,从而使得他的诗歌千汇万状,寄托遥深,极大地拓展了唐诗的表现内容并丰富了唐诗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0.
杜甫是文学史上一个重要诗人。历代地主阶级文人、资产阶级学者从自己的阶级利益出发,对杜甫作了大量的评论。近年来,“四人帮”又从其篡权复辟的需要出发,对杜甫进行了随心所欲的歪曲,把杜甫弄得更加面目全非。我们今天研究杜甫,必须首先清除“四人帮”在杜甫问题上散布的浓烟密雾。一、梁效论杜甫的用意何在“四人帮”在四届人大上遭到惨败后,一九七五年四月,就急急忙忙指使其御用文人梁效,同时抛出《杜甫的再评论》和《论李商隐的<无题>诗》两篇黑文,杀气腾腾地叫喊,要通过对杜甫的再评论,来“坚持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对资产阶级实  相似文献   

11.
张忠纲 《文史哲》2002,(2):89-93
萧涤非先生是著名的杜甫研究专家。他的《杜甫研究》是试图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杜甫及其诗歌的一部力作,代表了建国初期杜甫研究的最高成就,对新杜学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的一些主要论点如“人民诗人”、“主导思想”等问题,今天看来还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默顿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科学社会学家,他关心科学和社会的互动关系,考察了与现实大社会相对的小社会,即科学共同体中的体制与结构。本文以其著作《科学社会学》为依托,对评议人制度进行了阐述与分析,涉及评议人角色、评议人匿名制与公开制及其各自利弊,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学术界对当前国内科学评价体制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3.
赐死制度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赐死制度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社会特有的一种对贵族大臣实施的死刑执行制度。几千年来 ,史不绝书 ,但有关这一制度的论述却鲜有专文。本文论述了赐死制度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大体时代 ,并对赐死制进行整体考察 ,揭示赐死制度的内涵与实质 ,分析君主和臣子对赐死制度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所造成的赐死制沿用不衰的原因 ,评估赐死制度对数千年中国君主专制体制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理论层面上的创新与进步作了阐述,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对马克思未来和谐社会设想的突破,同时也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现代化架构的突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谐思想的丰富和提升。作者还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概念:富裕、公平与永续发展进行了论述。文章最后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要处理好的几重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刑法有关立功概念的观点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漏洞,急需进行完善。立功的概念是建立在对立功与立功制度的关系、立功本质等问题的正确认识上。学界对"立功的本质"的提法多样,有"立功的本质属性"、"立功制度的本质"、"立功的本质特征"等表述方式,只有"立功的本质"的提法才是可取的,立功的本质是有益于国家和社会,能增进社会福利的行为。鉴此,作为量刑情节的立功是指犯罪分子犯罪后判决或裁定生效前作出的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并达到突出程度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闵虹 《殷都学刊》2002,(3):75-77,107
汉魏之际 ,文学与政治的亲和 ,自然而然地成了建安作家的共同选择 ,成了一个时代的倾向。”梗概多气”的建安风骨 ,为走向自觉和独立时期的文学争得了荣誉 ,也为文学得到社会及当权者的认可赢得了更多的支持。”雅好慷慨”成为建安大多数作家所追求的时代精神 ,也是这一时期文学创作表现出来的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作为其具体表现 ,就是建安作家群体对功名事业的追求。曹操的政治引领和文学实践正是这一群体追求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7.
《如此欢乐童年》是奥威尔晚期写作的回忆性自传散文,这篇散文蕴含着作者强烈的反特权意识。论文通过分析他对学校教师鞭子教育的憎恶、对阶级差异和阶级特权的反感、对强者规则的挑战来透视奥威尔对权力的批判态度,从而认识到奥威尔的这种反特权意识与其后期的反集权主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有助于理解奥威尔创作中的权力情结,以及贯穿奥威尔一生写作的有关权力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汪曾祺散文承袭了明清文人的“闲适”语言风格,并进而形成了个体化的语言风格。因为现实社会语境中诸多因素的限制,他的“闲适”言说实质上是对自己精神内在家园的遮蔽,具体体现在他的言说与生命存在的冲突以及他对传统和现代的复杂体认.这些复杂的审美感受在审美上所形成的两难困境源于汪曾祺对生命的曲折表达。  相似文献   

19.
小品为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休闲文体,到了明代中后期,受到解放思潮的影响,小品文艺非常发达.张岱是当时小品文创作的代表人物.其小品中记载了明季文人的许多生活情趣,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明季文人的休闲生活,对今天的休闲文化不啻是一笔财富.  相似文献   

20.
闵良臣 《云梦学刊》2009,30(5):37-42
1978年,钱锺书修订《宋诗选注》序言的时候,引用了1977年发表的历史文献,但他却保留了作序的时间(1957年)。序言中的时间矛盾,是众所周知的一桩文坛公案。某些学者认为,钱锺书一生无论是为人还是为文都是超然物外的。事实并非如此。既然钱锺书是以擅长讽刺而著称的作家,即证明他不是超然物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