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我国的民事司法协助活动逐年增多,在理论研究和规范设置上保持了较显著的“国际化”特征。民事司法协助大多体现的是法律技术问题和操作程序问题,实现与国际惯例趋同是有条件的。我国在实行民事司法协助中应着重从司法文书的送达、证据调查、外国法院民事判决的承认与执行这几个比较成熟的方面形成经验和风格,从而提高我国涉外法律的国际声望。  相似文献   

2.
法律制度的供给不足是造成我国执行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效解决执行难,要从制定单独的强制执行法入手,通过重视执行和解的特殊作用,强化媒体曝光、劳务抵债、征信系统"黑名单"记录等执行方法和执行措施,并引入检察机关对执行程序的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民事财产关系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严重侵害物权、知识产权的行为已纳入刑法保护的范畴 ,但债权关系却还停留在仅为民事法律保护的阶段 ,以至于出现了大量的三角债、多角债等不合理现象 ,民事判决无法执行也挫伤了债权人寻求法律保护的积极性。本文从严重侵害债权关系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其犯罪构成、国外的立法例等方面 ,阐述了民事财产关系刑法保护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民事“执行难”一直以来是我国人民法院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胜诉当事人无法通过法律形式实现债权的重要原因。大量生效的法律文书得不到执行,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法律的尊严,违背了公正、公平的社会价值理念。但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执行难”问题并不突出。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我国存在民事“执行难”这一问题的根源,并进一步提出改革完善我国解决“执行难”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付诸实践,我国形成了独特的"一国、两制、三法系、四法域"共存的局面,同时也衍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区际法律冲突即是其中之一.因此,改变我国区际民事判决承认与执行制度滞后而混乱的现状,就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胭脂》是公案小说中的佼佼者,行文涉及到众多法律问题。作为文学作品,其对司法特权问题、管辖权问题、刑讯逼供问题、刑事判决附带民事判决问题等刑事诉讼制度的描述,与清朝法律制度存在着差别。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学界及实务界一直将"执行难"的成因归结为"执行体制未理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执行不力"等,但历经多年的改革以及法院系统遍寻破解良方,"执行难"不但没有消解反有逐步强化的态势。法院独有的"执行难"困局,究其实质在于信用制度的缺失。建构全国统一、协调共治的信用惩戒机制,是逐步克减法院"执行难"的必由之路。同时,尝试引入法律服务中介机构,协助法院分流诉讼与执行压力,亦不失为化解民事司法危机之可行的改革进路。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是政府和公众之间“利益沟通”的最为权威、正式的法律机制。现阶段,我国的行政诉讼呈现出起诉和受理难、应诉难、审理难、诉讼成本高、当事人胜诉难、执行难等困境,只有通过系统的制度改造,行政诉讼才能真正成为构筑和谐社会的司法公器。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讼是政府和公众之间"利益沟通"的最为权威、正式的法律机制.现阶段,我国的行政诉讼呈现出起诉和受理难、应诉难、审理难、诉讼成本高、当事人胜诉难、执行难等困境,只有通过系统的制度改造,行政诉讼才能真正成为构筑和谐社会的司法公器.  相似文献   

10.
执行是诉讼的最后阶段,是生效法律文书得以实现的保证,其重要性毋庸质疑。然而,长期以来民事执行方面的法律监督存在着立法缺失,以至于"执行难、执行乱"已成为困扰我国多年的社会痼疾。为此必须建立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而构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民事强制执行法,现行的有关强制执行法的法律规定存在着内容过于简单、程序过于笼统、规定的强制措施力度不够等漏洞,严重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我国在民事上“执行难”的现状,提出了根治“执行难”的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12.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比普通民事执行更难,有其自身特殊原因。解决刑事附带民事执行难问题已不是执行机构单方面的努力所能解决的,而需要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和相关机构的配合。解决附带民事诉讼执行难问题的最终机制在于建立有限的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3.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比普通民事诉讼案件执行更难,有其自身特殊原因。解决刑事附带民事执行难问题已不是执行机构单方面的努力所能解决的,而需要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和相关机构的配合。  相似文献   

14.
民事案件的执行,指的是人民法院按照生效的判决、裁定以及其他法律文字等执行根据,运用国家司法执行权,依据执行程序迫使被执行人实现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的行为。然而多年来,民事案件“执行难”一直是因挠法院的难题,也是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完善民事执行体制的角度,对司法实践中的这个难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当前,民事案件判决后普遍面临执行难的问题,这与被执行人抗拒执行、国内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以及司法资源匮乏等因素有关.现代自然人破产制度有平等保护全体债权人利益、赋予债务人重生之法律效用,有助于化解矛盾、解决民事执行难的问题.然新法之创设尚待时日,亟须法治环境进一步提升,完善相关配套建设诸如金融体系、管理人制度、司法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司法机关的权威性不足,成为影响司法独立和裁决得不到有效执行的重要原因之一。英美国家的藐视法庭惩罚制度是较成熟的保障司法权威性的制度,在其司法体系运作中起到了重大作用,我国应引入这一制度,以解决因司法机关权威性不足而导致的干扰司法程序、执行难、法律白条等现象。  相似文献   

17.
法律的价值在于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保护人们的权利和自由,从而满足人们对社会正义的期望.执行是法律的目的与果实得以最终实现的保障.因此研究执行难产生的原因、特点,进而找到解决这一问题路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执行难的问题长期困扰法院而又无法有效解决 ,已产生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 :扭曲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地位 ,损害法律尊严和社会善良风俗 ,商业信誉低下 ,影响安定团结 ,妨碍经济发展。我国目前的民诉法规定的执行措施和刑法无法解决执行难的问题。设立巨额债务不还罪是可行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既完善侵犯财产犯罪处罚体系 ,又保护了社会主义正常的经济发展秩序。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受法制发展的制约及程序工具主义的影响,程序法的地位和作用一直未得到充分认识,“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在我国的立法进程、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当前各种矛盾、利益纠纷的产生使人民法院受理的民商事案件数量不断增加,但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难问题不仅使矛盾无法有效解决,而且降低了司法公信力,引发人们对公权力的质疑和不满。产生执行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忽视执行措施程序问题。检察机关作为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加强对民事执行措施程序的监督,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司法公信力,是法律和社会赋予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20.
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是保障民事判决、裁定得以执行的重要手段。作者认为诉讼保全的起止期间应界定为当事人起诉后至执行完毕的阶段,法院对于经济状况好的申请人可以不要求提供担保,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应维持到执行完毕时止,法院依职权采取保全措施不当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法院赔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