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学界对法律共同体的考察常常局限于宏观描绘.对不同法律职业群体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他们面对同一个法律纠纷的世界,但由于所处地位不同,对纠纷世界的关注点和理解方式都不同.而法学教育则是法律共同体的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波斯纳是当今美国法学论坛上少数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他的代表作《法律的经济分析》迄今仍是西方经济分析法学的最权威性著作.他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揭示了法律现象背后所深藏着的经济原因,并坚持效率应当被看作是法律的基本价值.法律的效益价值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是法学研究理论领域和方法论上的重大突破.法律经济学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法经济学就是“将经济学的理论和经验主义方法全面运用于法律制度分析”的学科,是经济学意识形态向法律领域的扩张.在过去五十余年中,法经济学的演进过程一直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意见,表现为各种法经济学派的并存与纷争.但在这场学术运动中,却是始终存在着两条清晰的发展进路:科斯进路与波斯纳进路.波斯纳进路,即法律的经济分析,也就是“以经济学概念和工具去揭示法律中蕴涵的经济逻辑”.本文拟就“法律的经济分析”及其理论表现进行梳理和探析.  相似文献   

4.
试论法律技术在法学教育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技术的研究与教学是传统法学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本文分析了法律技术的概念及特性,探讨了在法学教育中法律注释、法律渊源识别、法律解释、法律推理等法律技术的应用性问题,提出了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技术教学的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经济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法律的经济分析不同,经济的法律分析是用法律(学)的原理制度规则去分析经济。这既是可能的又是必要的,因为法律是经济关系的记载和表述,法律对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法律是市场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要素,是影响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因素。经济的法律分析其核心内容是用宪法、民(私)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刑法、国际法和程序法等的原理制度规则去分析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市场产权、市场交易、宏观调控、市场竞争和经济纠纷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克武 《江汉论坛》2004,(6):141-143
波斯纳是经济分析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法律的经济分析>一书则是经济分析法学派的代表之作.波斯纳在<法律的经济分析>中利用经济学的方法对违约及其救济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效率违约的理论,认为凡是对一方当事人来说,其违约的效益高于履行的效益,则应鼓励其违约.尽管至今为止,效率违约的理论未被大陆法国家(包括我国)的立法甚至理论予以认可,但这并不能否认波斯纳的效率违约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效率违约理论是合同法历史发展的合理结果,突破了大陆法传统合同法理论的束缚,将效率从经济学领域引入到合同法领域,弥补了单纯法律分析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法律实用能力是法学理论素养、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操作技能的有机融合和统一。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法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我国法学教育的主要缺陷在于过分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操作技能的训练,却严重忽视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有必要通过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精心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创新考试方式和内容等方法促进法科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试论法律人才的培养与法学教学方法的革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加入世贸组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统一司法考试机制的建立及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背景下,检讨并反思我国现行法学教育理念、目标、法学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法学教育应定位为法律职业教育,培养法律人才的法律知识、法律技能与法律职业伦理;为培养职业法律人才,法学教学方法的采用应认真对待“讲授式教学法”(LectureMethod)、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本土化”、推广“诊所式法学教育”(ClinicalLegalEducation)。  相似文献   

9.
关于法学属性的前提性认识对于法律思维的进展方向有着重要意义.如果更多地强调法学的科学属性,那么在法律思维的过程中就会更多地坚持形式主义思维的进路,倾向于对法律规范进行客观性的解释,并将解释结果通过三段论推理运用于案件,其关注的是法律的可预测性和确定性的实现;如果认为法学更多地是有关价值性问题的学问,那么法律思维就会倾向于关心法律的价值性和实效性以及案件实质正义的实现,旨在通过发掘、寻找有关的资料、论据以确证结论的可接受性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10.
法律背后的经济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法律理想主义、社会契约论、马克思法哲学等不同思想流派关于法律本质的观点,并指出对法律进行经济分析是对这些传统“法条主义”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对法律经济学的理论观点进行了说明,并对财产法、合同法、侵权行为法等具体法律进行了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1.
论效率违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讨效率违约的理论根源,分析效率违约的经济价值和法律价值,并对效率违约理论在我国合同立法和司法上的实践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法律理论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和特定意义的法学理论范畴,作为学科意义上的法律理论是与法哲学、法社会学等并列的法学理论学科;作为范畴意义上的法律理论则是指与抽象性的法学理论相对应的应用性的法学理论,它是对实证法以及法律过程的理论性、系统性的概括.法律理论的客体是对法律的一般理论性描述[1],其理论特质具有具体性、应用性、实践性和方法论意义[2].摆脱抽象法学理论的困境固然需要提升法学家的理论素养和理论概括能力,走向实证的法律理论研究路径也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解释法律何以可能,即如何能够良善地解释法律.文章尝试从分析“解释法律”和“法律解释”的区别与关联入手来认识“解释法律”的内涵,观察解释法律活动的现时境况,揭开“解释法律”的面相;秉持“法律是一项解释活动”的整体观念来寻找良善地解释法律的方式,以法律理解与法律解释之间何以能够顺畅循环作为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经由对法律理解和法律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与现实关系的探讨,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时间间距、空间间距和心灵间距,最终通过对这些间距状况和存在原因的分析,在哲学解释学的理论中寻觅跨越这些间距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国民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合理、合法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 ,贫富悬殊过分拉大会阻碍经济增长 ,威胁社会稳定。公平与效率的权衡问题由此也再一次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如何应用法律手段来保障社会公平 ,提高社会效率呢 ?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加以探讨。一、我国当代的公平与效率关系发展过程在早期社会主义者的心目中 ,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公平。公平既是目标又是手段。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 ,中国社会的财富主要集中在国家手中 ,然后由国家依据个人在…  相似文献   

15.
电子商务运作中遇到许多基于纸面单证而构造的传统商务法律规范的障碍,同时,电子商务的许多领域缺少有效的法律调整,要通过对传统商务法律的调整修正和电子商务的立法,来解决电子商务的法律障碍.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下的公平与效率——一个法律价值的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价值是一个多元化的体系,它包含诸如公平、正义、平等、自由、安全、秩序、效率等价值.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法律诸价值的相对地位是不同的,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群体、不同个人的价值需求.近年来,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成为中国法律价值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争议焦点.公平是法律的首要价值,效率是经济的首要价值.现代社会是多元价值并存的社会,尤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应强调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法律与经济的统一.以法律之公平消除因追求经济效率而带来的社会不公现象,是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18.
对法律解释的客观性内涵的把握,与对法学性质的理解具有密切的关系,对此做出不同的回答,直接决定于对于回答这个问题的基本立场。要实现法律解释的客观性,必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基础性工作:实现法学与司法的交流和对话;以维护现存法秩序为基本立场,通过循序渐进解释方法来证明法律解释的合理性;注重法律解释中的裁判理由,对法律解释进行可批判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的独特性在于它是"法律拜物教批判",是批判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法治理念及资本主义社会法治实践的法律理论,这是英国分析法学家柯林斯的基本结论,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独特性以及把握它的当代价值具有启发意义。法律拜物教把法治看作为不可质疑的教义或必须信奉的原则,看作为国家的最优结构和终极理想,相信依靠法治,权力得到制约,权利得到保障,社会就会成为公平正义的社会。马克思主义法学不是停留在对法律表面功能的认同上,而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下,从整体社会形态的宏观视角出发,以一种冷峻的眼光审视现代社会流行的法律理论、法律观念及法治实践,为法治进程的未来推进提供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试论法律的域外效力唐烈英法律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发生法律效力,称为法律的空间效力。法律的空间效力是指一国法律在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的全部领域生效。法律的域外效力是指法律在管辖范围外生效。随着各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扩大,以及国内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