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抽象行政行为是当今各国政府进行行政管理的一项最重要的手段。面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正是一个国家实现行政法治的重要标志。由于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外,因此“只能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似乎已成为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立法体例的缺陷也日渐明显:当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抽象行政行为的侵害时,缺乏及时有效的法定程序使相对人获得救济。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抽象行政行为是否具有可诉性入手,结合现存的几种监督机制的弊端,论证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受案范围之必然性及对其进行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2.
抽象行政行为因缺乏必要的法律监督而导致行政和司法实践问题丛生.惟有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接受司法审查,才能健全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制度,进而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行政合同在我国被广泛运用于各种行政管理领域已成不争事实,但相关的行政合同制度还很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对行政合同概念的界定以及行政合同的法律救济制度上,特别是行政合同行为的可诉性问题,在学术界和司法实践中仍存在很大争议。本文拟从对行政合同概念的界定入手,结合国内外相关的行政合同的理论与实践,对行政合同行为的可诉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完善我国行政合同救济法律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现代宪政国家理论和实践出发,从多方面论证了抽象行为是可诉的,对主张抽象行政行为不可诉的观点作了辩驳。  相似文献   

5.
行政机关对于国家行政事务的管理,大多通过行政行为表现出来,因而行政行为历来是行政法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而行政机关经常做出的行政检查行为在我国现有法律中并未明确表述是否可以进行司法救济,理论界对此也颇有争议.本文主要阐述行政检查行为的涵义和分类;行政检查行为性质认定的争论;进而分析认为.应将行政检查行为是独立的行政行为还是附属的行政行为加以区分,对独立的行政检查行为则可以进行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6.
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主体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实施的不产生法律效果,但事实上可能会产生一定法律后果并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影响的行政行为.基于“无行政处分即无法律救济”的诉讼原则并囿于“具体行政行为”的限制,我国一直将可能侵害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事实行为排除在行政诉讼范围之外.然而,将行政事实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行政法学发展的历史趋势,并且国内已经进行了相关尝试和探索.因此,可以从放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原告资格、增加判决类型以及建立行政事实行为的调解制度等方面构建行政事实行为的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各级政府行政管理的需要,抽象行政行为的数量急剧增多。但是,由于其他非诉监督机制已难以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以致抽象行政行为违法实施的现象日益严重。为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对之进行司法审查已大势所趋。在此前提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便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修订后的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中增加规定了人民法院对于国务院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章以外的规范性文件的附带审查,但仍需界清审查范围、明确审查方式和审查标准、细化审查程序、突出审查效果,以使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的制度创新更具可操作性,从而真正发挥其司法监督功能和权利救济作用。  相似文献   

9.
郭跃 《理论界》2008,(6):8-9
目前我国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监督乏力的现状。根据我国目前法律的特点。有必要将行政听证制度引入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机制。本文着重进行行政听证制度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的必要性分析,并阐述其对推动我国政治文明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朱光喜  王赵铭 《兰州学刊》2006,2(6):198-200
抽象行政行为不作为越来越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审视。引起抽象行政行为不作为的原因是抽象行政行为体系混杂和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乏力,但其根本原因是行政主体与民争利和行政体系内对部门利益维系的要求。要遏止抽象行政行为不作为必须科学地设置行政主体行政立法和制定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权限,加强行政立法规划和对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体系的评估,将抽象行政行为不作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探索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和抽象行政行为不作为的国家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学界划分的行政立法和抽象行政行为之间的几种逻辑关系 ,明确表示赞同二者应是全异关系。并从宪政体制 ,行政与立法特征和现实情况等方面论述了全异关系的原因。进而阐述在当前语境下 ,将二者“割离”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抽象行政行为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象行政行为作为一种法律行为,应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为了保证对抽象行政行为的有效监督和法律约束,必须加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法律规制,确立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权。  相似文献   

13.
侦查行为应当具有可诉性,其理论依据在于司法最终裁决原则、程序正义理论和人权保障原则;国际公约及世界主要法治国家均规定对侦查行为可以提起诉讼,我国立法应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强制侦查行为提起诉讼的权利,并对提起、受理及审理程序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4.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行为的可诉性在司法实践中颇具争议。鉴于竣工验收备案行为性质尚无定论,司法机关在裁判过程中对其定性亦无从根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备案行为属"形式核对"还是"实质审查",备案结果是否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亦给司法机关的裁判工作带来较大困扰。应从法律文本角度出发,分析国家立法目的与机关职能定位,准确把握备案行为的法律性质,寻求工程竣工验收及备案行为的协调统一,全方位把握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行为的可诉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分类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分类最早是学术上的研究。在法国类似的分类为“普遍性的行为和具体的行为” ,我国借鉴了法国学者的这种划分。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后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就成为法律术语。行政诉讼法规定只有具体行政行为才能成为人民法院的司法审查对象 ,而对于抽象行政行为 ,人民法院则无权审查。由于牵涉到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 ,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就成为行政法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 ,至今理论界观点不一。一、当前理论界对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划分标准与概念界定的主要观点对抽…  相似文献   

16.
陈宝胜 《理论界》2006,(10):129-130
对于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问题,我国学术界的争议较大,但无论是抽象行政行为自身的特点还是转型期我国的特殊国情,都决定了目前我国的抽象行政行为不具有可诉性。要加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在现有框架内建立和完善多维度的监督制度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马震 《东岳论丛》2010,31(2):153-158
从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出发,探究抽象行政行为的起源、内涵与外延,结合国外抽象行政行为的研究及我国现有国情,比较现有抽象行政行为规定之优劣。在分析抽象行政行为的本质之后,提出抽象行政行为实质是政府以行政行为的方式对社会资源进行再分配的手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时间标准界定为主,范围标准界定为辅的抽象行政行为划分标准,以期明确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之间的标准,减少法律模糊与肆意的主观判断,将法律的核心关注从内容转向程序,促进程序主义的发展,并为将来抽象行政行为的治理留下前置性的时间空间。  相似文献   

18.
“房屋拆迁公告”的合法性事关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提起行政诉讼是进行自我救济的重要途径。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做法的不一致,引起学界的一些争议。通过对两则典型案例的介绍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房屋拆迁公告”是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可诉性,并且当事人可针对“房屋拆迁公告”单独提起行政诉讼。“房屋拆迁公告”违法体现在发布主体违法、时间或内容同拆迁许可证不一致、违反公序良俗、没告知救济途径、发布形式不符合要求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房屋拆迁公告"的合法性事关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提起行政诉讼是进行自我救济的重要途径.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做法的不一致,引起学界的一些争议.通过对两则典型案例的介绍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房屋拆迁公告"是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可诉性.当事人如对"房屋拆迁公告"有异议可单独提起行政诉讼.一些"房屋拆迁公告"的违法性体现在发布主体违法、时间或内容同拆迁许可证不一致、违反公序良俗、未告知救济途径、发布形式不符合要求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程庆水 《河北学刊》2012,32(4):146-149
抽象行政行为是当今各国政府进行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由于理论界对抽象行政行为的认识不同,当代中国的行政诉讼法与行政复议法一直未将抽象行政行为列入受案范围,造成现行的抽象行政行为监督机制不够完善。随着依法治国方针的提出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缺乏抽象行政行为监督机制所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严重影响着当代中国行政法制建设的发展。因此,完善与发展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机制的任务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