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过程两次飞跃的理论,是毛泽东哲学认识论中的核心内容。对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毛泽东同志尤为重视。与第一次飞跃相比,他认为第二次飞跃更重要,意义更加伟大。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四大”全面地概括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科学地确立了它的历史地位,强调指出,这一理论的创立,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实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新的飞跃。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党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第二次飞  相似文献   

3.
试论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张磊毛泽东同志的伟大业绩,主要在于他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引导民主革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同时,又开拓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追求。他未能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他的未竟之业...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践,经历了70多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的理论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中国革命成功与失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二次理论飞跃,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胜利与挫折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承和发展了  相似文献   

5.
论土地规模经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生产方式的第一个飞跃,土地规模经营是第二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第二个飞跃的基础和必要准备,而第二个飞跃是第一个飞跃的必然趋势。然而,我国农村均田制的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那么,第二个飞跃难道没有必然性吗?如果有,是什么障碍使其姗姗来迟?排除障碍,实现第二个飞跃的途径是什么? 一、必然性 第一次飞跃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它与提高粮食价格共同发挥作用,使大多数农民摆脱了贫穷,进入了温饱社会,解决了洋人认为中国人解决不了的吃饭问题。此后,中国人不再为吃粮而担忧。但是,这种联产承…  相似文献   

6.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程表明,社会主义的每一次飞跃,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为先导的,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突破和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邓小平思想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在新时期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三次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分析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第二次飞跃是列宁突破了马恩设想的社会主义必然在大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胜利的论断,创立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第三次飞跃就是邓小平同志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上由空想回到现实,找到了社会主义建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的认识,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指引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第二次飞跃发生在社会主义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过去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开拓前进。本文试图通过剖析两次历史性飞跃,揭示贯穿这两次历史性飞跃始终的创造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堪称开天辟地的一代,自1935年形成至1976年终结共存在41年之久,毛泽东是这一代的创立者与稳固核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开创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引发了20世纪中国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其丰功伟绩不可磨灭。上述诸要素共同构成了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三峡库区绝大部分区县一举越过温饱线,实现了经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特别是二十世纪末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和三峡库区建设高潮的到来,为三峡库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历史机遇,新重庆又把库区经济定位于三峡生态经济圈。这些都为三峡库区经济实现第二次飞跃创造了必要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0.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课题。回顾9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探索,经历了1919-1949年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949-1978年的延伸与准备、1979年至今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三个发展时期。回顾这一曲折前进的历程,将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飞跃──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和世界意义韩敬迄今为止,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发生过三次具有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的飞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第三次飞跃的表现和标志。一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第一...  相似文献   

12.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结合六十多年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指的是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第二次飞跃,指的是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两次飞跃,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二个伟大转折的标志,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为中国人民指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次历史性飞跃的中心内容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论证,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本文将着重从哲学的角度,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探索和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安全文化建设及其在煤矿的应用梁尤平(平顶山矿务局)考察企业管理的嬗变过程可以发现,管理科学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了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第二次飞跃是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所谓“文化管理”,就是以企业文化建设带动企业的全部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个新的科学论断,更加明确地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诞生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精华,但是邓小平理论不是毛泽东思想的简单重复或某一个方面的发展,而是在国际国内的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自成…  相似文献   

16.
《理论界》1999,(1)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的理论,给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第二次飞跃,是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第一次飞跃之后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将是我国农业的再一次根本改造,是农业走向社会主...  相似文献   

17.
现代生物进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物种到分子水平的进化;第二次飞跃是从个体变异到系统自组织的进化。随着系统科学的发展,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超循环论都为生物进化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生物进化思想的发展对于我们深化内因与外因、偶然与必然、平衡与非平衡这些哲学范畴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对促进经济发展源动力的认识过程,提出了这个认识过程经历了从作为生产力首要因素的“劳动者”到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最终发展到“科教兴国”战略国策的确立三次飞跃。并论述了三次飞跃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十五大报告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无论从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来看,还是从邓小平理论自身的特点来看,都表明:邓小平理论确实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流行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实践检验认识与认识指导实践是同一个过程。例如,有一本哲学教科书这样写道:“由认识到实践,就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检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还有一本哲学教科书说:“人的全部活动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世界,一是改造世界,或者说,一是在实践中形成思想,一是在实践中实现思想,第一次飞跃解决的是认识世界、形成思想的问题,第二次飞跃解决的是改造世界、实现思想的问题”,还说:“第一次飞跃与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