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我国目前的行政监督体制的现状作了分析,认为目前的行政监督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的行政监督。同时着力指出该体制尚不完善之处。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这一体制的一些设想:强化对行政权的制约;行政监督法制化;行政监督公开化;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等  相似文献   

2.
依法进行行政监督是衡量草原行政执法行为合法性的必要约束机制,属于国家行政监察机关对国家行政机关执法活动的内部监督。强化行政监督,有利于草原行政执法体系的建立健全及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对草原行政行为的法律根据进行核查及对其合法性作出评价,并由此对违法行政或越权行政予以惩戒,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行政执法各方面内容加以合理合法规范。一、草原行政监督现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着我国计划经济时期草原行政指导、监督的人为随意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颁布及各省、市、县依其出台配套条例、细则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行政法的创制与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依法治国及依法行政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行政法律制度 ,行政法律制度的构建对国家权力运作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围绕中国行政监督法、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的创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4.
行政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尚不完善,还存在着权责不明、缺乏监督的权威性和独立性等问题,特别是国家权力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力度不够,严重地影响了监督的实效性.为此,我们必须加大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力度,进一步强化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不断完善社会监督,并确保专门监督机关的权威性,只有这样才能把监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法的漏洞及其补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所谓法律漏洞是指法律体系存在着违反立法计划的不圆满状态。其特征为:一是违反立法计划性,二是不圆满性。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法律漏洞可分为自始漏洞与嗣后漏洞;明知漏洞与不明知漏洞;明显漏洞与隐藏漏洞及碰撞漏洞。法律漏洞应予补充,应以法秩序的精神为依据补充法律漏洞。具体需要用类推适用、目的性限缩、目的性扩张和法律续造等方式。我国民法的法律漏洞不仅具有上述特征,而且呈如下特性:一是法律漏洞大面积存在,许多法律制度整体性欠缺,或者一项法律制度中的许多重要成份欠缺;二是不明知漏洞较多。所以,我国民法的法律漏洞的补充,究竟适用何种方式,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6.
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虽取得巨大成就,但在空间治理诉求下存在结构性偏差:重点环境要素治理路径下的法律机制难以因应环境污染的多介质传输与空间转移特性,分散保护多个环境要素的制度体系难以保障整体环境质量;特殊区域治理路径下的法律机制存在区域划分交叉重叠且未形成整体性空间结构的不足。环境治理对象从环境要素到环境空间的拓展、环境治理目标从控制不法行为到保障环境质量的转型,使得环境治理的空间转向成为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改革目标。可以从构建场所空间规则和完善领域空间规则两个维度,综合推动环境空间治理的立法创新。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监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监督中,我们认为,国家权力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应该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督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也是最高层次的监督。这是因为: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控体系的受控部分需要多种法律规范。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监督体系中的施控部分的监督内容和程序需要法律来确立和规范。对市场主体活动和市场体系的整体运行进行的法律、政策、行政监督最终要由施控部分的执法机关和行政管理机关来执行。为了使他们的监督能及时、准确、有力,国家权力机关还必须运用立…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的行政监督体制没有产生理想的监督效果,主要表现在现有的监督机制运行不畅。这和监督体系中缺少道德监督机制有关。长期以来,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中没有道德监督机构,因而道德监督对政府行政人员道德行为的调节无法起到实质性作用。行政监督因缺乏行为主体的内在驱动力而导致监督效率不高。有效的监督体系应是外监系统、内监系统和道德监督系统三者的有机结合。所以,有必要在现有监督体制中建立相对独立的道德监督机构,强化道德监督的内在机制,把完善监督体制与确立行政道德监督机制视为一体两面的同一过程,从制度保证到舆论监督,由外而内地完善行政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9.
格式条款订入合同的规则在格式条款控制体系中地位重要,其法理基础是维护意思合致,规范目的是实现合同正义。依规范体系和目的,《保险法》第18条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应解释成"该条款不产生订入合同的效力",它是保险人不履行说明义务的法律后果。该条确立了我国格式条款订入保险合同的规则,弥补了我国合同法的不足。《保险法》第17条存在法律漏洞,应类推第18条"该条款不产生效力"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尤其对行政监督体制的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给予深切关注和思考。我国行政监督体制改革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意义深刻,行政监督实效的提升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行政权力,而现行的行政监督体制存在的众多问题阻碍着改革的深化。为此,从行政监督的内涵和价值入手,以现阶段制约我们行政监督工作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探索行政监督体制改革的具体方法和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行政监督乏力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吕景城 《齐鲁学刊》2002,(4):127-131
有效的行政监督对于消除行政腐败 ,加强廉政勤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一直存在行政监督乏力的现象。行政监督乏力是导致各种行政腐败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 ,分析我国现阶段行政监督乏力的现象并寻找其成因 ,有针对性地探索强化行政监督效能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缺失及其改革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分析了我国目前行政监督体制的现状、成效和存在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西方有关国家权力监督的理论及其实践经验,提出了改革、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3.
孟迪云 《理论界》2007,(5):60-62
我国现行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未能成为立法的主要方向、现行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等问题。应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立法,制定资源综合利用基本法及其配套法规,以利于该法律体系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王利 《北方论丛》2011,(6):146-153
为解决能源供应短缺、环境破坏问题,缓解国际环保压力,大力发展新能源并采取相应的法律与政策措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加快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具有紧迫性,而我国新能源法律与政策却存在着执行不足、激励不足、参与不足等问题,需要完善新能源法律与政策体系,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机制与技术创新机制,促进、保障新能源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虽然已初步形成以《海洋环境保护法》为中心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体系,但是在海洋生态建设的立法中存在海洋生态保护缺乏、新兴海洋产业的立法不足、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问题严重、区域合作法律制度不完善、海洋生态损害补偿依据不足、缺乏海岸线保护方面的规定等问题.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立法中存在的问题急需通过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加强海洋管理机构的组织立法、完善海洋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和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救济法律制度等的相关立法来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责任政府是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高效廉洁的基本保障.要建构责任政府,必须有健全的监督机制做保障,即要实行良好的行政监督.这是因为行政监督的功能决定了行政监督对政府机关及其人员的行政行为起着良好的监督制约作用,能够促使政府行政责任的实现.目前,我国行政监督中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更好地完善行政监督体制,进而促进责任政府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已基本形成,这对维护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正确贯彻实施,惩治腐败,加强行政机关廉政建设,调整、维护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行政监督机制,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是值是我们探讨的。  相似文献   

18.
以石窟寺文物为代表的大量中国文物在近代流失,其背景复杂、肇因独特,对国家文化主权构成严重侵害,也对当下展开的法律追索构成诸多障碍。国内法层面上,事实证据缺失、所有权法律依据模糊、现代民事法律制度的诸多规则构成追索障碍;国际法层面上,国际条约存在无溯及力、适用范围有限、条款设计缺陷和执行力不足等问题,难以为追索提供充分支撑。我国应坚持文化主权原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统摄下推进文物追索;要加强海外流失文物调查,明确追索的事实依据;根据现持有人法律地位差异制定针对性追索策略;将文物追索纳入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系统工程,从立法、执法和司法层面完善文物追索法治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文物治理和国际法规则改革,促进流失文物返还国际新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经济形态与法律效益之关联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效益是指法律调整的实际状态和结果与法律社会目的之间的重合程度。其中经济形态与法律效益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首先,社会经济形态决定了一定的社会法律精神。自然经济社会中的法律精神体现为对社会特权阶层的肯定和支持,对劳动者对土地占有者的人身依附关系的肯定等等。市场经济社会中法律是对个人独立和权利的肯定和支持,以权利为本位的法文化体系成为其基本立足;点和归依。其次,社会经济形态决立了法律在社会调整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市场经济社会中,法律是主要的社会调控手段,它要求调控机制必须以权利为本位和依归,并有效防止任何人的主观任性。再次,社会经济形态决定了法定权利和义务的范畴和界限。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体权利范围不断扩大.自由行为空间更加广泛,法律体系中授权性规范据主导地位。其四、社会经济形态还决定着法的结构。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中,往往私法发达而公法相对萎缩;自然经济社会中,刑法、官制法等“公法”范畴的法律规范发达,而民商法等法在规范却极为有限。社会经济的类型转换对当代中国的法律调整及其社会效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表现为:经济形态转换与法律目的存在着矛盾性;原有的法律体系亟待重构;经济形态转型也使执法体制面临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应建立起完善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而目前我国物流立法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立法的协调性、权威性、国际化不足以及体系性、配套性欠缺等。通过对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现有物流法律法规体系构建理论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将系统的整体性、结构功能性、层次性、开放性和灵活性融入物流立法中去,以构建物流法律规范系统,可为我国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