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明代是中国年谱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各类年谱数量增长,经典作品不断涌现。自撰年谱是建立于明代的年谱新类别,其独具的撰写特色打破了宋元时期以名儒为基本修谱对象的约束,谱主群体日益扩大,并出现明显的世俗化趋势。明人年谱在编撰体例规范创新、不断完善的同时,保持了题名的多样化特征和编写手法的灵活性,使明代年谱的编撰活动呈现持续繁荣,并为清代中国年谱的全面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简绍芳是杨慎流放云南时最亲密的朋友之一,有关他的史料颇为少见。本人据明人笔记、诗文和方志,考订了他的生平事迹、著述,勾画了二人结识相交的始末,并介绍了他为杨慎编撰年谱,校订文集、全面公平评价杨慎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明代的农书观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考察:第一,通过对明人文集中的“一般性观察”,会发现农书有着“经世”“技术”“归隐”三个层面的指向;第二,通过对明代公私书目中的“分类性观察”,则可揭示明人的农书认识在官方与民间之间存有一定的差异;第三,通过对明代农书中的“专门性观察”,便能指出明代的农书观在“农桑”与“农艺”之外,还将“农政”纳入其中。通过以上的讨论,可以进一步发现,明代的农书具有日用技术性、士人休闲性与事功教化性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4.
李白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历代学者虽然非常关注李白诗文集的编集、辑佚、笺注工作,但是对李白年谱的编订却用力甚微,由宋迄清仅有三种年谱流传于世:南宋薛仲邕的《唐翰林李太白年谱》明代胡震亨的《李白年谱》和王琦的《李太白年谱》。相对而言,薛、胡所订年谱疏误甚多,内容较简略;王琦编订的李白年谱则准确度颇高,在李白生平重大问题方面,年谱编纂方法和李诗系年方面都有自己的贡献,为李诗研究者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5.
明清至今,高拱没有年谱,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其生平身世、改革事功和学术思想隐而弗彰,不被世人所知。因此,要知其人,论其世,识其学,编著《高拱年谱》非常必要。这不仅有助于研究高拱及明代中后期历史,而且对继承和弘扬明代中原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晟先生《明人笔记中的戏曲史料》(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以下简称《史料》)一书,围绕《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之外的明人笔记开展整理工作,广泛搜集、辑录了明代72位作家、77部笔记中与戏曲有关的史料,涉及明代戏曲的剧目、作者、演出形式、艺人活动、杂戏体制及其对周边国家的影响等内容,加以考订注释,汇为一编。此工作看似平易,实属艰难。往往一部书中,仅得二三句,或者只字全无。  相似文献   

7.
明代是评点文学的全盛时期,评点成为明代最重要的文学批评方式,这样的风尚也反映在龙学研究上。明人以创作实践为出发点,结合当时的文学思潮和自身创作经验以评点的形式对《文心雕龙》展开了全面细致的研究。《文心雕龙》的评点者多为文学大家,他们多从细节入手来揭示刘勰的为文用心、阐发全书结构特点、指摘警句、评论行文风格,表现了对文本的主观感受和理性思索。明人对《文心雕龙》的评点虽在深度上有所欠缺,但却代表了明代龙研究的重要成果,并开阔了后学者的思路,成为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史学史上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明人和宋词,即明人对宋代词作的跨时空追和与赓续,是明代对宋词的传播与接受的一种形态表现。明人和宋词不仅数量多,而且涉及的宋代词家亦广,包括宋代大家名家。和宋词的主要模式有三种,而其产生的缘由则是出于宋词的名篇效应、明人社交的需要及个人情志表达的需要。论述明人和宋词可以一窥宋词在明代的流传接受轨迹及明人词学发展的印记。  相似文献   

9.
明人小品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品文发展到晚明而盛极。明人小品受个性解放思潮和在样之风的影响,从文以载道的传统向消遣自适转变,从复古摹古向师心自运转变,形成一种最为自由的文体。明人小品追求“真”“趣”,并把诗歌体制融入散文之中。从传统古文的”以气为主”转而追求意境情韵,是古代散文的重大转折。明人小品受宋代散文的影响最大。明代作家对于小品文有自觉的美学追求。明人小品在现代社会仍有其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声论诗"是明代诗学中的显著现象,"以声为教"是其中一个重要维度。明人一方面沿用宋人"诗以声为用"的观念,强调"声"对于诗歌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面对诗乐分流、"雅俗杂出"、礼乐制度失效的现实,希冀以"诗教"接续"乐教",在中国诗学史上第一次正式提出"诗以声为教"的观念。与"以声为用"主要强调声乐之郊社、宗庙、宫廷、祭祀之用相比,"以声为教"更加突出声情感化之用。明代诗学"声教"的主要内涵是"陶养性灵,风化邦国"。从诗歌创作和接受的角度,明人建立了"(作者)情正/和→(文本)声正/和→(读者)情正/和"的声教模式,基于此种模式,明人论诗提倡"雅正平和"之声。由于强调"情正则声正",明人"以声为教"的内涵同时具备了"以义为教"的要旨。  相似文献   

11.
权近作为丽末鲜初的性理学巨擘,受《春秋》尊周思想和华夷观念影响很深。因为理学思想格外重视“三纲”,而其中君臣关系尤为关键。他认为以“中国”为正统,接受其册封,奉中国之正朔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种宗藩观念和事大服从思想,在权近的《奉使录》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权近在使途中所写的诗篇,很多都表达出这种尊周崇明的思想观念及“如今四海为一家。迩遐同体”共享“太平盛世”的喜悦。这种主题在权近的使行诗里出现的频率较高,其比例也较大。这种现象足以证明他奉命出使明朝京师基本的思想原则、主导理念以及其纪行文学创作主题的选择准绳,都遵循了尊明事大、崇慕华夏文明这一基本基调。  相似文献   

12.
袁宗道是晚明公安派的主将之一,他的小品创作是其文学理论的实践。综观袁宗道的小品,其小品创作以崇识尚理、简洁精粹、风趣和雅兼而有之的艺术特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都有新的探索,丰富了公安派文学的色彩,发挥了公安派先行者的作用,对明代以及后来的进步文学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东亚区域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政治、经济重心日益东移,由此促成南疆、南海战略地位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南疆、南海史地文化的研究,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从而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正德琼台志》是现今保存完善的最早的一部海南方志著作,在这部志书文献中,客观、全面、翔实地记录了明代海南的自然地理资料和历史人文资料,堪称“一方之全史”,通过对《正德琼台志》史料价值的分析,可以发现深化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研究从地方志研究入手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明代中国的管制税率很低,且长时期固定不变,结果导致了各级政府的财政赤字。税收的均衡分析表明,差役征收作为各级政府财政赤字的补救措施,不但没有缓和政府的财政危机,反而由于其"挤出效应"更加恶化了这种危机。鉴于此,明王朝只有把政府管制税率提高至税收供求双方决定的均衡税率之上,同时取缔各类差役征收,这样才能减轻纳税人的税负,扩大税源,增加政府税收,从而解决各级政府的财政危机。  相似文献   

15.
林纾的笔记集《畏庐琐记》,反映了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社会百态。文章以《畏庐琐记》所载之旗人东岳崇拜和士子祈神等民间信仰现象为例,利用方志、笔记等地方文献,分析民间信仰的世俗化特点,指出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特定人群有自身的崇拜对象和信仰行为;另一方面,当面临人生的不确定因素时,民众会“随俗”走进祠庙,焚香祈祷。与向什么神祗祈祷相比,此时他们更为关注的是如何顺利实现心中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吴漫 《南都学坛》2008,28(5):24-31
明代学者从事宋史撰述的取材范围,业已打破仅凭主流文献——《宋史》等主要文献的单一格局,开始自觉适应宋史史料的发展趋势,扩充史料的利用范围。不但广泛搜集传统史料,其中涉及编年、纪传、政书、野史笔记、方志、传记、诏令奏议、类书、史评、文集等各类史料;而且扩充新史料,开拓以往学者不太注意的碑铭、志文、语录、策问、诗丈、题咏等史料群,挖掘各类史料的特有价值,立足研究重点,择取所需,也关注宋史研究的新动态,借鉴吸收本朝人的最新成果,充分显示了其多元化史料观。明代宋史学者开阔的史料学理念保证了宋史著述的质量,为我国宋史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明嘉靖间黄焯编纂的《朝阳岩集》是现存记载零陵朝阳岩诗文题刻的最早和唯一的一部总集,也是我国古代记载岩洞景观和摩崖石刻的较早的一部专书。辑者黄焯,字子昭,号龙津子,延平南平人,嘉靖间任永州知府。今所见《朝阳岩集》为明代嘉靖黄氏刻本,线装一册,不分卷,内容包括铭、记、志、诗、歌、游题短记、补遗7部分。初由无锡孙毓修小绿天收藏,后归国立北平图书馆,迄今所见海内仅此一种孤本,尤为珍贵。其中柳应辰等5首宋诗,乔恕等9首明诗,总计14首诗作不见今朝阳岩石刻及文集、方志文献。另有宋郭昭符1首诗作,内容完整,可补今存石刻磨泐之阙。  相似文献   

18.
从审美的角度看,张岱的小品文卸去了“文以载道”的传统,以普通人的视角再现明亡之前其亲历的生活,多方面表现了大众风情,具有鲜明的世俗性:把在传统文人看来俗之又俗的生活素材诉诸笔端;牵引市民化的人物走进小品文;尤其小说化语言的运用,使得作品富于生活气息。究其成因,首先是文艺思潮世俗化的时代洪流。涌溢各处、不断浸淫;其次是当时市民阶层爱好并喜做小品文的风气甚炽,使得张岱需要考虑读者的趣味;再次是张岱家世生平的坎坷,使他处于文化边缘的写作境地,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展现市民形貌、礼赞世俗人生。  相似文献   

19.
宋懋澄是晚明尺牍巨子.他对晚明尺牍小品的兴起与发展均有开山之功.从内容方面看,其尺牍小品明显体现于三个方面:宗教哲理的思辨和调适、摆脱羁绁的努力与挣扎、狂夫之狂的追摹与自恋.宋懋澄的尺牍小品,表现出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特征,是深具"晚明习气"的文学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