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宁 《东南学术》2003,(3):81-90
在宏观历史视野内 ,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华夏文化圈与西方文化圈内 ,首先在前现代化的东亚创立了华夏文化圈 ,其次参与构筑了西方现代性与现代主义的文化自我 ,最后为东亚现代化准备了文化潜力 ,中国自身也在经历了衰落与磨难之后迎来了伟大的复兴 ,并昭示了西方模式之外的世界现代化的另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势必对法治文明的传播产生影响.本文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为框架,论述了法治文明的历史发展,以及法治文明的传播模式及规律.  相似文献   

3.
珠三角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化遗产是前人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及人类实践活动有密切联系的自然景观之历史文化遗存和传统文化载体(或表现形式)。如何保护这些遗产,使旅游与保护不冲突,已经成为珠三角地区历史文化旅游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只有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解决当前的问题,珠三角地区的历史文化旅游才能走出目前窘境,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文明转型是中西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西方需要克服现代性的文化危机,中国则要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在此问题域中,我们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践和文化成果。基于马克思主义传统而可能的"革命——建设——改革"中国道路既蕴含着对现代性文化危机的克服,也表征出中西方文明的融合与更新的可能,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文明新秩序的重要历史实践。易言之,基于中国道路而可能的中华民族复兴既包含着现代化的主张,也意味着开启一种新的文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明从古至今的发展与渐进,从历史到现实,彰显了中华文明的世界文明意义。无论是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还是按照人类文明推演的足迹,中华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宝贵的明珠。在古代史中,中华文明就体现出了其先进性和创新性;经历了近代创造性转化之后,其智慧性和革新性进一步得到体现;面对世界大发展和大变革,中华文明又再一次体现出它的时代性和兼容性。  相似文献   

6.
城市文化本身便是人类文明活的裁体和存在方式,对任何一种城市文化的研究都不可能脱离人类文明史的历史进程.中国城市文化和其他任何一国的城市文化一样,都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高级体现,是在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尤其是在各种异质文化的碰撞、交流、整合过程中形成并逐渐完善的,显示了人类文明和文化的成就,并且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7.
最近,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了“伟大的世界文明”展览,展出了中国之外的世界上六种古老文明——埃及、印度、美索不达米亚、美洲、希腊、罗马——的珍贵遗存。我有幸参观了展览。正如人们在世纪坛的甬道用百十步便穿越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甬道上以公元纪年镌刻着中国历史每年的大事记),在世纪坛二楼的圆形展厅几分钟便能走过六种世界文明。  相似文献   

8.
吴文娟  周小玲 《社会科学》2006,4(1):187-192
2005年9月19日至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分别与深圳大学、广东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澳门基金会及澳门理工学院联手  相似文献   

9.
从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东西文化论战,幻想着以"中体西用";第二次东西文化论战,中国人已超越东西方文化局限形成了一种普遍的全新的"世界文化"这一意识,而李大钊在第二次东西文化论战中,把"世界文化"这一意识与探讨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结合起来了,构成了东西文化论战中的第二种文明观.  相似文献   

10.
政党意识是指对政党的情感、观念与认识的总称,是一种客观的精神现象与政治现象,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政党意识包括政党情感、道德与文化、理论(意识形态)三个层面,有自我认识与外在认识之别.它与政党意识形态密切相关、但又有所区别。政党意识涉及“政党是什么、为了什么、干什么、如何去干”等基本内容,具有主观能动性、价值倾向性乃至阶级性等基本政治特性,但这并不能否认政党意识的科学性、正当性乃至进步性。从理论上看,科学性、正当性、进步性乃判断政党意识是否文明的三把标尺;从实践上看,政党意识是否文明,需要接受具体的实践检验,最终要以促进国家文明、社会文明、人的文明的成效为根本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11.
耿超 《理论界》2013,(12):80-82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文化。为此,我们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营造全民参与生态建设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2.
古蜀文明经历了起源、文形成、演变和发展四个时期,前后延续2000余年。古蜀文明曾以强劲的辐射力和凝聚力,凝聚了中国西南地区尤其是长江上游的各种民族,整合了四川盆地内外各个古族的政治力量,实现了从区域一体化到一统化的发展,从而造成了古蜀地区经济开发的良好环境和发展空间,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青海省会西宁作为历史古城,存在着历史文化特色不够显著、市区内现存优秀历史文化建筑较少、有旅游价值的景点少等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就要把握西宁历史发展的文脉,从西宁建城历史悠久、战略地位重要、多民族聚居并相互融合、多元文化与多种宗教共存等历史文化特点中,寻找西宁的地域文化特色与旅游亮点,加强对城市优秀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工作,强化城市的个性特点,开发旅游项目,使西宁的旅游经济有新的持续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文明冲突论是文化范式现代性的一种表达,它根源于笛卡尔主客体二元分裂的世界观,在社会人类学上其主要表现为对人类文明"自我"与"他者"的二元划分。不论是西方的自我中心主义还是非西方的"他者的视野",都没有挣脱现代文化范式的羁绊,因而也就未能超越文明冲突论。马克思以世界历史眼光对现代文化范式给予批判。在马克思理论视野中,未来世界的文化范式应该不是"文明的冲突",而是"世界历史"。  相似文献   

15.
文红 《船山学刊》2006,(4):208-210
本文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和旅游文化效应三个方面阐述了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的文化内涵,以此为欠发达地区的森林旅游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胡惠林 《东岳论丛》2019,40(8):25-31
工业文化遗产是工业文明在实现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后现代工业文明转型过程中的产物,是一个国家工业文明的记忆。中国是一个工业文化遗产大国,从都江堰到大冶铁矿和江南制造局,形成了完整的工业文化遗产体系。这些工业文化遗产,既是中国文明历史进程的见证,同时也是中国文明发展与转型的标志。其中有不少工业文化遗产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关于工业文化遗产的政策,将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对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同时成为中国工业文化遗产政策的重要内容。中国已经取得了在这方面的成绩和经验,同时还存在着需要不断完善的问题。中国工业文化遗产作为文明转型的重要内容,正在和已经成为中国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7.
2004年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弗朗西斯科·巴达兰先生一行考察了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相似文献   

18.
19.
生态博物馆在保护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历程,在保护对象方面,经历过从单一器物、建筑单体、建筑群体、历史地段、整体环境的扩展过程;在保护范围上,经历了从城市向乡村的延伸过程,在保护方式上,则表现出从收藏展示、就地保护、原真性保护、功能动态保护的发展趋势。在这个过程中,生态博物馆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探索历程。生态博物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保存在农业社会中长期形成发展的民族文化和地区文化,从更长远的观点来看是如何在日益全球化和商业化的当今世界保持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视角,首先通过类型多样性的梳理,揭示了盐文化旅游资源的根表述.其次.借助根隐喻的认知手段,通过对源域、目标域、映射机制的细致分析,演示了盐文化旅游中的旅游者文化记忆,挖掘了盐文化旅游活动中主、客交汇的二维世界的联系桥介,从而还原了二雏世界中的客观呈现和精神阐释,从主客体的视野成功建构了盐文化旅游的实质:古代科技文明的现代朝圣.最后,进一步呈现出了根隐喻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