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王船山沉思录》是陆复初同志继《王船山学案》之后研究船山学术思想的又一重要成果。作者自称:由于《王船山学案》受体例的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其本人对船山思想体系的理解,故有《王船山沉思录》之续作。所以在《王船山沉思录》中,作者以  相似文献   

2.
<正>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许冠三先生陆续发表了有关王船山的专论五篇:《王船山的历史学说》,《原王船山之“理”》、《王船山的宇宙观》、《王船山的致知论》和《船山学术思想生命年谱》,共约二十三万字.下面,我们先分别介绍各篇主旨,特别是许先生关于船山思想的独到见解,然后从总体上比较作者的思路和研究方法,与大陆研究者的异同。以交流学术,启迪新思.《原王船山之“理”》一文,以八章近五万字的篇幅,专门剖析船山的“理”范畴的历史演变和逻辑层次。作者认为,船山哲学的中心范畴不是“天”,不是“道”,不  相似文献   

3.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人们习惯称他为“船山”。比如,他的著述篇目,称作《船山著述目录》;他的著作集,刊作《船山遗书》、《船山全书》;他的生平事迹年表,题为《船山公年谱》、《王船山先生年谱》。为了纪念他,许多地方修建了“船山祠”,为了研究他的思想,海内外成立了各种以“船山”命名的学术性团体,等等。总之,三百多年来,“船山”别号与王夫之本名一同流传,为学者乃至世人所熟悉。那末,“船山”这个别号究竟是怎样来的呢?“船山”别号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出自后…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对王船山历史观的评价,争议颇多,《湘撢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四期发表的《船山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提出:“可以边样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是唯物史观的最高形态,船山史观是唯物史观的雏形。”显然,持此观点的同志认为,王船山已经建立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虽是“雏型”,却已具唯物史观之“型”了,这也就是说,在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两军对垒中,船山史观已属唯物史观营垒,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属于同一阵线,二者仅是“初级”与“高级”之别而已。这种观点,颇受到重视,《光明日报》、《新华文摘》均予摘录转登。最近,该学  相似文献   

5.
作为清初杰出思想家的王船山先生,一生奋其才智,勤于著述,所遗著作达三百余卷之多,其影响于后世者,可谓深且广矣。然而,船山先生独具风采的书法墨迹却多被人们疏忽了,究其原因有二:一是王氏无意做书家,其传世的手迹用于供欣赏的书法作品甚少,而日常所书的文章诗赋等手稿,多为小楷,小行书,用意自不在表现所书的“形式表”;二是著述浩繁,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乃文化界探讨的重点对象,故书艺为文名所掩。因此对王船山书艺的研究,问津者尚寥寥。其实船山先生乃书风独特的大家。关于船山先生的墨迹,在社会上流传甚少。1982年10月…  相似文献   

6.
研究王船山的尚志观,对于我们今天弘扬传统文化精华,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造就四有新人,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一、对“志”的理论概括王船山从不同角度对“志”作了理论界定。“志是大纲趣向的主宰”(《船山全书》第六册925页,以下几引此书只注册页)。这是王船山从志与意的关系上,给“志”下的定义,说明志是人们的思想趋向,是人们对当时被认定为合理的某种社会事业的撞憬和追求,是人们的奋斗目标,即“心之所期为者”。船山认为,志与意是有区别的。一是产生不同。“意者,乍随物感而起也。志着,事所自立”。…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王船山诗论体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对王船山诗论中一些重要范畴却缺少深入的探讨.以致歧义甚多。如;船山诗论中的“势”范畴,有的认为,指宛转屈伸的表现手法;有的认为:指‘宛转屈伸’的意境;有的认为:指诗人进行创作时存在于情感中的某种被认为“理不可知”的强大力量:还有把势解释为“意象结构’、“表现形式”、“审美效果”、“艺术表现力”等等,真是歧义纷出,缠夹不清。这种情况势必影响对船山诗论整个体系的深入研讨。所以。  相似文献   

8.
<正> 《船山全书》——王船山全部著作的新中国版,目前正在积极筹备.湖南省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已经组织了《船山全书》编辑委员会,并聘请了全国知名学者多人担任顾问,开始工作。三百年来,对整理出版王船山全部著作曾经有过四次重大的努力。第一次在清康熙年间,由船山次子王敔分批刊刻船山著作十余种于衡阳。现归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收藏的《老子衍》等五种著作,封面总题曰《王船山先生书集》,并镌有“湘西草堂藏板”字样,就是当时集印的遗存。第二次在清道光年间,由湖南学者邓显鹤、邹叔绩等汇刻船山经部著作十余种,称为《船山遗书》。数年后又由俞焜补刻子、集部著作五种。合计二十四种,一百五十七卷。第三次在清同治年间,由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以更大的规模汇刻于金陵,仍称《船山遗书》。数年后又在湖南补刻六种,共收著作六十二种,二百  相似文献   

9.
<正> 把王船山列为启蒙思想家,始于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在四十年代中期,老一辈专家学者如侯外庐先生等人,就力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船山.认为王夫之具有“近代人本主义恩想”.①四十多年来,特别是1962年和1982年两次全国性船山学术思想讨论会以来,学术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讨论,至今仍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认为船山思想具有启蒙性质:一种认为不具有启蒙性质。分歧点主要体现在对启蒙概念的理解,对明清  相似文献   

10.
陈远宁先生不仅长期参与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船山学研究的组织和领导工作,而且与人合作编写了《王夫之哲学著作选注》、《王船山认识论范畴研究》,又独自撰写了《王船山政治观研究》和《船山易思想研究》,在船山哲学思想研究方面创获甚多,对船山学的发展贡献甚大。  相似文献   

11.
<正> 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集》选辑了1982年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会部分论文,比较全面地展现了船山学研究的阶段性的新成果。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反映了对船山哲学认识的新高度讨论集充分肯定船山哲学的唯物主义性质,认为船山把素朴唯物主义和素朴辩证法相结合的哲学形态发展到了当时条件所允许的典型高度。不少  相似文献   

12.
如何评价王船山的文学成就,这个问题日益为学术界所注意。上世纪末,谭嗣同、梁启超等人,借船山反清排满,船山文学一度得到了他们的竭诚鼓吹。本来,“使死人复生是为了赞美新的斗争”,从中“找到革命的精神”。这在今天,人们是不难理解的。然而,时过境迁,对船山文学的研究并没有得到多少改变。直到现在,诸多诗文选本,船山不入;古代文学的研究文章数至万千。  相似文献   

13.
<正> 在纪念王船山逝世三百周年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中,获赠一批探索船山生平与思想的书刊。对哲学系师生最实用的一册,无疑是唐凯麟、张怀承《六经责我开生面——王船山伦理思想研究》(湖南出版社,1992)。作者参阅《四书笺解》以外的船山一切原著,虽未征引冯玉辉先生发现的佚文,但是几篇短促的佚文尚无伦理新意。冯玉辉《王船山思想的渊源》(载肖起来、黄隆顺、熊考核编《船山思想探析》。北京:国际展望出版社,1991)强调《易》学根源,似为萧汉明《船山易学研究》(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的缩影。其实《五经》及  相似文献   

14.
<正> 谭嗣同对王船山推崇备至,他把船山的思想看作是复兴民族、“昭苏天地”的一声春雷。他说:“五百年来学者,真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他在老师欧阳中鹄、刘人熙的教导下,“为学专主船山遗书,辅以广览博取。”(《潭嗣同全集》261页,以下简称《全集》)因此,学习能深造有得,“多发前人之未发”(唐才质《戊戌见闻录》)。  相似文献   

15.
<正> 王船山一贯重视对《周易》的研究,先后写了六部关于《周易》的著作。借《周易》思想体系以阐发自己的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有《周易外传》和《周易内传》,论述易学发展历史和研究要领的有《周易内传发例》,专门解释“大象”义理和考订名物的有《周易大象解》、《周易稗疏》和《周易考异》。王船山重视学易,同时也讲占易.他认为学易和占易对于推进人们的认识都有意义。在《周易内传》中,王船山坚持“占学一理”的原则,把占易同学易相提并论,表  相似文献   

16.
<正> 王船山传记散文,包括《姜斋文集》中传略,行状、墓志铭、墓表四类。以其丰富的现实内容和鲜明的特色,在船山散文中甚为突出.本文试就其思想艺术成就及其历史地位作些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大家.一王船山传记散文思想成就首先表现为作者强烈的民族思想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顾炎武、黄宗羲、王船山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学者和爱国主义者,但就其表现的深度和广度看,王船山爱国主义思想更为特出。清末章太炎说:“明季之遗老,王而农(船山)为最清.”(《章太炎选  相似文献   

17.
<正> 王船山认为在武则天统治下,“嬖倖之宣淫,酷吏之恣杀,古今未有也。” (《读通鉴论)卷二十一《中宗》,以下凡未注明出处者,均见此卷)但船山承认武则天之朝有正人存在,有邪正之争存在,而且结局是正人胜利。船山对武则天虽持否定态度,但在若干地方,也有所肯定。王船山将武则天与唐之懿、僖、宋之徽、钦相比,认为武则天之恶,远远超过他们,但是,  相似文献   

18.
<正> 读了张武同志《船山与二程在“性即理”命题上的基本分歧》一文(以下简称《分歧》①,颇受启发。但文中的某些看法值得商榷。兹陈浅见于后,以就正于《分歧》作者和学界同人。(一) 船山与二程对“理”的不同解释《分歧》认为:二程之理,“是脱离自然和人类社会的非物质性的独立存在”。这是不全面的。二程的理包括两部分含义:一是“天理”,  相似文献   

19.
王船山治史,重视古为今用。他曾说过:“所贵乎史者,述往事以为来者师也。(《读通鉴论》卷六)船山撰写《宋论》,也是为着探究宋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经验,作为后世鉴戒的。宋太祖赵匡胤是中国封建社会有识见的君主之一,他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使由唐末至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趋于统一,百余年间,海内大治。对此,船山作了高度肯定的评价,认为宋太祖是以“一人之泽,施及百年”,“光武以后,太祖其迥出矣”  相似文献   

20.
<正> 自从一九一二年浏阳刘人熙创建湖南船山学社以后,湖湘人民为使王船山的学术思想进一步发扬光大,就由刘人熙,曹佐熙、徐明谔、彭政枢、廖名缙等倡议,于一九一五年八月二十日创办了《船山学报》。一九三0年五月,又创办了《船山杂志》(月刊)。一九三二年十二月,赵启霖、周逸主持续办《船山学报》。现将这三种研究王船山学术思想的刊物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