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们怀着欣喜的心情告诉大家:一批沉睡已久的郭沫若的珍贵书信被重新发现了。这批信共7封,分别写于1922和1923年。其中,1922年有5封,时间是1月22日、2月6日、5月17日、7月4日和10月19日。1923年有2封,时间是2月25日和4月15日。它们均初载于1923年8月《心潮》季刊第1卷第2期。每信都由收信人洪为法作了节录。《心潮》季刊,玫瑰社机关刊,共出2期。第1期1923年1月出版,第2期同年8月出版。玫瑰社,1921年成立于南京。主要成员有吴江冷、卢冀野、洪端钊、李祖荫、洪为法、洪白苹、王兆俊等人。曾编辑《玫瑰周刊》。1923年1月又出“纯文艺的季刊”  相似文献   

2.
《江海纵横》2005,(2):29-29
鲁迅先生逝世于1936年10月19日。一个星期以后即10月26日,陈云写成悼念文章《一个深晚》,发表在中国共产党的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时报》第64期上,署名史平。文章记述他在上海担任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成员、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时.为将瞿秋白夫妇从鲁迅家中接出转移到别处去。与鲁迅许广平见面的经过情形。全文约1600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云文选》(1956—1985年)附录了作者的四篇三四十年代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百姓生活》2008,(7):32-32
第一届:1896年4月6日~4月15日(希腊雅典)第二届:1900年5月14日~10月28日(法国巴黎)第三届:1904年7月1日~11月23日(美国圣路易斯)第四届:1908年4月27日~10月31日(英国伦敦)第五届:1912年5月5日~7月27日(瑞典斯德哥尔摩)第六届计划举办地:德国柏林(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停办)第七届:1920年4月20日~9月12日(比利时安特卫普)第八届:1924年5月4日~7月27日(法国巴黎)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革命报刊已影印出版的有十三种,现简介如下: (一)《解放周刊》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刊物。1937年4月24日在延安创刊,1941年8月31日终刊,共出134期。有时事评论、论著、理论研究、文艺、捷报、特辑、各地通讯、翻译、来信等栏,以时事评论为主。它着重报导中国共产党对时事的态度和看法。《解放周刊》为16开本,每期24页以上,1966年由人民出版社影印为七集。 (二)《群众周刊》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出版的刊物。1937年12月11日创刊于汉口,潘梓年任编辑兼发行人。1949年10月20日在香港终刊,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个刊物。1955年人民出版社影印262期,分为四卷,止于1947年3月2日。创刊启事中说:“出版本刊,固然是愿意把自  相似文献   

5.
第三届东西方哲学家会议于1959年6月22日至7月31日在夏威夷檀香山举行。本刊1959年第5期和1960年第6期曾简略介绍。最近美国《哲学与现象学研究》杂志(1960年12月号)又作了详细报道,兹译载其主要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简讯     
2011年5月17日,江苏科技大学文件“关于调整《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编委会和《中外船舶科技》编委会组成人员的通知”(江科大校E2011]51号),确立了《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四届编辑委员会的组织架构:编辑委员会主任由江苏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教授出任,主编由邓周平教授出任,副主编由章延杰、喻世华二同志出任,编辑委员会由马才华等23位同志组成。第四届编辑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6月28日召开。  相似文献   

7.
美国《语言》杂志(1960年10~12月号)发表一篇书评,介绍《第八届国际语言学家大会会刊》(按这次会议是1957年8月5日至9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的,会刊出版于1958年,全书共885页——译者)。文章说,根据会刊的记载和大会秘书长伏  相似文献   

8.
关于《豫报副刊>)的出版 一九二五年五月四日,在鲁迅的支持下,在河南开封创办了一种新的日报——《豫报》。《豫报副刊》是随《豫报》发行的一个综合性的文艺副刊,每日出版十六开 纸四页。现在看到的《豫报副刊》共一百四十期,至一九二五年九月三十日止。 《豫报副刊》由吕蕴儒、高歌、向培良等人编辑。吕蕴儒,名琦,河南人,鲁迅在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和各个革命根据地都编辑发行过一些革命报刊。由于白色恐怖严重,斗争残酷尖锐,这些报刊常常不能按时、按期出版;保存至今的不多,完整的更少,有待进一进搜集补充。现将已知的这一时期出版的十四种主要报刊简介如下: (一) 《布尔什维克》 《布尔什维克》第一卷(1927年10月—1928年9月)为周刊,第二卷(1928年11月—1929年12月)为半月刊,第三、四、五卷(1930年1月—1932年7月)为月刊,出至  相似文献   

10.
《语丝》是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七日创刊于北京的一种周刊。一九二七年冬移至上海,一九三○年三月十日自动停刊。 《语丝》在上海出版时曾先后经鲁迅、柔石、李小峰编辑,这一点无可异议。但对于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把孙伏园说成是《语丝》在北京时期的编辑,我们却不能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1920年到1924年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旅欧的中国学生和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赤光》杂志是他与当时在欧的进步青年创办起来的。《赤光》是手工刻写油印的刊物,现在在法国里昂市图书馆尚存有17期。周恩来、王若飞、李富春、邓小平、瞿秋白、  相似文献   

12.
1920年12月到1924年7月,周恩来在旅欧期间,深入考察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和工人运动,“推求比较”马克思主义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积极参加留法勤工俭学的革命斗争,最终确立了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成为旅欧共青团和旅欧国民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  相似文献   

13.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四日,《语丝》周刊第五十七期发表了林语堂的文章《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提倡不打落水狗的“费厄泼赖”精神。这正是敌人求之不得的足以麻痹革命者的腐蚀剂。伟大的战士鲁迅,为了驳斥这种错误言论,肃清中国几千年来封建主义的中庸思想在人民群众中造成的恶劣影响,揭穿敌人的反动本性,及时于当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写了《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这篇不朽的论文,发表在一九二六年一月十日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一期上。  相似文献   

14.
说明】 1921年8月中旬,郁达夫在日本东京附近杨木县的盐原避暑,作了十首诗以记录自己的经历与心绪,《郁达夫诗词集》将这十首诗名之为《盐原诗抄十首》。这组诗中的第一、二、三、四、五、八、九、十首,原载作者日记《盐原十日记》中,并曾在1921年10月至12月日本《雅声》第三至五集发表,第六、七首曾分别以《山中七夕》、《妙云尼墓》为题发表于1921年10月1日日本《文字禅》第五卷第十号。从诗的内容看,第一首表现对“秋来酷热”的“不平之鸣”(《盐原十日记》),第二首写山中避暑的清凉快乐,三、四两首是七夕怀内之作,第五首是给旅舍主人的…  相似文献   

15.
近日,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查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刊物,在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出版的第二号《每周评论》上,发现了一篇署名庚言的短文,题为《美术杂志第一期》。这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接着,又在该刊一九一九年三月三十日出版的第十五号上,查到同一署名的《随感录》三则。根据文章的署名、鲁迅与《每周评论》的关系和文章的内容风格,我断定这四篇短文是出于鲁迅的手笔。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作于一九二六年四月一日,最初发表于当年四月十二日《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后由作者编入《华盖集续编》,这本杂文集一九二七年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刘和珍(一九○五——一九二六),江西南昌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一九二六年,“三·一八”惨案中牺牲,年仅二十二岁。刘和珍从少年时代起就积极参加革命学生运动。  相似文献   

17.
在整理馆藏旧报刊过程中,发现有署称《小日报》者一种。此报十六开本,每份四版,创刊于1919年4月1日,终刊于同年5月10日(中缺4月30日一期),整整发行了四十期;编辑发行地址是上海望平街257号。但是1957年1月上海新闻图书馆编印的《上海各圕藏报调查录》却未见记载,在张静庐《中国出版史料》各编中也未查到。看来这份六十多年前的社会小报,似属稀见。  相似文献   

18.
【说明】一、这份“系年”主要依据《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 (王国华、赵万里编,194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王国维全集·书信》(吴泽主编,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王国维《人间词甲稿》1906年原刊影印件、《人间词乙稿》1907年原刊复印件、王国维《人间词》1909年手抄稿、王国维《人间词话》原稿复印件、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王静安先生著述目录》(载1928年4月清华学校研究院编辑的《国学论丛》第一卷第三号,即《王静安先生纪念号》)、王乃誉《日记》手稿、王高明等编《王忠悫公哀挽录》(1927年7月出版),并参稽王德毅《王国维年谱》、甘孺《永丰乡人行年录》  相似文献   

19.
《剩余价值理论》即《资本论》第四卷是马克思在一八六一年——一八六三年写的经济学手稿的主体部分,最早是由考茨基整理编辑而成的一部政治经济学理论史。这部巨著的中文译本最早是由郭大力同志翻译的《剩余价值学说史》,总共三卷,曾由三联书店出版。后来苏联对这部手稿又重新进行了整理,编辑出版了《剩余价值理论》即《资本论》第四卷的俄文版本,中文译本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2、3分册。  相似文献   

20.
周轩     
周轩,男,汉,1953年出生于吉林长春,1976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多年从事社科学报编辑和出版工作,1999年获得编审职称。曾任新疆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新疆文史、西蒙古史、清代新疆流放研究等。出版著作(独著与合著)十部:《清官流放人物》(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清代新疆流放名人》(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林则徐诗选注》(1997年,获新疆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林则徐在新疆》(2003年,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