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个节奏越来越快,快餐文化越来越浓的城市,人们除了用健身、桑拿等方式来缓解身体的疲劳,应该还可以到一个地方,在这里能体验一种新颖高端的生活理念,让心灵得到尽情放松。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作文》2008,(11):26-27
湘西,这个充满着民族风情和美丽自然风光的地方,流传着能上刀山下火海的法师、“落洞女”、控制着人神智和性命的蛊等传说.这给湘西平添了不少神秘色彩.那么这些神话的背后究竟有什么奥秘呢?  相似文献   

3.
我在昆明住过两个城中村,日新村与福德村。我租住在一幢自修小楼的第四层,从窗口伸出手似乎就能摸到对面楼房的玻璃。楼下不知是未修建还是已拆迁的残垣断瓦,红色砖头散落的地方,大雨过后长出一茬茬不认识的蘑菇。喜欢站在窗口久久眺望。其实并不能望见什么,想说的是,在城中村,经常让人有不知身在何处的恍惚感——这里比我的家乡,还要更接近家乡。  相似文献   

4.
艺术巴黎     
艺术巴黎孙伟世界上恐怕没有什么比艺术更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的向往了,艺术能使一切都显得高尚、美丽、动人。巴黎是艺术的巴黎。音乐的魅力法国人酷爱音乐,甚至爱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举世闻名的凡尔赛宫在巴黎西南部,310多年前,凡尔...  相似文献   

5.
《人生与伴侣》2010,(7):6-6
戛纳电影节上,王学圻看上去状态很放松,也毫不避讳地谈起了此前一直不想回应的离婚事件。他解释自己和爱人原来感情很好,因为分开时间太长,最终走向离婚,“我奉劝大家一句,如果你爱一个人就千万不要跟她分开。这个世界太残酷,分离会把爱情慢慢地磨平。两个人感情好,什么事儿都不是事儿。但是两个人的感情破裂了,哪怕鸡毛蒜皮的事情它也就变成了一个事情。我这个人是把名誉看得比命还重要的人。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说:“如果教育适应,节奏与和声比什么都深入人心的心灵,比什么都扣人心弦。人人知道,当我们的耳朵感受音乐旋律的时候,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起变化。”他还说:“...  相似文献   

7.
潘春华 《山西老年》2013,(11):51-51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作文》2014,(5):49-49
俗话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如果我说一座孤岛也能吃人,你肯定不相信吧!但是事实上,在加拿大新斯科舍半岛东南约300千米的大洋中,真就有这样一座能吃人的岛,人们叫它死神岛。死神岛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沉船之岛”,这里沉没的海船,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作文》2010,(9):34-36
按常理,人在成年后,身材停止增长。然而,太平洋深处一座叫马提尼克的小岛上出现了反常现象,岛上的居民即使成年后也会继续增长,连岛上动物体格也比其它地方的同类庞大。  相似文献   

10.
詹伟明 《百姓生活》2011,(11):16-16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天,我们的脚步匆促而忙乱,连眼神都变成了匆匆一瞥。大自然创造了异彩纷呈的世界,是让人来亲近的。让眼神慢下来,欣赏啊!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人一出生就已经开始走向死亡了。话听起来似乎有些骇人,可人的一生不就是这样吗?从幼年,到青年。到中年,到老年,慢慢地从小到大,从生到死。人的一辈子永远是走在路上的,一旦路到头了,人的生命也就尽了。所以。人活着,就是和自己约会,和生命约会。  相似文献   

12.
汪曾祺小说的诗画美丛晓峰在现时的文学世界里,汪曾祺正如一根曲曲拐拐的古藤,叶片繁密,透出一脉古典意。在文坛遮避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寂静、清凉,连阳光都成了绿色。没有一点火气,也没有丝毫感伤,似梦似水,如诗如画。人们在这里可以随心适意,吃一杯凉茶消去半...  相似文献   

13.
常言道:人比人气死人。这话的潜台词,所强调的是“知足常乐”。但生活在现实社会,人与人完全不比,似乎又是不太现实,关键,要看比什么。尤其是老年朋友,成家立业已成为过去,老骥伏枥难为千里。那么,和周围人比什么,就更为关键了。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的军旅小说为世人展现了一个神奇浪漫的湘西军人世界,在这里有美好的人性,有欢乐的童年,也有血腥的死亡。呈现了其对湘西军旅生活的独特审视和对特殊生存环境下的精神反映。  相似文献   

15.
从《边城》中走出来的沈从文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占据着一个不可忽视的显著位置.他所构筑的“湘西世界”令许多人神往不已.在他所描绘得湘西画幅中,作者强调的是它的未经“文明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羁束的自在状态.一切使社会赖以成为“文明社会”的规矩绳墨,都于这世界无干.这个世界不是用法律也不是用道德来维持,“一切皆为一个习惯所支配”,却无往不合乎情顺乎理.在这里,即使商业往来也濡染着那一种朴厚的人情.在这样的人们中间,交易也可在一份人情的信托中进行,似乎买卖双方都无机心.正因未被近代商业习气浸染,人事上也就保有了一份真诚——正是道德意义上的真诚.沈从文的众多小说中,正是湘西诸篇,由于“自然和谐”的人生理想与审美理想的交融,获得了较高的审美价值.这一部分作品,往往给你以通体的澄彻感:风物人物皆澄澈如水,文字意境皆澄澈如  相似文献   

16.
骆统     
骆统小时候,有一年闹饥荒,乡里的和逃难的人没粮食吃,饿得浑身无力。骆统见了,吃得也一天比一天少。姐姐见他总是难过的样子,就问他有什么心事。他说:“看到大家连糟糠都吃不上,我怎么能只顾自己吃饱呢?”姐姐说:“你为什么不跟我说,自己一个人吃苦呀!”于是,她拿出自家的粮食交给骆统,又告诉了母亲。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与湘西近现代历史人物湘西这个历来让人陌生的名字。现在越来越受人青睐了。94年5月与一位由北京来吉首的学者聊天,他说北京的专家们都想到湘西一游,有一位专家心情最切,说无论如何要找机会到湘西走一趟,看看张家界。此念不遂,死不瞑目。同月在《光明日报》上看见一篇短文,题叫《迷人的湘西》,这是多么有魅力的字眼啊!?是的,湘西的确是一个美丽迷人的地方。三四十年代,沈从文为了表现湘西的各方面,几乎花去了他二十多年的全部精力。改革开放之后,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们克服种种困难,千里迢迢爬涉来到湘西,要一睹它的风…  相似文献   

18.
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对于温州人,有一段著名的论断——"地球上有鸟儿飞不到的地方,但没有温州人到不了的地方;世界上有许多艰苦的工作,但似乎没有温州人干不了的工作。能吃苦、能耐劳、敢想敢闯、永远不满足现状、充满了幻想力和冒险精神,这就是温州人的性格。"巧合的是,路遥在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对河南人也有类似描述:河南人是中  相似文献   

19.
《边城》以其独特的魅力打动了一代代的读者,作品描画的湘西世界是个山美、水美、人更美的世外桃源,多少人留连其中不忍离去。但是,或许很多读者也都隐隐感觉到了美丽背后的哀痛,沈从文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对现实无奈的咏叹让人对《边城》有了新的思索:这里并不是人间的天堂,人物的悲戚命运解构了优美的湘西世界。笔者试图从此切入,以探究沈从文“人生形式”背后隐现的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军旅小说为世人展现了一个神奇浪漫的湘西军人世界,在这里有关好的人性,有欢乐的童年,也有血腥的死亡.呈现了其对湘西军旅生活的独特审视和对特殊生存环境下的精神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