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婷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5):142-143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的小说中对湘西自然景观的描写,对边地风俗民情的呈现,对纯朴率真的乡下人的刻画,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神奇丰满的湘西世界。 相似文献
2.
杜昆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2):270-273
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在建国后长期被主流话语忽略和批判,后来随着“沈从文热”在海内外升温,“湘西世界”逐渐成为瞩目和神往的对象。这个世界是否“桃源”的争论经历了一个由否定到肯定的过程。“桃源”情结是沈从文和读者共有的,是人类对理想家园的追寻和期待。审美经验沟通了作者和读者,“湘西世界”成了沈从文和读者自我救赎和抵抗异化的虚拟天地。 相似文献
3.
吕丹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31-33
沈从文把湘西当作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拥有独特历史文化资源的地域,当成满足人的依附感和归宿感的永远家园,以怀旧的角度切入,通过对湘西怀旧世界三个层面的塑造,展示了他在一个变更了的社会语境中重新确认自己、把握自己,从而把握世界的动态过程,不仅实现了自身前所未有的重要的精神蜕变,也是寻求生命意义重塑民族精神的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完全是一个个体与世界,主观与客观或者多重精神及实践因素的相互生发和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郭张彦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3)
沈从文湘西世界的构建及其文学成就的代表应首推以湘西为题材和背景的小说.在这类小说中存在着共同的潜在模式,即抛物线结构.地域环境文化的积淀,泛神论影响下的宿命感,以及作者自我追求的经历等方面是这一结构形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吴投文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6):42-46
在沈从文的艺术世界中,湘西生命形式与都市生命形式构成对照与互见的关系,但在整体上往湘西生命形式偏移,这种整体性偏移固然显示出沈从文一定程度上的湘西地方主义立场与乡下人的观察视角与眼光,但更为重要的是传达出他独特的生命理想,并通过这种生命理想表现出他独特的创作追求。因此,探讨沈从文创作中的湘西生命形式,对于理解沈从文的全部创作,就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从中可以发现其创作独特性的一些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吴翔宇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0(6)
"生命"作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艺术维度之一,是解读沈从文湘西小说的突破口."湘西生命"的精神内核是"人与自然相契",是沈从文孜孜追求的理想的生命"常性".这种精神浸透到了它的生命形态、命运观念、处世精神之中.具体而言,"自然性爱"、"未凿童心"、"血性强力"是湘西生命的自然形态;"死亡"与"爱情"相邻体现了湘西生命的自然抉择;在"守势"与"超脱"处世姿态中生命的"自足"、"澄静",展现了湘西生命的人生情怀. 相似文献
7.
王向阳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20世纪初兴起的西方现代神话思潮于沈从文的创作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沈从文小说所营构的湘西艺术世界蕴含了诸多神话因子 ,主要表现为 :总体象征模式 ;对人物原始心态、神话思维的现代描绘 相似文献
8.
陈力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6):103-108
现代文学研究中以"牧歌"来概括沈从文创作风格。但是,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充满着动荡、躁动和不安,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牧歌"审美价值的"狂欢"世界。呈现了节庆、婚嫁和丰收等富有民族特色的嬉闹杂耍的狂欢场面;建构了以生死和肉体为核心的狂欢化意象;通过回环的叙事模式、双重的叙事空间及诙谐语言和咒骂语言构筑了鲜明的狂欢式话语系统。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应和了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指认着获得民族和文化认同的乡土"类狂欢"形态。 相似文献
9.
索晓海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7(1):66-71
沈从文的许多作品虚构了理想的社会形态,但他没有忘记构筑这样理想社会的精神和社会生态的平衡。在更现实的题材作品中,这种平衡状况被打破,经济的发展伴随着道德的沦丧,社会政治的变革也不仅造成社会生态的紊乱,还造成精神生态的失衡。沈从文头脑中的精神生态意识使他感到了苦恼、隐忧和无奈。 相似文献
10.
张邦卫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1):95-99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中,湘西是一个被众多作家一再书写到的地域性乡土。湘西书写,是指以湘西为表现背景,展示20世纪中国人在湘西乡土中的生活习俗、情感方式、价值判断和生存形态,以及书写者本身在这种书写过程中所体现出对湘西的认识、期待、回忆和想象。湘西书写可分为“诗意化”与“审美化”的湘西书写、“写实”与“批判”的湘西书写、“左翼”与“革命”的湘西书写、“传奇”的湘西书写四种形态。这是由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从诸如反现代与反都市、追求现代化、追求左翼与革命、追求形而上的终极与民间狂欢的立场和角度将自己对湘西的记忆、想象、感受和期盼文学化的结晶。 相似文献
11.
12.
13.
孙晓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1(3):89-94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一种虚拟的承载着作家独特人生、审美理想的文学化的形象世界。因此 ,它不是一种真实的客观性存在 ,而是主观性叙事。它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文学形象世界的意域 ,成为具有意义和价值的象征化的符号世界。这个符号世界具有独特的语码、内存和符号化的表意体系 ,形成了一套符号语法体系并具有相应功能。同时 ,作为符号存在的“湘西世界”与作家的符号化思维、情感、意志具有复杂的同构体系 ,最终成为超越现实世界的文化存在 相似文献
14.
龙先琼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3):114-118
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为切入点, 分析了湘西贫困文化的表现及其致贫原因, 提出扶贫开发中要推动贫困文化转型、培育新型文化、重塑主体等观点。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凄馨而迷人,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湘西世界"的原型本身也很神奇.沈从文是湘西各族人民共同的伟大儿子,"湘西世界"是他的赤诚奉献,是"湘西文化"形象化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6.
陈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3):161-164
摆手歌舞,是湘西土家族最具民族特色的习俗文化,它随土家族悠久的历史而源远流长,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有其不同的艺术形态,并始终与土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要探索摆手歌舞的源头,只能顺着土家民族的历史长河溯流而上,在领略其奔泻的艺术浪花的同时,去感受这个民族非同凡响的生命乐章。 相似文献
17.
湘西审美文化有着其自己的文化品格。本文试从审美的角度入手,对湘西审美文化进行分析与阐释,归纳出湘西审美文化的多样性统一、质朴刚健、浪漫诡奇、原始古朴等美学品质,并从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美学等方面对此进行了详实的论证。 相似文献
18.
湘西题材电影并不满足于对湘西奇异风光的展示,而是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寻找文化冲突的根源。现代理念与传统观念的碰撞和融合、城市文明与乡村文化的冲突和交融、物质欲望与精神追求的矛盾和平衡,均是湘西题材电影文化冲突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孙静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4):30-33
民国时期湘西匪患严重 ,由最初打家劫舍的散匪逐渐演变为具有一定武装力量和政治势力的股匪 ,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形成了“湘西多匪”的思维定势 ,这种现象的出现有特定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20.
湘西生态旅游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克双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4):35-40
开发生态旅游是湘西旅游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湘西生态旅游开发具有良好的自然、人文和政策基础,但也存在无序、破坏和盲目开发等问题。本文认为湘西生态旅游开发必须坚持科学的开发原则,实施差异化开发战略,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