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初朱元璋以刑杀为威,重典治吏,虽然起到了暂时的积极效果,但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明代贪官污吏仍层出不穷。本文主要论述了朱元璋重典治吏的背景、措施及其后果,并结合中国传统法文化对该现象加以分析,对我国现阶段的吏治提出一些尝试性看法。  相似文献   

2.
赵天宝 《兰州学刊》2007,(6):182-184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拳惩治腐败.明初朱元璋"重典治贪吏"的做法仍然具有现实意义.针对当前中国实际,文章对如何重拳惩治腐败提出四项举措,其核心是让执政官员崇尚法治、加强自律.  相似文献   

3.
治世重在治吏,在明初一系列重典治吏的立法当中,监察立法占了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为防止耳目之臣的沮坏,确保监察功效,明代统治者更为注重从规制监察官职务行为、严惩贪墨渎职等不法行为的角度考虑其对于吏治的贡献.这一立法重点的确立,既是出于对舒缓社会冲突的现实考量,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丁芳 《理论界》2013,(11):89-91
腐败消耗社会资源、降低政府工作效率.出于对前朝历史经验的总结及明太祖朱元璋的个人原因,明朝开国即实行重典治吏,终明之世,严刑峻法,严禁结党,其严厉程度冠历朝之首.明朝注重法律宣传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反腐的做法值得借鉴,当下的群众监督更是可以结合网络信息的传递手段进行.然明朝反腐人治色彩浓厚,是当下应该避免的.今天的反腐应在合理分权的基础上严格依法进行,通过有针对性的刑罚手段科学反腐.  相似文献   

5.
朱元璋"重刑治吏"思想具有时代特色,更富于个人创造。它以"重刑治吏"为核心,形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它虽行之一时,不能久远,可却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6.
廉政方面的制度建设与吏治局面有着极大的关联,朱元璋在廉政方面的政制设计,对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仍有一定的启示。本文从朱元璋的廉政制度入手,从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两方面指出其特点,并将它与明代的政治兴衰相联系起来,从而揭示出明代廉政制度与政治形势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7.
朱元璋"重典治国"思想的产生及法律实践有其深广的历史和现实基础、心理和政治基础.明初所谓"重典治国",其实就是重刑治国,其重点在于重典治"吏".然而,尽管明初朱元璋实行的"重典治吏"严酷无比,但在一个集权专制的社会里,人治大于法治,"重典治吏"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在客观上造成了有害的后果.它给人们的历史启示是要从根本上根除腐败的痼疾,就必须崇尚法治.  相似文献   

8.
明太祖朱元璋在1368年于应天即帝位,面对元末以来的乱局,朱元璋采取“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的政策维系统治。朱元璋之所以没有像三武一宗那样排斥佛教,而是采取既提倡保护又整顿利用的二重性佛教政策,一方面是基于佛教的衍生性政治价值,其中又掺杂了他个人特殊的佛教情感,从而利用佛教维护其统治;另一方面佛教本身二重性的负面趋向不利于其维护统治,从而他对佛教施以整顿。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在百废待兴的明初,朱元璋之所以投入极大精力创建学校,把学校与农桑放在同等的重要位置,是因为他对学校的社会功能有充分的认识。朱元璋兴学立教的社会功能相当广泛,不仅具有培养封建统治人材的功能、教化与善俗的功能,而且有谘政议的功能、安边抚远的功能。也正是学校社会功能的发挥,为朝廷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材,适应了大明帝国从“武定天下”到“文以安邦”的社会转型以及新老交替的需要。而学校对全社会进行教化与导民善俗则在屏弃元季陋习,扭转日益颓靡的社会风气,重构明朝封建统治秩序以及安定边疆、招抚邻国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因明代学校教育以政治功能为第一目的,而不能发挥出发展生产力的作用,同时还深深打上封建专制的烙印,使师生思想受到箝制,乃至身心遭到摧残,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朱玉婷 《东岳论丛》2001,22(2):111-113
朱元璋以布衣荣登天子宝座 ,复杂坎坷的经历 ,使他形成崇实贱虚的务实思想 ,并在该思想指导下推行了一系列务实政策。明初的实践证明 :朱元璋的务实思想和政策是符合社会实际、顺应历史发展的 ,它缓和了社会矛盾 ,稳定了社会秩序 ,促进了封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为朱明王朝的长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解桂海 《理论界》2007,1(4):46-47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理论的开创者,尤其是他在民主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廉政思想,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他在政治意识、政治制度、政治行为等领域进行了深刻的探索,提出了培育国民先进的政治心理、加强行政道德建设、创建五权宪法、实行民主监察制、加强党的建设、推行全民政治、依法治国等廉政思想。孙中山的廉正思想以其独有的特色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尤其是廉政建设,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廉政作为民众对政府行政的基本要求和对社会管理者的管理,是世界各个国家治理面临的共同挑战.各国廉政水平的高低,除去具体的国情因素,主要是取决于是否满足廉政的约束条件.基于此,本文重点对廉政的约束条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例分析,并对形成廉政社会机制的关键所在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论朱元璋经略洮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洪武前期 ,限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 ,朱元璋对洮州地区实行羁糜政策 ,由此产生的问题是西部边疆地区不够安定。洪武十一年至十二年 ,明朝对洮州地区大规模用兵。经过这次军事行动 ,洮州一带的西番人遭到毁灭性打击 ,明朝实现了对洮州地区的直接统治 ,从而不仅使西部边疆地区出观了较长时期的安定局面 ,也扩大了江淮人向洮州地区的移民规模  相似文献   

14.
朱元璋从一名下层百姓,历经磨难,终成帝业。性格决定命运。笔者认为朱元璋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形成了某些决定其命运、影响其成就的性格。在他的骨子里有佃农的勤劳朴素,对富人的仇视,对贪官的痛恨,亦有地主礼贤下士的德性,首领勇敢果断的品格,还有作为帝王的专制与多疑。正是这些多面性格潜移默化,使朱元璋走上了独特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15.
晁中辰 《东岳论丛》2003,24(4):86-89
明初政策的消极倾向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朱元璋一改宋元不抑商的政策 ,厉行重本抑末 ,使明初及此后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工商业发展水平十分低下 ;摧折士人 ,窒息思想学术 ,其严厉和残忍程度为历代所罕见 ;他不务远略 ,厉行海禁 ,严重阻碍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朱元璋将这些政策定为“祖训” ,要后世皇帝奉行不渝 ,故消极影响特别深远。明王朝处于 14至 17世纪 ,这正是世界面貌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 ,也是中国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丧失的时期。这种变化可以从明初政策的消极倾向中找到些许原因  相似文献   

16.
耘田农夫:说起这个话题,偶本人也感到不好意思,并且容易被人误解,本意是朱元璋拉屎的时候见到的,而不是看见朱元璋拉屎。再说,说人家拉屎,尽可以找个文雅些字眼,如出恭。连孙悟空那样米文凭的人也知道叫厕所为“五谷轮回之所”,比之今日的博士来得还文雅。  相似文献   

17.
明初,官场承袭元末遗风,吏治败坏,贪腐横行。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初便采取完善监察制度、制定刑法等手段对吏治进行了整顿。本文对明太祖的反腐运动作了全面考察与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当今政府的廉政建设具有重大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明代极端君主专制政体的奠基者是朱元璋 ,其核心精神为“收天下之权以归一人”。明初强化皇权的政治运动并非某种单一历史条件的产物 ,而是由当时诸种社会矛盾和多方面客观政治因素造成的。朱元璋主要采取四项重大措施加强专制主义皇权统治。一、废罢丞相制度。二、诛杀“元功宿将”以“振纪纲”。三、“封藩”以使诸王统兵。四、整肃吏治。准确地分析和把握明初政局发展变化的内在历史动因 ,对于深入进行明代政治史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先秦道家思想的廉政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国宏 《船山学刊》2011,(4):109-113
先秦道家较早对廉政的内涵、重要性和实现路径进行探索。他们认为,实现政治清明,达致长治久安是廉政的客观要求;正确看待物质利益,协调公私关系是廉政的价值旨趋;能否妥善处理官民关系,做到清静无为、与民休息是评价官员廉政与否的标尺;修身养德、节俭节欲是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而加强官德建设、规范在上者的行为则是廉政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的精华 ,是历代开明君主和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制定治国安邦政策的指导思想。朱元璋是民本思想的推行者 ,治国安邦强调以民为本 ,国强民富发展经济强调以农为本 ,这种统治策略使明王朝在其初期的统治中赢得了更多的主动权 ,也更利于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