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体育教师教育是体育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终身体育思想突破了传统学校体育教育的框架,体育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人的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来自终身的持续学习和锻炼.体育教师教育应打破社会对教师角色的任职资格的框架,以终身体育思想对教师培养的要求确立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置于体系化解释之下,依平民成士的视角,《公冶长》的逻辑框架得以显现。从民间社会培养平民成士的基本原则到平民成士的基本特点和认识误区,再到平民成士的难点和优势,再到实现中的重点和难点,再配之以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使得《学而》中的教育私学化、《为政》中的治理民间化、《八佾》中的礼乐日常化、《里仁》中的乡里自治化在平民成士中得以体现,民间社会第一次有了自身的独立价值观(志在天下)、完善的伦理体系(学道爱人)、科学的培养路径(自讼好学),自足的民间社会(民兴于仁)成为了整个中华文明的传承载体。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工作如何体现生存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会生存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条件 ,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应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生存教育 ,以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4.
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三大支柱。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救助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是呵护贫困群体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为贫困群体提供最起码生存需求和最基本生活保障的最基础的救助制度。目前,宁夏已基本建立起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援助等单项救助为配套,以优惠政策和社会互助措施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5.
孙士国 《理论界》2010,(8):198-199
以雷锋精神指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由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校园文化的要求决定的。以雷锋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四个基本要求,即在提升思想境界上下功夫,注重塑造大学精神;在培养道德情操上下功夫,注重塑造高尚品德;在倡导艰苦朴素作风上下功夫,注重塑造坚韧意志;在突出社会实践上下功夫,注重塑造优良学风和校风。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对我国未来社会和国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对公民意识的培养日渐重视,但高校学生公民意识培养仍存在一定问题。对高校学生应注重其主体意识、权责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公德意识、生态意识、发展意识等公民意识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应坚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保障学生正当权益、扩大学生的参与机会、合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注重加强全球化与现代化内容教育等。  相似文献   

7.
社会公德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所共同遵守的最起码、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中学生社会公德教育面对的问题令人担忧,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相应的对策,以加强中学生社会公德教育。  相似文献   

8.
"问题学生"的出现除了学生自身的一些因素外,中学生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教育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如果教育链某些环节脱钩,将会导致一些学生形成教育延滞,最终导致学生在心理、性格、行为习惯等方面出现偏激甚至产生严重缺陷。教育工作者如何面对"问题学生",关系到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青年一代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高等学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注重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和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等"三个作用",引导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的传播者和忠实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10.
以系统功能语法二维及物模式及其隐喻理论为框架,对中国大中学生动词make的隐喻用法进行语料库研究。研究发现,两组学生作文都较多使用认知经验(隐喻)和社会经验(一致式);大学生比中学生更多使用隐喻,中学生突出使用物理经验(一致式);在使用两种类联接时,大中学生的隐喻分布分别有差异;搭配词各有偏好;中学生的级转移现象更为突出。影响隐喻用法的因素包括认知水平、二语水平、作文要求等。  相似文献   

11.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科知识教学与人文精神教育理念的有机融合,是提升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担当者,不仅应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了解自然界一切事物生态构造和基本发展规律,更应该具有悲悯生命,热爱人类,服务于社会的人文情怀,这两种基本品质共同构成了优秀社会建设者的坚实知识框架。同时,初中生物教学新课标中,也把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热爱自然列为教学的基本理念,为教师在实施生物课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视点和要求。所以,如何依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把人文精神培养纳入到生物教学的实施方向和目标上来,对于生物课教学过程的实施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经济新常态将会为社会政策带来新的挑战和创新机遇。以反贫困政策为例,为适应新常态,必须创新社会扶贫机制。新机制在理念上应当特别注重资源动员、提高效益、强根固本,因此要注重社会扶贫、扶贫措施精准化和提升贫困人口能力这三个方面。基于中国实践和日本"六次产业化"经验,文章提出的社会扶贫机制的基本框架突出了贫困群体能力的提升以及为提升这一能力所需要的扶助措施。为了创新机制的落实,需要在政策上注意社会动员、建立社会扶贫的调查系统、对企业参与扶贫提供税收优惠。社会扶贫创新的理论意义是:为社会政策的工具箱增添了经济性工具;也因此,它颠覆了社会政策非经济性的定性,从而将发展型社会政策推向2.0版。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环境与资源危机日益加剧的今天,生态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建设者,他们的生态安全意识如何,对国家生态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培养大学生的生态安全意识,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一项重要任务。文章在分析了大学生生态安全意识培养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导大学生重视生态安全、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国防教育课主渠道环节加强教育培养、培养自觉性与主动教育相结合、注重实践以、加强关注等一系列的培养途径,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生态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4.
对复杂而复合的行政而言,理性的交互格局既是一个基本的认知视野,也是一个重要的行动框架。行政理性场景的理想格局应在行动上保持系统协同,在结构上保持匹配对称。然而学科行政理性的交互格局存在两种落差,即实践发展与理想有错位,理论认知与实践有偏差。展望未来场景,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网络化社会和社会工程管理的叠加,在同构、齐整和匹配的复合理性的基础上构建行政实践场景新格局和开展复合化研究。一是要明确学科基石范畴在行政理性交互格局中的合理定位和基本使命,交互格局应该在代表未来的社会工程管理框架下而不是在过去的管理工程框架下进行探索。二是在实践发展、学科研究、问题导向和治理基础上建构行政合理化交互格局。  相似文献   

15.
周小妍  王立新 《理论界》2007,(6):135-136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具有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青少年的发展与成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重视并加大力度研究家庭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培养问题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社会发展与进步对青少年的需求,结合当前青少年自身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从对家庭教育在观念、方式方法、内容及教育主体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入手,着重以青少年价值观、动机与兴趣、意志品质、社会适应能力、习惯等方面的培养为研究目标,提出在家庭教育中培养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宏观调控是中国政府基于对国民经济运行形势的基本判断而采取的强力干预市场经济运行的特殊行动。宏观调控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经济现象,是中国经济的特有现象。在对科学发展观的研究中,理论界关于宏观调控理念的研究稍显不足,对宏观调控的基本认识也缺乏共识。基于此,未来宏观调控理念的建构应注重以下几点:宏观调控应重点谋求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应重视和强调结构优化的调控目标;应从原来注重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控转向经济增长质量的调控;要关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平衡,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等等。  相似文献   

17.
教育历来都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发展.而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人才.反过来说,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教育与人才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搞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因为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阵地;它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将承担起至关重要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杨保军 《阴山学刊》2005,18(2):5-12
讨论媒体环境实质上是以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对新闻传播业做出的一种新的审视,它的用意和价值在于促使人们以整体的、联系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思考个媒体各要素之间、特别是不同媒体之间以及整个新闻业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问题,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或弥补我们以往注重媒体实体、忽视媒体关系,注重传播本身、忽视环境影响的研究缺陷与不足。目的在于使媒体和整个新闻传播业获得良性发展的思路,使新闻传播业与社会系统处于一种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和谐运行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创造力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过去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大学生素质要求的提高,这一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德育除了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等的教育外,更加注重培养大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造性人才很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全体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未成年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最为关键的时期,未成年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是整个社会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履的重中之重。只有遵循人类价值观念形成的基本规律,把握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努力化解由于重视程度不足、成人示范不够、社会文化环境不良等导致的困境和问题,在分层教育、有机融入、整体推进的同时,注重趣味性、具体性和体验性相互结合,发挥家长和教师以身示范的传递和引导作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形成社会合力,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做好青少年儿童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从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培养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