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朱剑凡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革命教育家。他长期致力于女子教育改革,提出了富有创见性、时代性的女子教育思想,并通过在周南中学的长期办学生涯不断实践与完善其教育理念与思想。其女子教育思想不仅在女子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为当今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在维新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思想,主要有四个方面:批判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和“女子智力低于男子”的谬论,主张女子应与男子一样受教育,并论述了女子教育对于女子自立、下一代的教育及健康成长以及民族国家的强盛的重大意义;提出了“相夫教子”、“兴国智民”的女子教育宗旨;提倡兴办女学,并拟订了第一部较为详细的女子教育办学章程;提倡女子社会教育,反对女子缠足,提倡女子参政。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作为晚清著名的教育家,他的女子教育思想经历了一个由禁止女学到开放女禁的转变过程,他推动了《女子官学章程》与《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的出台,并且身体力行,亲自创办和鼓励民间开办了一批女子学校、女子师范学堂,确立了女子教育的合法地位,促使了女性自我解放意识的初步觉醒,为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当代中国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蔡元培是中国女子教育现代化的先驱。他深知女子接受现代学校教育对优化种族、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的极端重要性。他呼吁女子教育要从胎教抓起,着力培养女性的健全人格,以从根本上推动女子的全面发展和实现男女平等。为此,他主持并颁布了有关男女同校的政策法规,全力支持和推行在大学、中学实行男女同校,从而开创了一代新风。蔡元培在中国女子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化方面,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5.
清末女子教育特点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女子教育继承了传统女子教育的教育宗旨 ,但在教学形式、内容和影响上都体现了与传统女子教育很大的不同。传统与近代相结合的二重性与独立人格教育是其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关于民国潮汕女子教育的研究著作较少,现有的相关研究大多侧重对教会女学的探讨,对潮汕地区自办女学的研究相当欠缺。选择以民国潮汕女子教育为考察对象,通过广泛收集整合有用史料,对这一时期潮汕女子教育发展的基本状况及特点、女子教育理念及实践、女子教育的成效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力求从地域特点和社会性别构建的角度来展示民国潮汕女子教育。其结论是:女子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其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受到地方经济的限制,女子教育的理念和实效更是受到地方政治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巨大影响。作为一个性别群体,女性必然存在着有别于男性群体的特征。女子教育也应当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朱剑凡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革命教育家。他长期致力于女子教育改革,提出了富有创见性、时代性的女子教育思想,并通过在周南中学的长期办学生涯不断实践与完善其教育理念与思想。其女子教育思想不仅在女子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为当今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8.
《论女学》,是梁启超用来宣传其维新思想的一篇政论文章,文中强调的女子应受教育的主张,为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为了借鉴其中的优秀思想,在原文的基础上,对女子应成为教育对象的问题,首先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引出女子不受教育的原因及危害,提出了女子应接受教育的观点,着重分析了女子受教育的必然性,最后又结合女子受教育的条件,对梁启超的女子应成为教育对象的问题作了进一步地客观评价及启示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卢梭的女子教育思想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颇受争议的问题之一,一般认为卢梭歧视女性,要把女性培养成取悦男性的女仆;也有人认为卢梭的女子教育思想正是对女性的肯定和尊重.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女子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是"自然教育",女子教育的中心是理想的家庭,但在家庭中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男女双方是自由的,都是主人.18世纪的法国仍是农业社会,男权势力占统治地位.卢梭从男性的视角提出了其理想的女子教育思想,既超越了现实又存在局限,是其理想与现实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近代女子教育思想经过初步形成、形成和成熟几个阶段,并具备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探讨近代女子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分析其思想特点、进步意义及局限性,对于推进新时期女子教育事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謇生逢中国社会的急遽转型时期,他的个人经历及思想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社会及思想变迁。人们对张謇的关注一般多集中在其政治、实业领域的作为。本文试图通过张謇在创办通州女子师范学校过程中的言行,考察他对中国女子教育的一般认识,进而从一个侧面加深对张謇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为丰富对李大钊的研究视角,探究李大钊教育思想精华,以家庭教育为切入点,对李大钊家庭教育思想进行了研究。认为他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包含理想教育、生活作风教育、学习教育三方面。其思想来源,一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和祖父的言传身教;二是李大钊自身的世界观和思想品德;三是李大钊丰富的教育实践。李大钊的家庭教育思想,是他作为一个伟大思想家的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份极其珍贵的思想遗产。认真研究和学习李大钊的家庭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今天的家庭教育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蔡元培的道德教育思想是他在全面疏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试图融合中西道德教育思想以重构中华民族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塑造新的民族性格的结果;认为传统化的中庸思想是他的道德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章还具体分析了蔡元培的道德教育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他的中西化观,认为他对近代西方人道主义的中国化解释既体现了他的中西化观,也体现了他的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4.
探究池田大作的和谐道德教育思想必然先从其思想的哲学基础入手。从散落于不同著作中的和谐道德教育思想分析不难看出,池田大作的和谐道德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主要来自于包括缘起论、色心不二论、依正不二论在内的佛教的和谐思想。包括主客融合的和谐思想、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和谐统一在内的传统和谐哲学思想,以及强调平等、推崇天人合一的新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众多学者对孔子的教育思想、伦理思想等研究颇多,对孔子的美育思想却很少涉及。而孔子的美育思想在他的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既有对"成于乐,游于艺"的艺术美感化的重视,又有对"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的自然美陶冶的倡导,更有对"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社会教化美的强调,系统探讨了孔子的美育思想,并深刻揭示了其社会道德教化思想对加强我们中华民族的社会道德建设和塑造民族性格的真切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创办安徽省第一所近代学校——桐城学堂,是吴汝纶实施近代教育的唯一一次实践,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吴汝纶的教育思想。《办学公文稿》则凝聚了吴汝纶在中国处于危亡之际为救亡图存而改革教育的诸多思考,是研究考察吴汝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重要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7.
吴晓邦在长期的舞蹈表演和教育生涯中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新舞蹈艺术,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全面、丰富的舞蹈教育思想。回顾了吴晓邦的舞蹈教育生涯,进一步挖掘吴晓邦舞蹈教育思想的舞蹈教育实践和理论,以期探讨新时期吴晓邦舞蹈教育思想对中国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阳明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道德教育作用,特别留意用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和谐的社会环境来感染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这与现代德育环境论中某些理念不谋而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借鉴王阳明环境育人思想,在现时代德育教育中,我们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不断完善各项法律和规章制度,全力优化社会宏观环境,精心构建健康的微观环境,从而切实提高德育教育的渗透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张闻天的教育思想包含国民教育思想和干部教育思想,干部教育思想是学界研究的主要着力点。研究目前已出版的文献可知,张闻天的国民教育思想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张闻天的国民教育思想丰富和拓展了毛泽东的国民教育思想,对当前的国民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唐文治高等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文治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主政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今日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的思想和实践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其众多的著述不但是研究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一份珍贵资料,也是研究中国近代社会与文化的宝贵遗产。通过研读其教育著作,文章认为他的高等教育思想和实践是在中国近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他关于人格、道德教育、学问与成才关系的论述,对于今天高级人才的培养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